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小學生的課外閱讀更具實效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課外閱讀指導是一個嶄新的領域,在實施課外閱讀指導的過程當中,教師需要探討對小學生課外閱讀行之有效的指導方法,讓學生明確讀什么書,學會怎么讀書,能積累讀書所得,會分享讀書之樂,讓小學生的課外閱讀更具實效。
一、推薦優秀讀物——明確讀什么書
按學段推薦閱讀篇目。不同學段小學生的興趣愛好、閱讀水平和理解能力不同,課外閱讀的內容也有所不同。低年級適宜推薦讀兒歌、童話、寓言、繪本等生動有趣的讀物,如《神奇校車》《中國童話故事精選》;中年級可以推薦讀古詩詞、民間故事、歷史故事、科幻小說和影響孩子品行的經典作品等,如《木偶奇遇記》《小兵張嘎》;高年級則可推薦讀精美散文、優秀兒童文學、小說、名著等讀物,如《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三國演義》。
從教材挖掘閱讀材料。(1)根據單元主題拓展閱讀材料。教材的每個單元都有一個主題,如學習了《觀潮》《鳥的天堂》等課文后,可推薦閱讀《錢塘江大潮的形成》《科羅拉多大峽谷》等文章,讓學生通過閱讀推薦的文章所涉及的自然科學、地域特色等知識,積累知識。(2)根據作者拓展閱讀材料。許多優秀的作品都是出自名家之手,為了讓學生能欣賞到名家更多的美文,教師要引導學生搜索作者更多的佳作進行閱讀。(3)根據文章出處拓展閱讀材料。教材中的一些文章是節選自某些著作的,學習了單篇文章后,引導學生進一步開展整篇閱讀和群文閱讀。
推薦電子版閱讀和媒體閱讀。在科技信息發達的今天,可以讓學生閱讀電子書,推薦閱讀網站,實行線上閱讀,如悅叮網。引導推薦學生收看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電視欄目。如“中華詩詞大會”“聽故事學成語”等節目。推薦學生收看根據名著所拍攝的電視劇,如《西游記》《三國演義》等,激發學生閱讀更多的優秀文學作品。
二、傳授讀書方法——學會怎么讀書
猜讀,形成互動。低年級學生識字不多,對直觀圖畫比較感興趣。而繪本雖然文字簡略,但構思精巧,版面精美。教師要多引導低年級學生閱讀經典繪本,如《我爸爸》《猜猜我有多愛你》,閱讀時可以讓學生先看圖猜故事,然后聽老師講故事,看看是否與自己猜想的一樣,聽故事時老師提出有趣的問題讓學生回答,最后根據繪本上的圖續編故事,形成教師、繪本、學生三者之間的互動。
精讀,推敲細節。對于一些重點文章或寫得精妙之處,就需要對這些細節細細揣摩,逐字逐句品讀。例如閱讀《“海盜”生活》,在描寫湯姆、喬、哈克三個小“海盜”在杰克遜島的清晨生活片段中,就要抓住大自然三個時期的景色特點去細讀,讀懂景物描寫渲染的歡快氣氛,烘托出三個少年的那種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酣暢心境。
速讀、跳讀、略讀,靈活運用。對于一些同類的書籍或參考書,可以采用速讀,一目十行,了解大意即可。跳讀適用于讀書時把書中無關要緊的部分跳過,或在讀書時遇到百思不得其解時跳過,向后繼續讀。略讀是在閱讀時看看標題、導語、開頭、結尾,隨意翻翻,大致了解,就可達到閱讀目的。采用哪種讀書方法,還需要根據所讀的書籍特點進行靈活運用。
三、導寫讀書筆記——積累讀書所得
“不動筆墨不讀書”,閱讀課外書時可以在書的空白處寫下自己的感悟,也可以在讀完整本書后寫完整的讀后感,堅持寫讀書筆記能提高讀書的效果。
摘錄式和書簽式——適用于低中年級。讀書時遇到優美的詞句,富有哲理的語句或一些細節描寫片段,可以用積累本分類摘抄下來,日積月累。當寫作需要時,就可以拿出來運用或參考。當讀書遇到需要記憶的內容時,可以記在書簽上,便于攜帶在身邊,時時讀讀背背。
批注式和體會式——適用于中高年級。在閱讀書籍時,學生對個別語句會有個性化的理解。為了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可在重點語句和內容上圈畫、做批注,在空白處寫下自己的體會。讀書之后,引導學生把自己的收獲、體會寫下來,寫出真情實感。寫體會式的讀書筆記要堅持寫,形成習慣。
四、引導讀書交流——分享讀書之樂
讀書交流會是用多種形式展示讀書的成果。教師要適時開展讀書交流會,引導學生進行讀書交流。說說自己與書的故事;向同學介紹好書;誦讀書中優美的片段;交流自己讀書的收獲、體會;交流書中自己喜歡的人物;還可以與共讀一本書的同學討論書中精彩的情節或表達不同的觀點。通過交流,促進學生個性化閱讀和合作性閱讀的融合,加深對更多作品的理解?!咀ⅲ罕疚臑閺V東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提高小學生課外閱讀實效性的實踐研究”(2017YQJK139)的研究成果】
責任編輯 羅 峰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669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