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教育筆記四則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話說原始備課
  前段時間,我市青年教師楊中朋老師在他的公眾號文章《聯系實際,總結語文教學方法》中,引用他大學老師的觀點,提出了“原始備課”的重要性的看法,并表示要按照大學老師的觀點去進行“原始備課”。楊老師此文,引起了我對“原始備課”的思考。
  所謂“原始備課”,用楊老師文中的觀點,就是“不看教學參考書,只用教材備課”。根據自己在教學一線的經驗,以及多年的教研經驗,我認為原始備課是需要條件的。這些條件有如下幾點——
  第一,綜合素質要高。所謂綜合素質,就是一個教師要有扎實的語文功底,強勁的邏輯分析能力,較為淵博的知識和教學技能。如果是語文老師,還必須有足夠的文學鑒賞能力等。只有綜合素質高,一個教師才能有效地理解和解讀教材,也才能獨立地進行教學設計與表達。
  因此,如果一個教師的綜合素質并不理想,就不要輕易嘗試原始備課。否則備課的各個環節,都可能出現差之毫厘謬以千里的后果。
  第二,專業素養要強。一個教師要進行原始備課,專業素養必須過硬,唯有如此,他才能對自己的專業教材有足夠專業的把握能力。有了過硬的專業素養,教師才能對教材的重點、難點把握準確,也才能準確地組織起富有個性的教學語言,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去有效地展開自己的教學。
  因此,如果一個教師自己感覺專業素養并不過硬,就不要急于嘗試原始備課,而要注重先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
  第三,時間要充足。原始備課,好比一個走路的人,面對一座大山,故意不走別人踩出來的舊路,或者別人建筑起的舊路,而是要另辟蹊徑。這一般來說肯定要耗費比走舊路多無數倍的時間和精力。面對一本嶄新的教材,面對一個具體的教學內容,到底怎么教,教材本身常常并不會直接告訴你。而你突然要拋開各種教參,自己親自摸索和琢磨,面臨的困難必定更多,要耗費的時間自然也更多。
  事實上,在我們的教育現實中,能進行原始備課的老師是非常少的。因為一個教師要同時具備以上三個方面的條件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原始備課,就如通常所說的“返璞歸真”。一個教師長期扎根教學一線,形成了豐厚的專業與文化積淀、富有個性的教學語言、系統的教學方法,以及敏銳的教研意識和獨立的教研能力后,可以嘗試原始備課,突破教學參考的框架,向研究型教師的方向成長。但我們不能低估了原始備課的難度。我甚至見到有很多著名語文特級教師,也不能對所有教材文本都進行“原始備課”。也有的著名特級教師,因為僅憑借自己的“原始備課”的“成果”去上課,而出盡洋相,遭到專家和教師們的批評。如果硬要勉強實行“原始備課”,效果一般不會好,甚至有可能背離教材和課程標準設定的教學目標,教學效果肯定就會大打折扣。
  教學語言的四重特質
  一個老師的教育素養、水平和能力,往往集中體現在他的教學語言上。對于課堂教學來說,也存在“老師一開口,便知好不好”的情形。一個教師的專業與文化素質如何,一張口,基本就出來了。這是因為,教學語言包含的信息愈是豐富,愈是個性化,說明教師的專業素養越高;反之,教學語言包含的信息與特質愈單薄,愈雜亂,說明教師的專業素養越差。
  第一,教學語言的物理特質。教學語言,是一個教師站在講臺上,面對全班學生一個大集體說話,教師的語言不能跟平時兩人對話之間一樣。它要求教師的語言必須達到一定的響度。很多教師,課堂說話的響度太低,導致坐后面的學生聽不清,即使坐前面的也因為聲音響度太小,容易產生聽覺疲勞。除了教學語言要有足夠響度之外,還有個口齒清晰的問題。這個也是語言的“物理特質”的范疇。
  一個老師課堂上發不出足夠的音量響度,他就好比一臺音響設備發不出足夠大的音量,肯定是不合格,不受歡迎的。一個教師口齒不清,就好比一臺音響設備放音時有雜音,顯然也是不受歡迎的。
