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多樣化,培養數學創新思維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多樣化的計算方法對低年級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是很重要的。教師應花費時間及精力在學生的能力培養上,同時還應注意方法的科學合理性??紤]到學生的年齡及理解能力,教師應在計算多樣化的教學中注意分類,合理滲透,讓學生在條理清晰的思維下進行學習。
計算是數學的基礎,在小學數學思維導向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計算多樣化體現的是數學思維的多樣化,同樣可以幫助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對低年級學生來說,解決問題的教學是次要的,培養數學思維、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因此,在多年的教學過程中,我一直致力于計算多樣化方法的探索。
一、分解化計算,體驗過程
數學是與生活聯系最緊密的一個學科,完全脫離生活的公式化教學是非常不可取的。因此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注意對學生進行計算實質的引導,教他們學會用分解的思想解決數學問題,從而提高正確率。
一年級的教學主要是學生數學學習的一個入門環節,開始涉及計算是在一年級上冊的第八章和第十章,分別學習了10以內的加減法及20以內的進位加法。授課過程中,學生們對于純數字的計算理解上有點困難。于是,我便從數學計算的本質引導學生進行計算:數字的加減實質其實是實物的加減,比如5+3的實質可以看成是5根手指再加上3根手指,然后重新數一下,加起來便是8根手指,即5+3=8。接下來20以內的加法,學生學習起來的問題就更大了。首先,學生的手指一定是不夠20根的;其次,在紙上畫圓點也很浪費時間。于是我便讓學生學習分解,通過湊10幫助計算。比如,面對8+4=?這個問題,就可以把4變成2+2,那么8+4=8+2+2=10+2=12。通過理解計算內核,從而進行分解計算湊10 的學習,學生的解題能力明顯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只有讓學生從內在體會到計算的實質及過程,他們才會真正理解計算的方法,進而正確并熟練掌握計算能力。分解化計算對學生正確率和計算速度的培養都有很大幫助,希望引起廣大教師的極大注意。
二、情境化計算,理解算理
情景化的導入可以讓學生更好地融入計算氛圍中。通過合理化的引導,學生面對數學的計算不會再是冷冰冰的數字,而是實實在在存在的生活。通過創設情境,學生可以從中理解算理,從而更好地理解數學計算。
在一年級下冊的第四章和第六章,以及二年級上冊的第一章,我們由淺入深地學習了100以內的加減法。從10,20一下子跳躍到100,學生內心還是有些發怵的。于是我便利用了生活中的實例來引導他們正確面對難題。在100以內加減法學習的第一小節,計算的內容基本是10的倍數的數字之間以及10的倍數與10以內數字的相加減。面對加法50+20的問題時,我并沒有直接教學生進行計算,而是先問他們:“過年的時候,如果媽媽給了你50塊錢壓歲錢,舅舅給了20塊壓歲錢,那么你目前一共收到了多少壓歲錢呢?”大家很快反應出來為70塊錢,那么很明顯,50+20=70。對于接下來的減法問題,我讓大家自己創設情境,從中體會到數學的樂趣,從而更好地理解算理。比如,對于100-7的問題,學生給我的情境為:我拿100塊錢,買了一根7塊錢的冰激凌,那么我還剩下93塊錢,即100-7=93。同學們對情境化的理解和應用都非常熟練,這種方法也幫助他們學到了很多。
情境化教學可以讓學生很靈活地將數學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從而理解計算的機理,提升計算速度的同時也提高了計算的準確率。教師同樣要鍛煉學生自己創設情境,才能幫助他們更好地應用。
三、圖示化計算,數形結合
人的大腦對圖的理解及活躍度是非常高的,遠遠超過對數字的集中與注意。同時,對于一些比較困難的問題,通過圖像的表達要比一個個數也要簡單很多。因此,教師一定要注意對學生數形結合能力的培養。
二年級上冊的第三章講表內乘法,由于課程安排問題,我們肯定是要在有限的時間內盡快解決這個問題。但對于枯燥的口訣,讓學生在短時間內背下來并學會應用,這是非常困難的。所以,我只能是盡量讓學生先學會解決問題的簡單方法,然后循序漸進地背誦乘法口訣,最終實現快速計算。對于a×b的問題,首先,可以在紙上畫a個點,畫b行,最終數一下所有的點便是正確結果了;其次,可以將a×b理解為a個b或是b個a相加的問題,最終把乘法簡化為加法進行計算;最后,如果a,b值都比較大的話,通過第一種畫圖方式會顯得過于煩瑣,浪費時間的同時還容易數錯,在學生理解的前提下,可以簡化為橫豎分別畫a,b條相交線,最終數出交點的個數即為最終正確結果。毫無疑問,直接用乘法口訣解題要迅速得多,但對于學生的學習規律及技法來說,乘法口訣的記憶周期還是太長了。通過以上數形結合的方式,可以幫助學生順利解決初期乘法計算問題。
數形結合的計算方式不僅提高了計算的準確性,同時也讓學生更深層次地理解了數學計算的互通性及內涵,這對他們計算能力的提升是非常有用的。教師一定要學會合理運用這種方式。
技多不壓身。不同題目不同階段也都有其特點,教師一定要根據情況選擇適當的方式講解。有了正確的言傳身教,學生才能在自己的解題過程中運用多元化的創新思維,從容解決問題。
【作者單位:蘇州市吳江區綢都小學江蘇】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507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