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游離語文的語文課堂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那天下午聽學校每學期例行的公開課,上的內容是《阿長與〈山海經〉》,我幾乎渾身都“震悚”起來。
  女教師先來幾句順口溜導入,既沒涉及語文,也沒切入文本,只是鼓勵“孩兒們”別緊張。不知為什么,每當我聽到“孩兒們”這種親切的稱呼就不由自主地想起“妖怪”,就有一種毛骨悚然的感覺。當“配合”這兩個字從老師嘴里十分自然地溜出來,我的心就被狠狠扎了一下。我特別討厭“配合”這個詞,就像討厭“虛假”一樣。
  老師的語速很快,教學節奏很急。問題是問了幾十年的老問題,“文章圍繞阿長寫了哪些事?重點寫了什么?”……諸如此類。其間夾雜著點綴式的合作:“讀了這篇文章中的 片段,我認識到長媽媽是一個 的勞動婦女?!边@是很多學校非常看重的一種學習方式,沒有它似乎就不是一節完整的課,成功的課。請問這種本來應該由學生獨立思考的問題有討論價值嗎?有合作必要嗎?而且,合作時間很短,就像“孩兒們”都是神童一樣。
  所有問題幾乎都止于一問一答,沒有深入地追問,沒有真誠地交流,更不用說思想的碰撞精神的提升。老師臉上堆著層層疊疊的笑,一副努力討好學生的嘴臉,不是幽默,是嬉皮笑臉,是“鬧著玩”。
  在蜻蜓點水的分析中,只有兩處彌足珍貴的讀。一處是“哥兒,有畫兒的‘三哼經’,我給你買來了”,幾名同學模仿阿長的語氣讀。還有最后一句,齊讀。然而,也只是走馬觀花地讀讀而已,至于讀出了什么,為什么要這樣讀,根本無從談起。
  課的“高潮”出現在最后,同學們苦心孤詣地來了一段新奇搞笑無所顧忌的表演——“阿長買書”。幾個孩子上去演一個小品,說著戲謔調侃的話,與其說是在發揮想象力,不如說是在惡搞阿長,戲弄她的粗鄙無知。那一刻,我低著頭,沒有看一眼的興趣和熱情。不可思議的是,身邊還有嘖嘖稱奇的老師,“那個男生真逗”“還是初一的孩子活潑”……有人在下面津津樂道地感慨著,那興奮的樣子就像在看戲。
  就這樣,整堂課都浮在語言文字的上面,游離在語文之外。我坐在一路慌亂的課堂上,聽著老師從故事到形象到情感有條不紊地表演,看著語文是怎樣一點點被切割得支離破碎,踐踏得面目全非。
  想著《阿長與〈山海經〉》的故事,我讀出的不是愚昧,而是可憐;不是粗俗,而是可愛;不是熱鬧,而是寂寥。不是感激,而是悲憫。不是歡笑,而是眼淚。
  冒著被記名之大不韙,我沒去評課,我根本不想去說那些言不由衷的話,編那些根本就不存在的贊美,更受不了那些虛偽的套路和夸夸其談顛倒黑白的謊言。
  此刻,我的心還在課堂上掙扎,我為面目可憎的課堂憤怒,我為傷痕累累的語文痛心。我想呼喊——語文,為什么變成這個樣子?誰來拯救我們的語文?
  我想到了浮躁而畸形的社會。
  這是一個盛產段子的時代,這是抖音和火山小視頻大行其道的天下。調侃,惡搞,乖巧,媚俗……甚囂塵上。我們不愿去仰望星空,也不愿去尋覓春天,我們不愿注意細節,更不愿思考本質,也不再相信詩和遠方,從老師到學生,我們中的大多數都習慣了游戲的刺激和朋友圈的虛幻,并深深迷戀它帶給我們的感官的滿足。而課堂的荒誕多像今天光怪陸離的社會!
  我還想到了讀書。課堂的淺薄,背后一定站著一個淺薄閱讀的老師。很難想象,一個不熱愛讀書的老師,一個不懂思考的老師,怎么去教會學生老老實實地閱讀,安安靜靜地思考。
  由此觀之,拯救語文真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想起林清玄的那句話:“永遠不要忘記飛翔的姿勢,永遠不要失去一顆想飛的心?!比绻覀兊男谋皇浪缀陀训脻M滿的,我們怎能發現一個不同的世界?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3885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