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教學的探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情景教學是培智語文教學一種常見的教學方法,在具體的教學中如何有效地運用是本文談論的主線,本文從真實情景和創設情景兩個方面進行論述。
關鍵詞:真實情景;創設情景;教學方法
在培智教育教學中,有幾種常見的教學方法如情景教學、單元教學、工作分析、行為矯正等,其中情景教學在培智語文教學中被廣泛地運用。那么什么是情景教學呢?情景教學是指在日常生活、學習、工作的人、事、物中實施教育、教學。這個情景包含真實情景和創設情景兩個方面。本文將從這兩個方面來說說在培智語文教學中如何運用情景教學。
一、 真實情景
真實情景簡單地說就是學生所生活的現實環境,包括家庭環境、學校環境和社會環境。就學期間以家庭環境和學校環境為主,社會環境缺乏。
當前,培智學校的招收對象以中重度智障學生為主,且大部分的學生來自農村,學生與外界交流的機會少,獲得的生活經驗相對的少,因此在教學中要善于挖掘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展開教學。如:在課文《打掃教室》《浴室》等課文時,就可以以真實的情景展開情景教學,引導學生認讀生字詞和進行口語訓練。如:在課文《打掃教室》的教學中,引導學生觀察教室內的物品及擺放的位置,請學生用相應的詞語或句子進行表述,之后老師再指引學生認讀主要詞匯:課桌、椅子、門窗等,在學生認讀詞匯的基礎上進行擴詞、擴句訓練,拓展學生的思維,指引學生積極的思考。如給物品名稱前加一個動詞:抹課桌、擦椅子、拖地板;如何讓它們變成一個句子:“我會擦椅子”“小明打掃教室”。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思維,又進行了詞語和句式練習。
在教學中,真實場景的運用,使得學生直觀的感受課文,而不局限在干干巴巴的文字上;并且能更積極主動地思考,更有興趣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也充分地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二、 創設情景
語文教學并不是每個課文都能夠用真實情景來表達,也不可能把所有真實情景搬到課堂教學中,真實情景也有一些教學的局限性,因此,老師需要采用一些虛擬的情景來展開教學,這樣,創設情景就成了一種很好的方式。老師可以根據課文、學生特點和教學條件來創設一個角色情景、游戲情景、語言情景、畫面情景等,以便更有效地完成教學。
?。ㄒ唬?角色情景
角色情景顧名思義就是設計不同的角色,請學生選擇角色進行角色扮演,同時融合角色自身的語言、表情、動作、情感等多方面特性。
在上海輔讀班語文教材第九冊的第8課《啊嗚啊嗚老虎》、第八冊第15課《打電話》等都可以根據課文創設相應的情景,在分析角色,討論角色的過程中了解課文內容,然后請學生扮演相應的角色來更深入的理解課文。如在《啊嗚啊嗚老虎》教學中,筆者做了老虎、小羊、小貓等頭飾,請學生選擇角色進行表演,同時請學生運用句式“老虎、老虎,我請你吃……”說出自己扮演的那個角色請老虎吃了的食物,從中了解懂得什么動物喜歡吃什么,而且進行了語言訓練,掌握了禮貌用語“請”的使用。在表演時,學生還可以憑自己的印象表演出各自角色的特點,如小羊的叫聲、小貓的矯捷、猴子的靈敏等,讓學生更有興趣的參與表演,使課堂氣氛更活躍,同時學生在表演的過程中也學會了與他人分享和樂于助人,達到情與景的融合。
在課文《打電話》教學中,筆者設計了幾個小情景,請學生根據情景說出主要的句子,并與對方進行完整的對話。如情景一:邀請同學到家里做客——請說出具體的時間、家庭地址、交通路線等;情景二:到公園游玩:說出時間、等候地點、還有誰一起去;情景三:生病請假:說明生什么病、請假長時間。在“打電話”時,根據學生生活實際,引導學生能夠說出自己的名字、要找誰、學會等待等一些打電話的禮儀,讓學生更好地融入課堂,能夠學以致用。
(二) 游戲情景
皮亞杰認為游戲可以喚起兒童過去的經驗,使得自我滿足,可以解決兒童的情感沖突。游戲是兒童的天性,寓游戲活動于學習之中,更能使教學更加有趣有效,它也是幼兒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方式,也是他們最喜歡的方式。而智障兒童由于智力水平低下,使得他們的心智水平停留在幼兒階段,有的甚至更低,因此,游戲不僅能夠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也能使他們在游戲中學會生活、學會成長。同時也可以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如在語文第五冊第7課《文明用餐記心中》、第9課《紅燈綠燈》、第15課《廚房 衛生間》中,筆者就設計了相應的游戲,讓學生在玩中學習語文。在《文明用餐記心中》教學中,筆者請學生自己擺放餐具,把學校餐具與家庭餐具兩組進行對比,說出餐具的名稱和它們的不同;另外還請學生聆聽老師的指令找出相應的餐具或其他物品,把口語訓練與聽話訓練結合起來。
在第9課《紅燈綠燈》教學中,請學生自己制作紅燈、綠燈和斑馬線,然后分組游戲,指揮交通,用自己的語音教導其他同學遵守交通規則和認識交通標志。在這個游戲中,學生掌握了課文、學到了生活常識。在第15課《廚房 衛生間》教學中,學生進行模擬煮飯、炒菜、清洗衛生間、洗澡等活動,學生玩得不亦樂乎。
?。ㄈ?語言情景
語言是人類心理交流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在人類認知和社會性發展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言語能力是兒童智力發展的一項重要指標。正常兒童在入學前基本的口語能力已經形成,入學后的主要的學習任務是書面語。而對智障兒童來說,大多數都存在語言障礙,學習口語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更不用說書面語。因此,老師要盡可能挖掘各項資源創設語言交流的環境,鍛煉他們的口語與書面語。
在《看電影》的課文中,筆者先設置問題請學生完整的回答——“看電影要怎樣才可以入場?”“入場要怎么找座位?”“看電影時,能不能吃東西?”“看到精彩的地方,可不可以大喊?”;然后請學生把每個句子用自己話連接成一段話,注重句子的完整性。在《穿戴整齊》中,筆者讓一個學生扮演“糾察員”,其他的同學扮演“學生”,由“糾察員”檢查“學生”的服裝穿戴情況,并說說大家的著裝情況,要求條理清楚,內容完整;老師在旁邊做好引導詞,如拉鏈、扣子、領子等等;最后請學生說說怎樣穿才算整齊并填寫相關句子。既緊扣課文,又鍛煉學生的口語和書面語。
情景教學在培智語文教學中運用的方式有很多,需要老師在實際的教學中不斷地探索與實踐。
參考文獻:
[1]張文京.弱智兒童個別化教育與教學[J].重慶:重慶出版社,2005(140).
[2]上海輔讀學校教材.實用語文第五、七、八、九冊[D].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3]華愛華.幼兒游戲理論——學前教育叢書[J].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4]黃希庭.心理學導論[D].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簡介:
楊阿芳,福建省廈門市,廈門市同安區特殊教育學校。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584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