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學中作業評價的改革與創新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作業是教學實踐活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作業設計的目的是為了鞏固學生所學知識,并幫助學生構成完成的知識體系,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作業評價又是作業中的重點,不僅要關注學生的結果,更要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在小學數學作業評價中,教師能及時的了解學生的學習效果,針對學生的不足幫助學生及時的進行改進,從而有效的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但在實際的作業評價中仍存在著諸多的問題,因此,對小學數學教學中作業評價進行改革勢在必行。
關鍵詞 小學數學;作業評價;改革
中圖分類號:D65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9)01-0185-02
在當前新課改的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不僅僅要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更要加強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使學生具有良好的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真正的實現個性發展。數學作業作為數學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幫助學生鞏固知識,認識自我,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傳統單一的作業評價已經不再滿足當前教學的需求,教師要及時的對作業評價進行改革和創新,多對學生進行鼓勵,從而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自信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當前小學數學作業評價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實施,對小學數學作業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不僅要設計出符合學生發展的作業,更要對學生的作業做出準確的、合理的評價,從而幫助學生及時的進行改正,更好的掌握數學知識。但在實際的小學數學作業評價中,教師由于受傳統應試教育影響,仍存在著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嚴重的影響了作業評價的有效性。具體表現為:
?。ㄒ唬┳鳂I評價方式單一
小學數學教師在對學生作業進行評價時,往往只是簡單的判個對錯,或者對學生作業評價一個等級,這樣的評價方式很難對學生的學習起到有效的幫助,知識單一的對學生的成果進行了評判,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開展,同時也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ǘ┳鳂I評價缺乏互動性
當前部分小學數學教師只注重評價學生作業的對錯,很少對學生進行講解,對學生修改作業后是否真正了解缺乏關注,從而部分學生對問題仍是似懂非懂,沒有深入的理解。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就是師生之間缺乏互動,沒有對書寫作業進行有效的延伸,教師不了解學生是否真正的掌握了所學知識,從而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果。
二、小學數學作業評價的改革策略
?。ㄒ唬┳屪鳂I評價成為學生發展的“催化劑”
小學生都具有很強的自尊心,都希望受到教師和家長的贊美,希望得到他人的賞識。因此,小學數學教師首先要做到尊重學生、賞識學生,用平等的眼光去評價每個學生的作業,要學會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對學生進行激勵教育,從而使得學生在內心中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關心,從而心情愉悅的進行學習,這不僅樹立了學生的自信心,更能使學生今后變得更加優秀。尤其在對待一些學困生、后進生時,教師更要注意自己的語言藝術,多對學生進行表揚和鼓勵,從而調動其積極性,提高學習的效率。
例如,教師在對學習好、愛動腦筋的學生進行作業評價時,可運用如下的評語:
你太棒了!老師都沒有想到這種解題思路,我要向你學習。
你的思維能力太強了,老師都沒有你的方法多。
……
而對一些做題容易粗心大意的學生,教師可運用如下評價:
這么難的題你都做出來了,真棒!如果能再細心檢查一下就更好了。
解題思路很清晰,如果能再仔細一點,成功一定會屬于你。
教師要根據不同學生的真實情況靈活的運用各種不同的評價,教師要學會走進學生的內心,關心學生的發展,與學生建立和諧、平等、公正的師生關系,把每一次的作業都當成是與學生的一次交流,從而使每一位學生都能樹立自信心,感受到學習帶來了快樂和滿足,在掌握所學知識的基礎上,學會團結友愛、理解尊重。就如有人所說:“教師的語言是一把鑰匙,能打開學生心靈的窗戶;是火炬,能照亮學生的未來;是種子,能扎根在學生的內心?!?
(二)讓作業評價成為改變學習態度,行為習慣的“潤滑劑”
作業不僅能鞏固學生所學知識,更能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生的責任感。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其學習態度和作業方式都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喜歡數學的學生在做作業時,一般都會比較認真,喜歡思考,會對解題的方法進行多種嘗試,體現了學生的創造性和靈活性。因此,教師在對這類學生進行作業評價時,要加上對學生的肯定和表揚,鼓勵其再接再厲、更上一層樓。而對一些較為馬虎,對數學興趣不足的學生,教師要注意評價的趣味性和藝術性,使學生能仔細的觀看教師的評語,從而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尊重和關愛,從而能及時的進行改進。
但有的學生不喜歡動腦筋,作業也是抄襲他人的成果,教師在對此類學生進行評價時,要讓學生明白自己這樣做是不對的,而且對學生的評價標準要適當的降低,如果學生能獨立完成作業,學會動腦,那么老師就不要吝嗇,給學生一個良好的評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主動性。
教師可以采用“等級+簡語”的形式來評價學生的作業,隨時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注重挖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對學生進行引導性、激勵性的評價,這樣才能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明確自身努力的方向,從而在教師評價中不斷的進步,發揮作業評價“推動器”的作用。
(三)讓作業評價成為學生轉變的“調節劑”
教師要轉變傳統的作業評價方式,使作業評價“多元化”,從而使作業評價成為學生轉變的“調節劑”。
第一,提供機會,讓學生參與評價。以學生為本是當前教育的核心理念,因此,教師要促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引導學生參與到作業評價中來,改變以往教師全權負責,學生卻始終處于被動狀態,無法發揮自身自主性的局面,那樣就算教師投入再多的精力,由于缺乏學生的參與,導致效果差強人意。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參與到作業評價中來,真正的實現師生互動,使學生在對他人作業進行評價時,發現自身存在的不足,并及時的進行借鑒和改進。
第二,隨堂批改,及時鞏固。每次在學習完新知識后,教師要對所有學生布置一些精練的隨堂作業,幫助學生進行新知的鞏固。學生在作業時,教師要巡回指導,悄悄地指出學生存在的錯誤,讓學生進行自我訂正。這樣既增進了師生之間的感情,使教師能及時的了解學生存在的不足,對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同時又能減少課外批改作業的時間,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第三,建立塔式管理,公開作業評價,實現學生自我監督。進行作業評價時,教師可建立塔式管理模式,對學生進行學習小組的劃分,每組選去組長一名,負責對組員的作業進行檢查和訂正,而這些學習小組則由2-3名學習能力和數學能力強的隊長負責,隊長則由教師直接管理。每周進行一次數學知識比賽,對表現優秀的小組進行表彰。這樣的塔式管理有效的提升了學生的榮譽感和責任感,同時鍛煉了學生的管理能力和自我監督能力。
三、結語
總而言之,小學數學作業評價是數學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我們教師深入的進行探究,對作業評價進行有效的改革和創新,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使學生暢游在數學知識的海洋中。
參考文獻:
[1]張爽.小學數學作業設計存在的問題及改進策略分析[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02):186.
[2]楊代琴.小學數學教學中作業評價的改革探討[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7(01):95.
[3]曾惠娥.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作業多樣化的思考[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6(20):112-113.
[4]嚴雪寧.探析新課改下小學數學作業的評價[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4(24):80.
[5]高海博.談小學數學作業評價的改革[J].中國教師,2014(S2):15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577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