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傳統文化在幼兒園教育中的滲透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傳承幾千年的瑰寶,具有強烈的美感,能夠開啟人的智慧,滋養人的性情,隨著社會的發展,傳統文化的力量日益凸顯。民族優秀文化的傳承不僅僅要做好充分的保護工作,更要從娃娃抓起,讓傳統文化根植在幼兒純潔的心田。教師要自覺地在教學活動中進行傳統文化的滲透,通過創設情境,整合課程,寓教于樂,鏈接實際等,在幼兒學習環境、日常教學、游戲情境、生活實踐中滲透,以期讓幼兒意識到傳統文化獨特的美感,感受到傳統文化的藝術魅力,從而樹立民族自尊心與自信心,確立熱愛生活的人生態度。
[關鍵詞]傳統文化 ;幼兒園教育;滲透原則
[中圖分類號] G6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9)15-0094-02
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傳承幾千年的瑰寶,具有強烈的美感,能夠開啟人的智慧,滋養人的性情,隨著社會的發展,傳統文化的力量日益凸顯。民族優秀文化的傳承不僅僅要做好充分的保護工作,更要從娃娃抓起。讓幼兒掌握基本的傳統文化理論知識,初步感受民族優秀文化的無窮魅力,產生強烈的自豪感,培養高尚的人生態度,這是幼兒階段的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幼兒園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幼兒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學校教育和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眰鹘y文化的傳承應該與幼兒教育接軌,將民族文化的精髓滲透到幼兒教學的方方面面,激發幼兒對于傳統文化的學習興趣,這是新時代幼兒教師成長的必經之路。
一、創設情境,在環境中滲透
傳統文化的學習對于塑造幼兒的品格具有重要意義,幼兒階段的孩童所接受的事物最為深刻,許多都會伴隨其一生的成長發展,所以教師要積極探求不同路徑,為幼兒創設與傳統文化接觸的機會,通過對情境的創設,在幼兒朝夕相處的環境中滲透傳統文化的因子,能夠讓幼兒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傳統文化的洗禮,激發幼兒對傳統文化學習的興趣,使其萌發好奇心與探究欲望。環境既包括顯性環境也包括隱性環境,教師要多角度精心創設環境,帶給幼兒豐富的直觀感受,讓幼兒切切實實地感受到傳統文化獨特的美感。
比如,教師在與園區領導進行溝通后,園方將墻壁噴上了“二十四孝”宣傳畫,幼兒對于園區的微小變化都會表現出極大的興趣,他們迫不及待地讓老師為他們講述這些經典小故事。在教師繪聲繪色的講解下,幼兒初步了解到孝敬長輩是我國的傳統美德,并且知道了不僅僅要孝敬父母,也要孝敬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長輩,要對他們有禮貌、尊敬他們。教師在教室內也張貼了一些精美的墻紙,有孔融讓梨的故事、六尺巷的故事、曾子殺豬的故事等,教師耐心地為幼兒講解這些小故事,幼兒積累了互相禮讓、友愛兄弟姐妹、誠實守信等傳統美德。
教師對幼兒成長環境進行精心設置,讓幼兒獲得了系統接受傳統文化的機遇,刺激了幼兒以多重感官感悟傳統文化的魅力。幼兒在步入園區后處處都能看到傳統文化的影子,眼中所見、耳中所聞的都是活化的傳統文化,幼兒對傳統文化的新鮮感激發著他們去了解、探究更多的知識,在耳濡目染中傳統文化的素養得到提升。
二、整合課程,在教學中滲透
傳統文化包括傳統服飾、民俗、美食、書畫等諸多領域,教師可以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進行課程整合,在教學環節滲透傳統文化,讓幼兒在學習的過程中接觸傳統文化。教師要精心備課,把握時機見縫插針地進行傳統文化的滲透,培養幼兒的愛國主義情感,激發幼兒對于歷史文化的興趣。此外教師還可根據幼兒的興趣點,自主設計傳統文化課程,為幼兒提供更多的視覺大餐。當然教師也要對傳統文化進行合理的揚棄,對于男尊女卑、等級制度、封建迷信等糟粕要摒棄,篩選傳統文化中的精華部分,向幼兒傳播更多積極健康的正能量。
