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優化學習方式 提高學生綜合素養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課堂教學要取得好的效果,離不開學生好的發揮和好的表現。而要想讓學生在一節課之中有一個好的表現,必須尊重他們的獨立地位,優化他們的學習方式。這樣,他們才能夠真正的以課堂主人的角色,自主地開展有關學習活動。
  關鍵詞 小學生;道德與法治;綜合素養;學習方式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9)02-0177-01
  尊重學生的獨立地位,主要的就是要尊重他們的學習方式。為此,教學中,我們要采取適當的策略,優化學生的學習方式。而就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而言,我們應該重點培養以下幾種學習方式。
  一、培養自主精神,提高探索能力
  就學生諸多學習方式而言,處在基礎性地位的,應該是自主探索的學習能力。之所以這樣說,主要是因為這種學習能力,能夠最大程度的將學生課堂的主體地位充分地體現出來。同時,我們也不難看得出來,在學生課堂主體地位得以體現之時,這又可以很好的促進學生自主
  探索活動的進行。這樣,學生才能夠真正做到靠自己的主動而為去獲取知識,靠自己的眼睛去發現問題進而自主去加以解決。
  當然,對于學生自主探索能力的培養,我們強調關鍵在于學生自己。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教師就不能過問。事實上,對于小學生而言,很多時候,我們教師的主導作用是不應該被忽視的。因為,課堂教學中,有了教師的存在,才能真正保障學生自主開展學習,保證課堂教學的質量。
  我們現用的統編道德與法治教材,有一個顯著的變化,就在于它對相關知識體系的安排,突破了以往或者其它一些教材的不足。比如,相關結論的得出,是靠一定的問題情境來支撐的。這樣的呈現方式,一方面給學生提供了足夠的進行自主開展學習的空間,另一方面,也為我們教師設計一定的安排,從而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索的活動,打開了一扇窗,提供了極大的方便。當然,對于我們手頭的教材,我們在具體使用的時候,要靈活使用,不能受其拘囿,要有所變通、有所創造。
  教學《安全護我成長》這一單元,特別是“生命最珍貴”這一內容,筆者就在充分分析學情的基礎上,對教材進行了一定的調整、一定的整合。具體,筆者設計了四個活動。第一個活動是引入切題。這一環節通過播放視頻,引發學生獨立思考。第二個活動是調查分享。這一活動主要是通過調查培養學生獨立采訪的能力。第三個活動是體驗感受。通過此活動,強化學生自主體驗。第四個是回憶感受。主要是讓學生自主理解養育的艱辛。整個過程,教師沒有過多的摻乎,而是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做。很顯然,這樣的設計,初衷都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索方面的能力。
  二、強化小組交流,提高合作能力
  自主探索,主要是引發學生調動自己,實現學習上的自主和獨立。但是,當今時代,一個人如果單憑自己,很顯然是難以立足的、難以進步的。這就啟示我們,要想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提高他們的獨立能力,讓他們快速而又積極的面對生活,就要引導他們互相學習、取長補短。這樣學生才能夠在實現獨立的基礎上得到發展。事實上,就獨立和發展的關系而言,可以說,兩者是相輔相成、彼此促進的關系。這里,我們再從促進學生發展的角度,談談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與人合作的能力。
  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是可行的。無論是課堂本身的規律特點,還是學生的共性特征,都能表明這一點。特別是從學生的共性特點而言,這里面有著很強的可操作性。我們知道,就現在的小學生而言,一個班級中,他們的年齡是相差無幾的。還有,在生活環境方面,他們也有著諸多重疊之處……這些因素對于他們形成高度趨向的心理和思維,是起著關鍵作用或者說影響的。而這正是我們培養他們合作能力的有利條件。
  就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而言,要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一般情況下,適宜在小組間來進行、來操作。而這就對我們教師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因為,采用小組合作方式進行教學活動,對學生的要求非常高。對于小學生而言,這無疑是難上加難。所以,在教學活動之中,我們要找到突破口,找到發力點。
  《拉拉手,交朋友》第一課時教學,在導入環節,筆者采取的方式就是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來進行的。為此,筆者設計了一個活動,引導學生通過自由發言,分享彼此的交友收獲和感受。這樣的設計,一方面是為了給學生創設一個恰切而自然的氛圍,調動他們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則是看看有哪些學生不善與人交往。這樣做,主要為課堂環節和活動的調整提供依據,以提高課堂教學的針對性。具體教學時,筆者審時度勢,適時的補插了一個游戲活動,在小組中開展。這樣,就讓一些不好交往的學生增強了自信,在交友方面實現了突破。
  三、引導關注生活,提高實踐能力
  學,主要是為了用。以上所述的兩點,可以說讓學生具備了一定的能量、一定的能力。但是,他們學得到底怎樣,還要看他們能不能學以致用。換句話來說,就是要看他們的實踐能力。我們要訓練學生的實踐能力,就要以學生能夠親歷實際問題的發現、分析和最終解決為旨歸。
  在教學《裝扮我們的教室》第一框題時,我們就應側重于對學生進行實踐能力的培養。在具體教學的時候,通過相關活動的安排,就可以讓學生真切體會到無聲的教室,對于他們的成長和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綜上所述,要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關鍵因素在學生,而主導力量則在我們教師。為此,在實際的教學實踐當中,我們要敢于突破,敢于創造。這樣,才有可能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空,更高效的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他們不斷得以進步。
  參考文獻:
  [1]邱磊.辨議生活力[J].行知研究,2015(3):3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6046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