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微課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為了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合理導入微課教學,授課教師需要結合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實際學習興趣,制定科學、合理的微課課件,同時還要汲取其他優秀教師的先進教學觀念,以便借此來全面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興趣,提升他們的學習效果,促進初中歷史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
關鍵詞:初中歷史;課堂教學;微課;應用
近些年,快速發展的信息技術促使社會步入了“微時代”,微博、微信、微小說等“微”事物層出不窮。如何才能有效地抓住“微時代”的契機,創新教學模式和方法,提升課程教學有效性是當前全體授課教師需要深入思考的重要課題,初中歷史教學也不例外。而微課則是“微教育”背景下所誕生的一種全新教學產物,可以顯著提升課程教學有效性,所以對其應用進行探究具有重要意義。
一、初中歷史教學應用微課的意義
歷史教學包含的題材非常廣泛,例如歷史故事、任務典故等等,很多知識的系統性、故事性、連貫性是非常強的,而對于這些短小而多的知識模塊而言,微課的運用具有很強的適用性。微課具有鮮明的主題與簡潔的內容,不會耗費過多時間,在歷史教學中運用微課能夠使歷史教學更具趣味性,歷史課堂的教學形式也由此更加豐富,同時還可以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其把握教學重點、難點提供很大的幫助。此外,在微課教學中,知識點可以通過更加豐富的形式得到展示,特別是隨著人們對人文素養對公眾的熏陶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很多歷史題材以不同的形式展現在人們的眼前。
二、微課在歷史教學中運用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目前,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微課運用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無法合理控制微課時長。傳統歷史教學考慮到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對知識點掌握的能力各有不同,在教學過程中往往會放緩節奏。而微課與這種教學方式顯然不相適應。微課教學不需要過多時間,在微課教學中,每個學生的注意力都可以相對集中,并且具有較強的積極性,對知識點的掌控相對簡單。相關調查顯示,5-10分鐘是微課教學的最佳時長,這段時間學的注意力能夠一直保持集中,因此,針對微課時長控制不當的問題,可以合理設置微課視頻播放之間,以5-8分鐘為宜。
微課教學的時長較短,因此必須注重教學素材的選擇,必須達到精簡的要求,并且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在課堂開始時將微課視頻播放給學生觀看,以此將主題與主要知識點導出,如此學生進入學習狀態的速度更快,傳統課堂中的導入環節所耗費的時間就得以縮短,課堂效率能夠得到顯著提升。
第二,微課教學素材內容不夠豐富,對學生之間存在的個體差異缺乏充分考慮。在微課教學開展中,盡管教師們保持著高漲的熱情,然而受限于備課條件以及對微課教學的認知程度,一般情況下教師對微課內容的準備比較單一,然而學生之間的基礎存在差異,在對新知識的接受程度上肯定無法保持一致,因此不同的學生必然無法都適合使用同一套教學內容,這往往難以有效提升學生整體,相悖于微課課程實施的初衷。針對這一問題,教師就必須認真選擇微課課程的素材,并充分考慮學生之間存在的層次性差異,選擇相應的教學素材。在設置微課時要注重靈活性,選擇豐富有趣的內容,并且新知識學習要保持連貫,不宜出現過多新內容,合理控制教學進度。
三、轉變教學思想,明確應用思路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上網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內容。特別是隨著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和筆記本等智能終端設備的快速普及,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更加多樣化。在這樣的背景下,如何才能有效地獲取必要的信息已經成為新時代人才必須具備的一項基本技能。與此同時,也產生了微信、微視頻、微小說等諸多微事物,這為人們的生活、工作和學習提供了極大便捷。而微課則是教育事業在微時代條件下所誕生的一種重要教學方式。然而,在當前的初中歷史課程教學中,大多數授課教師依舊采用多媒體授課方式,甚至部分教師將微課教學直接理解為看視頻的活動,從而影響了其實際實施的效果。因此,為了提升微課在教學過程中應用的質量,授課教師需要加快轉變自身的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方法和途徑,以更好地貫徹教學知識。此外,在實際的歷史課程教學中,授課教師同樣需要明確微課教學的具體授課思路,以便為后續的應用奠定扎實基礎,確保其應用的質量和效率。
首先,要根據實際的歷史課程內容以及學生學習的情況來合理制作微課課件,以便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興趣,促使學生積極投入到課堂教學中來。通常而言,微課課件一般要控制在15分鐘左右,但是必須要確保內容的“精”,不可一味地追求“小”,否則就會本末倒置,影響課程教學的效果。其次,要注意微課導入教學環節。鑒于微課的時間比較短,所以授課教師需要盡快導入課題,激發學生的學習意識,引導學生多思考,從而不斷提升教學有效性。再次,講課線索要清晰。雖然當前初中教學中的大多數課程教學都主張講授線索的清晰性,但是微課的講授最好要保持一條主線,以確保內容的突出性和明晰性,必要的時候可以對有關的教學內容進行刪改。然后,要確保語言的準確性和簡明性。在微課講授的過程中,由于時間比較短,對教師的語言具有較高的要求,應確保語言內容的完整性和精煉性。最后,收尾要迅速。好的教學總結可以降低學生記憶的難度,深化學生對于相關歷史知識的理解和認識,增強學生記憶的效果,從而不斷提升學生學習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陳美婷.微課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運用的探討[J].文理導航(上旬),2014(09):34
[2]鄔國春.淺談初中歷史微課制作及應用[J].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學研究),2016(06):1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659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