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見大,小中藏有大乾坤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導言]
所謂“以小見大”,就是通過敘寫生活中一件小小的、極其平常的事情來闡述一個大大的、宏偉的主題。這種藝術處理巧妙運用一滴水可以輝映太陽光輝的原理,以一點觀全面,以小事反映大主題,既能夠給寫作者帶來很大的靈活性和無限的表現力,同時又為讀者提供了廣闊的想象空間,獲得豐富的聯想和生動的情趣。今天,我們就以莫懷戚先生的《散步》為例,來學習這種寫作技法。
[課文品讀]
《散步》是七年級上冊中的一篇散文,這篇文章選取的是生活中再平常不過的散步小事,然而通過這樣的小事,反映出來的卻是尊老愛幼、對生活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的大主題,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請看——
散步(節選)
我們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
……
但是母親摸摸孫兒的小腦瓜,變了主意:“還是走小路吧?!彼难垭S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兩行整齊的桑樹,盡頭一口水波粼粼的魚塘?!拔易卟贿^去的地方,你就背著我?!蹦赣H對我說。
這樣,我們在陽光下,向著那菜花、桑樹和魚塘走去。到了一處,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思路分析]
反映責任感、使命感的文章,大部分同學喜歡選用先進集體,先進個人,或從事某項巨大工程或尖端科技的專家、學者流汗、流血、甚至犧牲的深切感人事跡來表現,認為只有他們不平凡的經歷,豐功偉績才能配得起“責任”和“使命”這樣的大主題。然而作者莫懷戚卻獨辟蹊徑,將所要表現的責任和使命主題,聚焦在一次普通的家庭散步當中。文章以極普通的人物: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極普通的經歷:生活散步;極普通的文字,來表現這一宏大主題。這樣處理,將藝術的觸角深入到一個普通的家庭,用一家人的互敬互愛,來表現社會問題,從普通家庭生活的角度,來表現時代責任感和使命感,以及中年人在整個民族進程中起到的承上啟下、承前啟后的作用,小事件中映照出宏大的主題,就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試想一下,如果作者不出此高超的一招,僅寫一家人散步的事實,文章又怎能如此含蓄蘊藉?如果作者通過英雄人物或感動中國人物來表現這一主題,又怎能讓人眼前一亮,感嘆作品手法的智慧?正是因為作者巧用“以小見大”的這種寫作技法,文章才能小中有大,見微知著。
[技法講解]
生活中,轟轟烈烈的大事是少有的,而環繞我們的多是平凡小事。特別是初中學生,不讀書、不看報,只知道窮于應付海一樣的作業,又哪里有那么多的驚天動地的大事可寫?所以,“以小見大”這種寫作技法,可以讓我們生出一雙慧眼,從凡人小事中發現“亮點”,悟出道理,同樣能寫出具有深邃雋永的意義、融聚重大主題的文章來。想做到這一點,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小事中要挖掘出大主題
生活小事,組成轟轟烈烈的社會洪流向前不斷發展,因而小事中也會映照出時代的影子。運用“以小見大”的寫作技法,就是要從生活中的小事,挖掘出時代主題。仍以《散步》為例:生活中,哪一個人沒有同家人一起散過步?哪一個人沒有過這樣的平凡的經歷?但作者能夠往事件深處去開掘,并與時代相聯系,聯系到尊老愛幼,聯系到中年人在自己家庭中的責任,更挖掘出這一代中年人在整個民族進程中起到的承上啟下、承前啟后的作用。這樣,小事件上就附著了時代的影子,小事件也就能折射出時代的光芒。
二、用“小人物”表現大主題
這里的“小人物”是指在社會上不出名、沒有影響的人。以小人物見大,即以生活中平凡的小人物為敘寫對象,通過塑造小人物的形象,揭示其閃光的性格層面,彰顯其偉大的人格,折射出普通人的光芒,喻人以大道理,動人以大感情,從而起到激勵、感化讀者的大作用?!渡⒉健芬晃模闹袑懙氖且患移胀ǖ娜耍何?,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這些人物,都是生活中極為普通的、平凡的人物,然而就是這樣的人物,他們身上有著人性的光芒。作者挖掘小人物身上的這些“閃光點”,以他們的日常行為表現時代責任感和使命感這樣的大主題,這樣就形成了“以小見大”的寫作技法。
三、以小細節來支起文章的主干
