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計算機大類專業實踐育人教學體系改革與實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文章針對計算機的實踐教學系統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了探究,就這些問題展開討論了相應的解決方案,在“新工科”的大背景下,立足桂林理工大學的實際情況給出了改革建議,探究了改革方向。
關鍵詞:計算機實踐教學;“新工科”教育
一、基于計算機的實踐教學系統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在頂層方面的相關設計總分關系不明,缺乏邏輯性
高校人才培養的實踐性有多方面的體現,比如在某些課程的具體內容或者教課方式的實踐上,從實際實踐成果中看,細碎的實踐安排對于學生整體的專業素質培養并未起到預想中的教學效果。專業實踐只僅僅體現在“實訓室里教學+假期實習”,實踐內容單一且教學方式略顯乏味,即各個有機的教學模塊之間總分關系不明,缺乏邏輯性。
?。ǘ┤狈Ω咝f同參與的校企聯合培養機制
高校專業教育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出適應相關行業特有崗位的人才與精英,這種針對性不僅需要高校專業知識的培養,更加需要學生熟悉企業的運營模式,了解企業技術人才需求結構,才能及時填補企業人才缺口。目前校企聯合培養主要通過:第一,企業宣講己方需求的人才類型等,第二,企業對學生進行直接教學培養,但僅限于少部分專業內容。很明顯,僅僅是這樣片面的參與是無法達到培養相應人才的目標的。
?。ㄈ┤狈碚摵凸こ棠芰鎮涞膸熧Y力量
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聯系日漸弱化,也就難以形成具有針對性的指導教學關系。高校中這種尷尬局面的形成,主因是因為缺乏兼備理論教學知識和工程實踐能力的師資力量。很多高校將實驗課作為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方式,對于學生實際上的工程實踐能力培養并無太多幫助。
二、新工科背景下計算機的實踐教學系統改革目標與方向
加快加重培養學生的計算機綜合素質能力和實踐能力正迎合了教育部推出的“新工科建設”實踐方針。本課題圍繞教學理念的轉變,圍繞課程體系改革、教學方法改革、構建校企聯動的協同育人平臺、師資隊伍建設、教育質量評估體系等進行改革實踐。
?。ㄒ唬嫿偡株P系明確、邏輯分明的教學模塊
計算機專業應竭力構建以培養專業綜合應用能力為核心的模塊教學,并以就業為最終指導方向。具體來講,該模塊教學體系首先根據各個課程的內容或體系對總體課程進行分塊。模塊內要求能夠體現出相應的綜合性與邏輯性,理論和實踐兩手抓兩手硬,注意保證理論課和實踐課比重協調,模塊間和模塊內同時做到由難到易,由簡入繁。
?。ǘ嫿ǜ咝Ec企業深度融合教育的人才培養平臺
(1)與華為、阿里教育等國內機構聯合創建工程實訓中心,依托中心培養工程實踐型人才。
根據新工科計算機大類專業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設計、規劃、建設工程實訓中心,中心建設滿足以下三個原則:
第一:覆蓋計算機行業主流企業的軟件、硬件技術學習;
第二:計算機、網絡工程、軟件工程、物聯網等專業200名左右學生在企業主導的實訓中心參加實習;
第三:通過實訓中心的學習,鼓勵學生參加華為認證等企業認證考試,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提高企業對學生實踐能力的認可性。
(2)與華為、阿里教育等企業開展ICT校企合作平臺建設
企業為主導的深度專業指導是平臺建設的核心內容,雙方通過教育,實踐、生產等多方面展開各種層次的合作,在合作中培養學生,提升學生。
成立“院校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指導平臺,由教育專家、院校領導、華為、阿里教育等明星企業組成,委員會負責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教學指導、教學質量評估。
以授權成立“行業ICT學院”和“ICT校企人才聯盟基地”作為校企合作承載平臺進行資源整合,將ICT產業鏈上游企業、院校、ICT校企人才聯盟、N家ICT產業鏈下游企業有機的聯接在一起。
?。ㄈ╇p師型師資培養
在院校現有師資隊伍的基礎上,聯合華為、阿里教育等行業具有高度影響力的企業共同為校方培養一批具備初、中、高技術級別的、具備實踐技能的專家教師和具備管理經驗的教學團隊。
?。?)吸引企業進駐,聯合企業的專家團隊為教學和培訓服務;
(2)利用企業工程項目,讓學院的優秀教師參與工程項目的實施,積累項目實施和管理經驗;
?。?)通過校企合作與交流,帶動本校的師資盡快提升自身的專業技能和教學技巧,促使學院現有師資向專業化、技能化、
職業化轉變。推動和建立有自身特色的“雙師型”師資隊伍。
本文通過分析目前高校中計算機實踐教育中的實際問題,積極響應“新工科教育”的建設,論述了“新工科”背景下計算機專業各種問題出現的原因以及相應的解決方案,并借此提出了相應的改革建議。
參考文獻
[1]彭曼,秦祖澤,嚴俊杰.工學結合視野下高職校企文化互融機制研究[J].職教論壇,2013(8):11-13.
[2]周靜,劉全菊,張青.新工科背景下實踐教學模式的改革與構建[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655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