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學方法探討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隨著教育的不斷變革,語文在所有學科中的占比越來越重。小學生自制力差,主動性弱,教師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將找尋最為適合的教學方法,運用到小學語文教學中去。
【關鍵詞】小學語文 教學方法 探討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0.168
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小,在學習方面,沒有自覺性和主動性,需要外在條件給他們一個鞭策。教師要以興趣為引導,激發學生學習熱情,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最終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還應利用小學生愛玩的天性,采用互動式教學,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同時,輔以鼓勵式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習興趣,有助于學生更好地學習語文。
一、采用互動式教學方法
(一)游戲互動
小學生都比較喜歡游戲,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一特點,將語文教學融入到游戲中去,讓學生們在玩耍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就把知識掌握了。比如可以加入《爸爸去哪兒》中比較受歡迎的游戲“蘿卜蹲”游戲,首先,教師將自愿參加的學生分為五人一組。其次,每位學生都用一句古詩詞或是難以掌握的生詞當作名字,教師喊開始后,學生們就按照規則開始游戲,在多次的游戲過程中,學生能夠很自然地熟記古詩,掌握生詞。同時,游戲還活躍了課堂氛圍,增加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更加踴躍地參與到語文學習中來。但是游戲越是進行到后面,學生就會越激動,越玩越上癮,到最后很難將心收回到語文學習中來,所以,教師要嚴格把控好游戲時間,既要讓學生活躍起來,又不能太過放縱,影響正常語文教學進度的開展。同時,游戲中也要設置獎懲措施,鼓舞學生積極參與,贏了的學生可以獎勵一朵小紅花,輸了的學生就要來一段才藝表演,即可以是唱首歌,也可以背一首古詩,旨在讓學生在游戲過程中學習到知識。
(二)課堂討論
小學語文中基礎性知識偏多,課堂難免會有些枯燥,教師應給學生起一個引導作用,將課堂氛圍調動起來。教師要適時拋出一些比較有探討意義的問題,讓學生自由分組討論,當然,討論要注重效果,每人都應該發表不同的看法,并用本子記錄下來,最后進行匯總,由一個代表來總結小組意見。在這個討論的過程中,重點是要培養學生自主思考,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小組間的集體討論,還能培養學生們的合作意識,這對學生今后的發展是百利而無一害的。如果教師不能準確把握課堂討論的時間,極易讓學生鉆空子,趁此機會聊天,這不僅鍛煉不了學生的自我的能力,還會影響小組其他成員的學習,教師要引起高度重視。一方面,要加強對學生的監督,特別是班級中極個別淘氣的學生,另一方面,教師要及時與學生溝通,根據學生的討論進度把控好討論時間,既不因時間太短,打斷了學生的思路,也不因時間過長,給學生可乘之機。
(三)家長參與
傳統的課堂教學都是以學生和教師為主體的。如果讓家長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能極大提高學生在語文課上的參與度,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畢竟,學生們都想讓家長看到自己在課堂學習中的優秀表現。同樣,這樣的方式也能增加家長與孩子的相處時間,進一步加深了解,增進感情,家長還可以通過這次機會,更加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學校的學習狀況和學習狀態。但家長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還是史無前例的,無法保證其正確性,教師要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及時與學生溝通,根據學生的課堂掌握情況,調整家長參與的次數和方向。家長應如何參與到語文課堂中來呢?首先,教師要與家長積極溝通,盡量在不耽誤家長工作的情況下,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創建了許多的通訊平臺,教師可以與家長一起建一個QQ群或是微信群,確定家長的空余時間,每堂課盡量邀請到兩位家長參與到教學中來。其次,家長可以參與到語文游戲的環節中去,與學生們一起玩耍,在課堂討論環節,又可以起到一個督導作用。最后,家長在課堂中還要積極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和掌握情況,及時與教師溝通,調整教學進度和教學方式,以期找到最為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正所謂,學生喜歡的才是最好的。
二、鼓勵式教學
小學階段的學生都把教師當作是神一般的存在,在學習過程中,他們接觸到最多的就是教師,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很大的影響。相較于家長,學生通常是比較聽教師的話的,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的心理特征,采用鼓勵式教學方法,這樣不僅能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好語文的自信心,而且能夠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突出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那么,我們應該如何運用鼓勵式教學方法呢?
(一)運用于課堂教學過程中
教師在課堂上抽學生回答問題時,不管學生有沒有回答上,都要采用恰當的語言適當激勵,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澳愕目捶ê苡歇毜叫?,你真是個很聰明的孩子”,“你的想法雖然還不是很全面,但我相信你是認真考慮過的,你端正的態度是值得大家學習的”等等都是常用性語言。這樣的激勵性語言,不僅能有助于學生的學習,而且能體現教師的親和力,增進師生感情。
(二)運用于作業評語中
教師要把學生的每次作業當作是溝通的橋梁,批改完成后都應在后面注明本次作業的完成情況,讓學生能夠引起重視,認真地完成家庭作業。另外以作業評語的形式,能夠結合學生個人的性格特點加以激勵,比如“你平時是個內向的孩子,但是教師時刻都關注著你,本次作業完成的很好喲,繼續加油”,這樣的評語能夠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教師對他的關心,由此,更加努力地學習。
三、興趣教學
興趣是學習最大的動力,教師要以興趣為引導,帶領學生們學習語文。教師要明確興趣的重要性,并且有目的性地培養學生對語文的興趣。第一,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一些與語文學習有關的視頻,在課堂教學中也多插入些形象生動的圖片輔助課本教學,讓學生們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第二,豐富的課外閱讀也能讓學生感受到語文的趣味性,進而培養學習興趣。第三,要讓學生看到語文的實用性。這需要學生多聯系生活實際,自行去體會與感悟,比如,街邊的一些廣告蘊含了豐富的語文知識,有些讀來極為流暢順口,激發顧客想買的欲望,這就是語文的魅力所在。
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認為,要讓學生學好語文,首先要以興趣為引導,其次采用互動式的教學方式,活躍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輔助鼓勵式的教學方法,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家長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是一個大膽的創新,理論上雖說能對學生的學習產生很大的益處,但也存在可變性,教師要及時與學生溝通,探尋最為適宜的教學方式。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522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