  第二,教學語言的語文特質。教學語言的語文特質,是指一個教師使用的語言需要盡量是普通話,并且句子的成份表達、斷句、停頓、重讀、語調等要符合語文表達的基本規律。
  不少老師,課堂上說話,并沒有很好地遵循語文的表達規律,如該停頓的不停頓,該重讀的不重讀,語言的句子成分表達不清楚,不清晰,不明朗,發音不標準,發音錯誤等。有些老師只按照個人的語言習慣,任何一個句子,他都是將第一個字,或最后一個字進行重讀,或者一味的使用“升調”或“降調”說話。
  由于缺乏對句子的語文意義的充分表達與表現,課堂的很多教學內容,實際上失去了意義。教師對句子語文意義的表現不夠,產生的后果是,學生雖然也聽到了教師的話語,但是這些話語也就是一連串聲音,其意義是不明白的。教師的課堂教學語言,即使聲音洪亮,口齒清晰,但由于缺乏語文意義的表達,對于學生來說,也是變相的“噪音”和“廢話”而已。
  第三,句子的學科價值。句子的學科價值,是指句子所包含的學科特有的意義。因為,有些句子,如果不聯系學科內容和學科本質,是沒法表現其學科價值的。也就是說,教師的課堂語言,還必須要體現學科內涵。否則,教師的學科性語言,就沒法得到切實的表達,其教學語言就失去了“學科意義”。
  譬如物理句子“要掌握靜摩擦力的大小、方向,滑動摩擦力的大小、方向以及影響因素”,其中的“靜”“滑動”要重讀,因為這牽涉到兩個不同的物理概念——兩種摩擦力的明確與區分。這是需要對物理知識有所了解才能準確地選擇好“重讀”字詞的。
  再如地理知識:“經線:連接南北兩極的半圓——等長”,對于這句話,其中的“等長”中的“等”字要重讀。要掌握和表現這一點,需要對這一地理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也就是要對地理的“經度”概念有切實的理解。而且如此一念,就能充分表現教師對這個地理知識的理解,也能有效地促成學生對這句話的理解。
  第四,句子的情感特質。教學語言的情感特質,就是指教學語言要包含與所教知識語言內容配套的適度的情感。
  課堂教學中,我們的教學語言要隨著學科特點、語言內容特點,經常恰如其分地進行語言的情感表達與表現,或莊嚴肅穆,或詼諧幽默,或嚴謹縝密,而不是一種情感堅持到底,或者濫用或錯用情感。自然科學知識的教學,如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理等,教學中的知識語言,一般使用客觀情感表現。而語文、歷史、政治等學科,就要根據內容適當選擇悲、喜、怒、憂等情感。這種情感,切忌脫離語言內容,脫離聲音,故意忸怩作態,拿腔拿調,而要通過適當的藝術化控制語言的速度、聲調等來表現。   譬如魯迅在《紀念劉和珍君》寫到:“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這是怎樣的哀痛者和幸福者?”本語句要讀出一種悲壯的情感。其中,“真”“直面”“慘淡”“正視”“淋漓”“鮮血”要重讀,而且“慘淡”“淋漓”“鮮血”的讀音要適當拉長。如此,才能通過恰當的抑揚頓挫的讀音,形象地表達出“悲壯”與“悲憤”的情感。
  總之,教師的課堂教學語言是語言的物理特質、語文特質、學科特質和情感特質四種特質的融合體。其中物理特質是教學語言的生理基礎,語文特質是教學語言的表達基礎,學科特質是教學語言的專業基礎,情感特質是教學語言的藝術升華。一個優秀的教師,其教學語言一定能充分地體現教學語言的四種內涵與特質;而一個優秀的聽課者,也能充分地感受和發掘教師的教學語言中的四種特質或四種特質的缺乏與不足。
  教學語言的質量是教師教育教學成功最基本的保障和依靠。幾乎每個教師,都在教學語言上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提升教學語言,完善教學語言的四種特質,是每個教師永恒的修煉。
  好課的標準其實很簡單
  對于教育評價來說,如何評價一堂課的好壞,無疑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在我看來,網上熱傳的華東師范大學葉瀾教授提出的評價一堂好課的“五條標準”,的確是很有道理和很有價值的。