生活中的小人物、小事、平凡事,因為太平凡,很難引起讀者的注意力,也很難寫出震撼人心的力量,要想讓這樣的小人物、小事產生震撼人心的力量,必須學會以細節來表現主題。還是以《散步》為例,作者寫散步,并不是只寫一路風景,一路漫談,而是巧設細節,設置一個分歧,在選擇走哪條路上,細致展現老中少三代的選擇,最終通過問題的解決,走小路,“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不僅突出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更含蓄地寫出了“我”——一個站在生命之鏈接點上的中年人對生命和社會的責任。正是因為這個細節的設計,文章平凡的小事才有了深刻的意蘊。運用“以小見大”的寫作技法,挖掘小事、小人物身上的細節,是寫作成功的關鍵。
四、從小事物中讀出大道理
以小見大的手法,同樣也適用于寫小的事物。小的事物,如果我們用發現的眼光去審視,同樣也可以寄予比較宏大的旨趣。如劉燕敏的《一棵核桃樹》,作品寫荒園中生出一棵不知名的樹,有人說是棗樹、有人說是李子,還有的說是櫻桃樹,都有充分的理由,然而最終卻因為“明明掛著一顆核桃”而確定是核桃樹?!斑@棵樹多次被我們張冠李戴,最后是它用一枚小小的果子,向我們證實了它的真實身份?!蔽恼陆Y尾處,作者由物及人,以核桃樹這一“小物”見出大道理:“有時我想……作為一個人,你必須奉獻出自己的果實,否則在這個世界上,沒有誰會真正認識你?!庇晌锛叭?,由敘述到感悟,有了這樣的感悟,文章的旨趣也就得到了升華。 [佳作工坊]
明天一定是要改的
胡馨月
這幾天,我真的有點焦頭爛額了。
自打上周“老班”布置要組織“你說我說,低碳生活”活動以來,我這個班長便沒有消停過:找資料,圖畫板,出板報,搞展覽,忙得不亦樂乎。從巴黎氣候大會,到北冰洋沿岸,從北方霧霾,到南方雨水,從反恐斗爭到南極旅行,找材料發動了全班。今天周五,總算準備工作告一段落。也該給自己放個假,讓疲憊的大腦也“低碳”。
吃罷晚飯,我便和爸爸媽媽去村西小河邊散步。“??!什么這么臭呢?”還沒到河邊,媽媽便用雙手捂著鼻子,緊皺著眉頭問。爸爸嗅了嗅,嘆息道:“垃圾唄!哎,以前可不是這樣子的?!?
我使勁嗅了嗅,可不是嗎,一股酸臭味撲鼻而來,嗆得我喘不了氣。這條小河是我們全家晚飯后遛彎兒的地方,更是全村老少夏夜納涼的去處。幾個月的寒冬剛過去,剛脫掉冬裝的小河怎么一下子就變臭了呢?我不解地詢問爸爸。
爸爸一邊走,一邊說:“還不是上游幾個新蓋的工廠造的孽!現在大城市倡導低碳環保,讓許多污染企業沒了生存的條件。于是,這些企業又把目光轉向了監管相對松散的鄉村,這不,這條河的上游一下子就新建了四五家企業,有化肥廠,有橡膠廠,有電瓶廠,個個都是污染大戶。這樣一條小河,不臭才怪呢?!?
我若有所悟。對呀,怪不得班里很多同學都說,他們也是工人階級了呢,原來他們的父母是在新建的工廠里打工呀。爸爸接著說:“這條河在我們小時候可不是現在這樣子的。那時這條河是我們全村人的樂園。河水特別的清,清得可以在河邊洗菜、刷碗;清得可以清楚地看到河里的小魚、小蝦。到了夏天,小伙伴們便在水中嬉戲,調皮的魚兒,也會時不時地來挑逗著你;冬天,雖然天氣寒冷,但小河之上卻是‘熱騰騰’的一片,有滑冰的,有打陀螺的,臉凍得通紅也不愿離開……”
爸爸話鋒一轉:“可是今天的這條河就不行了。你看看都成什么樣子了?”我和媽媽朝著他指的方向望去,啊,小河附近一片狼藉:挖沙的沙礫讓平坦的河床變得高低崎嶇;泛黃的河水攜著難聞的氣味,慢慢地向下游流淌;河里哪還見魚的蹤影,就連水邊的小草,也都是耷拉著腦袋,奄奄一息;幾棵倔強的小樹身上掛滿了五顏六色的塑料袋,在風中呼呼地響著,似乎在哀號、在哭泣。
媽媽感嘆道:“是變了!才幾年的工夫呀!”“嗨!居民們也都把小河當成了垃圾桶,大型工廠把污水排在河里,這樣我們的樂園就變成現在的模樣。和誰談起來都嘆息,但是卻沒有一個人真正為她做點什么。”爸爸心事重重地說。媽媽說:“你就別瞎操心了?!卑职终f:“保護環境,人人有責?!?
對!保護環境,人人有責,這不正是我要確定的宣傳主題嗎?讓每一個同學都知道從我做起,從自己身邊的小事做起,這不正是“低碳環保”的最好主題嗎?
對,改一改,明天一定要改一改!低碳環保,就從身邊這條小河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一個美妙的計劃浮上心頭……
我有這個信心。
[點評]
“保護環境”“低碳環保”,這樣的大主題常讓我們頭疼:要么無病呻吟,高談闊論,把其他學科的知識一股腦兒搬到作文紙上;要么就寫植樹、寫撿垃圾……而小作者巧妙運用“以小見大”的寫作技法,通過寫一家人的散步,由酸臭味引發話題,并巧妙嫁接進組織“低碳”活動,這樣,通過談話,通過最后的認識,展現“低碳環保,從身邊小事做起”的宏大主題,就顯得生動別致,讓人耳目一新,顯示出寫作中構思的精妙。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707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