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運用群文閱讀,提高綜合能力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培養學生廣大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的做法?!边@既是小學語文老師的教學指導方向,也是教學目標追求。在小學開展群文閱讀教學中,把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提升閱讀進度、增加學生的閱讀量作為老師探索的方式,這種教學方式能促學生由被動變主動,由自主到合作,通過多種類的文章對比閱讀,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鑒賞能力和概述能力,全面提升學生語文綜合素質。本文針對小學生的認知和理解情況,結合群文閱讀的方法和意義,從以下幾方面淺談一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有效群文閱讀的實踐與探索。
  一、通過“一篇帶多篇”, 培養良好閱讀能力
  小學語文教材以單元為組合,體現的就是群文設計,作為語文教師,要具有單元學習意識。每個單元的教學要以核心篇目為中心,圍繞單元課文的主題開展群文閱讀,更好地讓學生準確把握單元主題。在課堂教學上,老師充分發揮單元第一篇課文的領頭羊作用,掌握閱讀方法后,然后開展群文閱讀,以“一篇帶多篇”的群文閱讀模式,進行整個單元課文的閱讀,學生有了第一篇課文的學習基礎,再充分運用群文閱讀的方法,在首篇有代表性課文知識的引導下,廣泛展開單元其他文章的閱讀學習,學生更好地掌握單元的學習主題,既能完成閱讀學習任務,更能達到教學的目的。
  比如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四年級下冊《漁夫的故事》,這篇課文所在單元標題是故事長廊,展現的也是故事性的文章。教師先通過引導學生理清故事情節,然后進行深入閱讀,最后領悟到漁夫的智慧和善良。讓學生學會故事性的課文可以運用情節圖的方式來理清故事情節,讀懂課文的內容,再深入體會人物的思想品質,在閱讀中達到教學目的。這樣,學生有了學習基礎之后,以“一篇帶多篇”的引領形式進行課文閱讀,有助于學生更容易讀懂后面的課文。
  二、實施“單元大整合”,提高作品鑒賞能力
  群文閱讀注重對文章的整體把握,讀通文章,提出個人觀點,加強思維能力的培養。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對群文進行整體考量,從多個文本之中提取有用信息,設計對比性強的閱讀問題,幫助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組織對群文閱讀、分析、整合、品鑒等閱讀活動,幫助學生在互動中提升鑒賞作品的能力。比如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五年級下冊《刷子李》,文章描寫了“刷子李”的技藝高超。在學習這篇文章的時候,抓住了描寫人物特征的手法,在這篇文章中出現了人物描寫的三種方法:正面描寫、側面描寫和細節描寫。然后讓學生進行單元課文大閱讀并思考:哪些課文運用正面描寫?哪些運用側面描寫?通過單元文章整合閱讀,讓學生在閱讀中易于找到相關人物的描寫細節和方法,體會文本描寫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學生的閱讀興趣被帶動得越高,那么帶著問題去閱讀的效率也就越快。因此,想要群文閱讀有成效,那么在閱讀中教師一定要充分引導學生,在幾篇文章閱讀中尋找共性的東西,進行分析比較,掌握文章與文章之間的思想觀點、語言表達等存在的差異,給學生帶來廣闊的思考和甄別空間,不但能夠從文本中了解寫作技巧、方法、主題等,而且可以進一步提高學生對作品的鑒賞能力。
  三、開展“文本多組合”,充實學生概述能力
  群文閱讀主要是讓學生自己讀,在閱讀教學中學習閱讀。教師要大力創新閱讀模式,讓學生充分感受自主閱讀的快樂。在閱讀教學中,教師除了根據教材開展群文閱讀教學之外,應該積極支持學生開展“文本多組合”的群文閱讀模式,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主動閱讀、愉悅閱讀。比如在開展《小英雄雨來》一文閱讀時,教師在明晰“熱愛祖國,積極參與革命”主題后,讓學生自由選取文本組合。學生會根據雨來熱愛祖國、勇敢機智的故事梗概,尋找到《抗日小英雄王二小》《閃閃的紅星》等類似的文章。以這樣一個議題,組合一定數量的群文,學生全程參與,親力親為弄懂和把握文章的內容、內涵及表達方式、技巧等問題。在進行文本縱橫組合的自主閱讀中,增強了學生的識別能力,充實了學生的概述能力。
  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從單篇走單元,從單一走向多元,從獨立走向組合,充分發揮群文閱讀的方法,豐富了小學生的知識內容,強化了閱讀的質量,提高了小學生綜合能力和素養。
  責任編輯 李少杰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66885.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