  葉瀾教授的這個五條標準,出自她的《讓課堂煥發生命活力》的論文中。同時,她也在其他很多地方表達了這個內容。這五條標準,簡單的說,就是“五有”“五實”。
  所謂“五有”,就是“有意義”“有效率”“有生成性”“有常態性”“有待完善”;所謂“五實”,就是“扎實”“充實”“豐實”“平實”“真實”。
  同時,葉瀾教授又對這“五有”“五實”做了簡要通俗的解釋:“教師講的學生都知道,何必再上課”“課堂上學生都應該有事情做”“上課不能完全預先設計”“哪怕部長聽課,也要‘目中無人’”“只要是真實的就會有缺憾”。
  葉瀾教授的這五條評課的標準,好就好在簡練,用短短的20多個字,就將好課的認定標準給表達完整了。如此高度簡練而通俗的表達,其好處在于方便廣大教育工作者,在短短的時間內,記住課堂的評價標準。這樣的表達,也充分體現了葉教授出色的語文素養。
  葉瀾教授的五條標準,是對我國這十多年來,繁多的新課程理念和理論的一個高度概括與濃縮。它有利于廣大教師從眼花繚亂的“新課程理論”中擺脫出來,一下子就簡明地理解了新課程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內核。
  同時,葉教授的這五條標準,又是對我國新課程改革以來,各地出現的各種“公開課”一種辛辣的批判。因為,當前眾多“公開課”的現實,正好與葉教授的 “五有”“五實”存在著很大的距離。好課所要求的“五有”,在課堂上,特別是在公開課上,往往表現為:無意義、無效率、無生成性、無常態性等;而好課所需要的“五實”,則常常表現為“五虛”:“虛度”“虛鬧”“虛招”“虛玄”“虛假”。
  葉教授的五條補充說明,最為集中和含蓄地戳穿了我們當下很多劣質課堂的實質,特別是許多劣質的公開課。因為,與葉教授說的相反,很多教師講的偏偏都是學生知道了的,絕大多數學生在課堂上都是無事可做的看客或“拉拉隊”,上課內容和過程完全是預設的,哪怕校長聽課他們也要認真揣摩來客的心理和好惡,他們會追求一種表面的虛假的“完美”。
  葉教授將好課標準做了五點闡述,這五點其實是息息相關、不可分割的。只要仔細研讀葉教授的五點闡述,就會發現,它們都會彼此走進對方的領地中去。譬如“有意義”跟“有效率”,它們是明顯相通的。沒有意義哪還有效率可言?而沒有效率的意義也難以成立?!拔逵小薄拔鍖崱本褪沁@樣的相互依存相互包含的關系。它們甚至就是同一個意義“實體”的不同角度的闡述。
  因此,如果讀者,或者教師,能夠真正在教學中抓住葉教授講的五條標準中的任何一條,予以真切的落實,其它四條標準也自然包含在其中了,也自然能落實了。
  教育評價原本很簡單
  正如杰勒德夫人所說,“索然無味是得不到回報的?!彪m然杰勒德夫人是針對小說創作與評價來說的,但我覺得,我們正好可以借用這句話來評價、預期我們教師的教學:任何教師的任何形式的教學,如果是讓學生感到索然無味的,你的教學必然是不受學生歡迎的,也必然是失敗的。教育教學的評價其實就這么簡單。今日中國的教育,問題不在于老師的教學理念如何落后或錯誤,而恰恰在于多數的教師,都將學生的學習,變成了一件“索然無味”甚至“無比痛苦”的事情。
  反之,當一個教師能讓每個學生學得興趣盎然的時候,不管你采取的是何種教學方式,無論是講授式,還是自學輔導式,或合作學習式等,你的教育教學都是成功的,最后的結果自然是豐收的。
  眼下,我們看到很多的公開課、示范課、觀摩課,它們常常搞出各種“先進的教學理念”,標榜著各種“先進的教學模式”。而我們稍微留點心,就會發現課堂上那些學生,甚至包括老師,都流露出深深的無奈、無聊與惶恐,所有的“熱鬧”僅僅是表面的、機械的、僵化的動作化與程式化,而跟師生當下的心靈和思維基本沒有關系。它們的“索然無味”十分顯見,所以它們的好壞與前程如何,就一目了然了。
 ?。ㄗ髡邌挝唬汉衔鋵薪逃茖W研究所)
  責任編輯   黃佳銳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3532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