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把握情感體會優美精神升華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小學音樂課是現階段國家義務教育的一門重要課程,同時也是實現美德教育、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必要途徑。而歌唱課,是小學音樂教育所開設的課程中最為主要的一門,對于小學生培養音樂素養和提高審美水平具有重要的影響。音樂可以振奮人心,洗滌心靈,陶冶性情,從而提高學生的智慧和審美能力,提高思想道德素質。本文結合筆者在實踐教學中的經驗,談談對于小學中段歌唱課審美教學的理解。
  小學中段是指小學教育階段中的三、四年級,這一時期的學生在經過低年級的基礎教育之后,腦力得到了全面開發,其根本表現就是學習能力、感知力以及欣賞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在這一時期,審美教育成了音樂教育的重點。而小學中段歌唱課的教學,對于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在整個小學音樂教中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小學中級階段的歌唱課教育,將小學生從低年級的了解音樂知識,感受音符的美妙,對于音樂美學有一個籠統而初步的認識,過度到了提高學生感知能力和審美水平的階段,為學生進入高年級,全面提升音樂素質乃至綜合素質都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對于歌唱課審美教學的要求
  1.陶冶性情,啟迪學生智慧
  音樂會帶給人以美的感受,在新課標中明確地指出,小學音樂課程要給學生帶來良好的審美體驗,讓學生備受鼓舞,陶冶性情。在音樂美妙音符中,感悟藝術的美。但由于我國人口基數較大,一般學校班級的學生數量較多,所以小學音樂課多采用集體教學的模式。而歌唱課,是音樂教育中最容易被學生接納,也是學生最為喜聞樂見的教學形式。教師在教授歌曲的過程中,就會給學生帶來朦朧的、音樂美的體驗;而在演唱歌曲時,學生從自己的演唱中感受到更為清晰的音樂節奏與律動。而這兩者會在學生的腦海中留下清晰的對比,通過不斷的聯系,對音樂的把控逐漸加深。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提高了對于美的欣賞水平,也提高了智慧。
  2.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以及集體主義精神
  歌唱課的教學多采用集體合唱的方式,這種集體傳授的方式自然是不能將所有學生的音樂審美水平都拔高到令人滿意的層次。但小學中段歌唱課教學的目的不是為了培養專業的歌手,而是在于通過演唱歌曲的形式讓學生都能接受藝術的熏陶,所以,歌唱曲目多以合唱為主。但學生們的音樂素養有極大的差別,各自的聲音條件又大相徑庭,這就造成了在合唱過程中,一定會遇到各種問題。而這時候,音樂教師就需要靈活地運用教學手段,提高學生參與合唱演出的積極性,讓學生在演唱中學會與他人配合,以達到合唱整齊劃一、情感共鳴的效果。在這一過程中,會逐步培養起學生的合作意識以及集體主義精神。
  3.樹立優秀價值觀,全面提升綜合素質
  小學中級階段,是學生培養基礎人生觀、價值觀以及道德觀的特殊時期,這一階段的學生,無論是學習能力、理解能力還是思維能力,都有極大的提高。同時,對于外界事物的敏感程度也有很大的提升。學習環境中細微的變化,都有可能會影響到未來學生人格、性格的形成,所以,如何讓歌唱課的審美教學傳達給學生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顯得尤為重要。在歌唱課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自身的經歷、感情在變化中的感悟與歌曲實現共鳴,理解作品所傳達出的思想,在思想的碰撞中影響學生的精神面貌,個性的發展。自然,審美教育的意義也就更充分地體現出來。這有助于學生在孩童時代培養獨立堅強的人格,也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從而實現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
  二、如何讓學生在演唱課的審美教學中得到提升
  1.熟悉音樂節奏,把握歌曲的情感
  節奏是音樂的基石,節奏的變幻會給人來帶不同的音樂感受。一般來說,節奏快速集中的片段會給人一種歡快、振奮、活潑的效果。音樂教師在教授學生演唱歌曲的時候,可以為學生逐步展開對于演唱歌曲的節奏分析,將歌曲直觀的情感變化專遞給學生。鮮明而又變幻莫測的音樂節奏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不斷的實際訓練以及演唱中,找尋到正確的節奏所帶來的美感。
  2.體會旋律的優美
  旋律是音樂的靈魂,優美的旋律能激發學生在思想感情上的共鳴,盡管學生對于旋律的感受會是朦朧而又不統一的。但教師可以通過對于旋律的分析來讓學生體會旋律的韻味。例如,將歌曲的旋律以線譜的方式呈現在學生面前,在播放歌曲的同時,對線譜上旋律的起承轉合進行分析。給聽覺與視覺帶來最強烈的沖擊,提高音樂審美能力,加深學生對于旋律的認識。
  3.優美的和聲帶來的精神上的升華
  和聲給學生情感上乃至精神上帶來的變化遠比節奏和旋律來得直接,優美的和聲原本就是演唱者情感的具體展現。同時歌曲的和聲部分也能具象化一部作品所帶來的人文主義思想。例如在小學三、四年級的音樂教材中,就有著大量帶有和聲部分的歌曲。學生也會在這一階段會接觸到許多的二聲部合唱的歌曲,教師可以在教學時通過這些和聲片段,引導學生把握歌曲所要傳達的思想情感,把握其中豐富多彩的人文主義精神。
  三、結語
  音樂給人帶來美的感受,不僅是感性上的,音樂的美同樣具有理性化的特征。在小學中級階段的歌唱課教學中,教師需要同時把握住歌曲的理性美與感性美,引導學生在學習階段直觀地感受到這種美的體驗,在音樂的審美教育中洗滌心靈,陶冶情操,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與道德觀。
  【作者單位:昆山市花橋中心小學校江蘇】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50838.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