教師在上國學課時精心篩選了《鵝》《憫農》《靜夜思》《江雪》《絕句》等膾炙人口的詩歌,教師在讓幼兒背誦之前,先配合精美的電子課件,為幼兒講解這些古詩文的含義,講解這些作品的創作背景與寫作主題,幼兒在對古詩文有了大致理解的基礎上再展開誦讀,學習效率明顯提高了不少。教師通過調查發現幼兒對于古代歷史小故事的興趣很高,于是便將每周的活動課作為歷史故事欣賞課,篩選了許多畫質清晰、制作精美的成語故事動畫片,讓幼兒在欣賞動畫片的過程中,增加對傳統文化的積累。
教師在讓幼兒背誦古詩文的過程中,及時為幼兒解讀古詩文的內涵,幼兒獲得了美感的熏陶,教師的引導在幼兒的心中埋下了傳承經典文化的火種。教師針對幼兒的興趣點設計新課程,既豐富了課程種類,又為幼兒開辟了親近傳統文化的新途徑。
三、寓教于樂,在游戲中滲透
幼兒階段的孩子思維發展較為緩慢,對于枯燥沉悶的說教比較排斥,生搬硬套地對幼兒進行傳統文化理念的灌輸,顯然并不能收獲良好的教學效果,甚至可能會抑制幼兒的思維發展,所以教師要樹立寓教于樂的教學理念,將傳統文化滲透于活潑生動的游戲中,讓幼兒在玩玩鬧鬧的游戲過程中深化對傳統文化內涵的理解,這樣不僅能夠賦予傳統文化更多的趣味性與靈動性,而且還有助于愉悅幼兒的身心,促進幼兒的健康全面發展。
比如,做風箏、放風箏是傳統文化習俗的一種,也是頗受幼兒喜愛的一種傳統游戲,因此教師在班級組織了一次“風箏藝術節”,組織幼兒學習自己制作一只美麗的風箏。教師首先投放了多媒體視頻,為幼兒展現制作風箏的基本流程,接著為幼兒親自示范制作風箏的基本步驟。在教師的巧手設計下一只美麗可愛的蝴蝶風箏就誕生了,小朋友們看到后備受鼓舞,勁頭十足。于是教師便為幼兒分發制作原料,教師走下講臺指導。小朋友們的學習成果異彩紛呈,有美麗的花卉風箏,有可愛的動物風箏,有滑稽的小丑風箏等。教師帶領幼兒去操場上進行試飛。對于個別做得不太成功的小朋友,教師引導他們自己找出問題,并且幫助他們進行優化改進。看到自己親手制作的風箏飛上了天空,小朋友們既高興又激動。
幼兒在豐富多彩的游戲中,獲得了更多的知識與技能,學習傳統文化的動力十足,游戲中融合了美術、語言、健康、藝術等諸多領域,幼兒的多元智力得到了開發,幼兒在不知不覺間走進傳統文化的寶庫,領悟到了祖國文化的豐富與優秀。
四、鏈接實際,在生活中滲透
傳統文化只有根植于生活的土壤中才能落地生根,迸發出更多的光輝,所以教師要尋找傳統文化與生活實際的契合點,賦予傳統文化更多的生活性與時代性,為傳統文化的延續注入新鮮的血液。教師可以開展傳統文化類的實踐活動,鼓勵小朋友們積極參與其中,也可以尋求廣大家長的配合,設置一些富有生活趣味性的傳統文化類親子活動,讓家長也參與到傳承民族優秀文化的活動中,通過多種材料、多種藝術表現形式,讓幼兒感悟到中華民族幾千年厚重的文化底蘊,沉醉在絢爛多姿的傳統文化寶庫中,體驗參與傳統文化教育的歡愉。
比如,在中秋節來臨之際,教師在班級群內發出了邀請函,邀請家長與幼兒參加做月餅的親子活動。不少家長自帶了桂花糖、冰糖、五仁等材料,教師將事先準備好的材料與家長帶來的原料進行歸類。接著教師讓家長與小朋友們共同做月餅,從和面、調餡、包餅、烘焙等整個環節,幼兒都在家長的引導下高度參與其中。在家長與小朋友們的合作下,大家都吃上了香噴噴的月餅。教師適時組織小朋友們為家長表演各種節目,教室內充滿了歡聲笑語。
讓傳統文化在幼兒的心間落地生根,這是當代教師的責任和義務,教師要不斷探索新的路徑,根據幼兒的心理接受水平與發展現狀篩選學習內容,尊重幼兒的學習習慣與學習能力,因勢利導、隨機應變地安排教學活動,調動幼兒的學習主動性。
幼兒在輕松愉悅的學習情境中,體悟到了傳統文化學習的美感。教師要引導幼兒在互動中積累學習經驗,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傳統文化的影響,并配合使用電教媒體等新型教學方式,以開闊幼兒的學習視野,豐富幼兒的學習活動,這樣才能培育出具有民族情感,高度使命情懷與責任感,儒雅而又富有個性的新型接班人。
?。ㄘ熅?韋淑紅)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526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