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特產也能樹起大品牌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中國幅員遼闊,各地特產數不勝數,尤以特色食品為甚,占了特產中的絕大多數,但很多極具特色和品質的農產品偏居一隅,知名度局限在某一區域,銷售半徑短。
那么,如何才能讓地方的優質特色農產品提高知名度和口碑呢?
專家認為,要想讓地方的優質特色農產品以飛快的速度鋪遍全國,就必須建立大特產的觀念。因為特色產業見特效,首先要做大種植規模,鼓勵企業與農戶簽訂訂單協議,保護價收購,保護農民種植積極性,逐步擴大種植面積。
在強調區域化和特色化的同時,還必須要形成品牌,走特色農產品品牌化道路。如何生產出一種能讓消費者識別的具有區域特色的品牌化農產品,這也是每個地方都在思考的問題。其實,從當前消費者對區域特色農產品的需求上來看,人們最注重的就是區域的形象,即生產出這種農產品的地方生態環境怎么樣、人文歷史怎么樣、農產品的形象怎么樣、有沒有質量保證、安不安全、社會認知度高不高等都在人們的考慮范疇之內。
另外,要看營銷手段能不能吸引到人。當然,給自己的產品起一個響亮的名字是打造農產品品牌的開始,甚至可以說,一個好產品名可以事半功倍。比如以突出原產地的品牌“陽澄湖大閘蟹”“陽山水蜜桃”,地域特色就十分明顯;再比如農產品知名品牌“褚橙”原來叫“云冠橙”,后來改為褚橙后,一下子就把褚時健的傳奇人生和這個橙子聯系到了一起;而也有將“產地名稱+品類名稱”作為品牌名稱的做法,比如西湖龍井、金華火腿、烏江榨菜、龍大粉絲等,都是非常成功地從優勢產區走出來的優秀品牌,值得我們很好地借鑒。
此外,從產業的角度上來講,還是要延長產業鏈條,深度加工成規模發展“孵化器”。比如在有“中國臍橙之鄉”美譽的湖北省秭歸縣,當地以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為引領,開發出了橙汁、橙茶、橙酒、橙醋、精油、果膠、保健食品等系列產品,并通過“臍橙+文化+旅游”模式,以臍橙等生態農業為基,以屈原故里風俗、峽江風貌為載體,吸引游客前來鄉村游、自駕游和采摘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53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