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信封大“樂”趣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有人說,世界上不缺乏美,而是缺乏一雙發現美眼睛。如何讓我們的孩子也擁有這么一雙善于發現美的眼睛呢?本園在對幼兒園音樂區材料的探索研究中發現,音樂區中音樂欣賞游戲對幼兒感悟音樂是個有效的辦法。然而在研究中我們看到但凡開展的音樂區欣賞活動出現了如下“怪像”:有的音樂區欣賞新曲目時,幼兒整齊對拍手打節奏與左右晃腦袋,殊不知拍手聲早已影響了幼兒安靜的傾聽;有的讓幼兒聽著音樂畫畫,可畫出的形象與欣賞的音樂無任何關系;還有的老師則讓幼兒自由的舞蹈,仔細一看看不出動作有多少不同以及變化……。這樣的欣賞能讓孩子獲得多少美的感悟呢?我們在思考中,屢屢嘗試,研制出一套諸如《信封游戲》的系列游戲材料,讓孩子們接觸了許多優秀的音樂作品尤其是名曲,頗受其喜愛,重要的是在漸進的積累游戲中孩子們學會感受美、發展美。
【關鍵詞】小信封;音樂;欣賞;安靜;環境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3-0274-02
一、創適宜的環境
我園中小班嘗試借助小帳篷,大班嘗試利用蚊帳、絲巾自搭的“甜蜜小屋”游戲就給喜歡聽音樂的幼兒提供了這樣一塊自由欣賞音樂的小天地。一張床上書桌、一塊小坐墊、一扇竹屏風、音樂播放器……簡單的材料,不僅減少了干擾而且對其他區域的噪音也減小了。有的班級在特有的小角落放置一張桌子,在桌子的左右兩邊立了兩塊靠墊;在桌上或墊上放了一個耳罩,孩子們在也能這一個小角落里,享受到聆聽音樂的樂趣;在音樂欣賞區的墻壁上我們還掛、貼了卡通的音符,在地板鋪上可操作的“音樂格子屋”的等圖片,并提供掛滿具有卡通小音符的“小樹”,各種動物服飾的衣服、頭飾、各種水果、動物圖片的節奏卡、各種根據歌詞內容畫的圖片、自制的樂器、動畫MTV或磁帶等。而材料放置是幼兒能夠自主地拿取,自由表現的。
二、選適當的音樂
《指南》的學習令教師們深深的感受到“以幼兒為主”的真正含義,聽一首冗長的世界名曲對于大部分幼兒來說也許并不是件好玩的事,然而聽名曲中精華的四個八拍,卻有可能讓他們記憶深刻。我們通過集體備課,讓教師們反復的先聽,聽懂音樂,了解音樂,再在U盤中輸入剪輯的音樂……因為老師們都知道每首優秀的音樂作品都凝聚了原作者豐富的情感,只有吃透了才能正確地引導,才能給孩子一個有力的支持。音樂源于生活,我們教師還根據幼兒的生活經驗等選取了適合的生活音樂(例如:小溪的流水聲、下雨聲、媽媽洗衣服的聲響等)通過多媒體剪輯,向幼兒展示的是生活中最原始的美,借助現代化設備引導他們樂于傾聽、善于傾聽生活中的美妙聲音。
三、投趣味的材料
我們的音樂區分為音樂欣賞區、音樂表演區、音樂創作區。在音樂欣賞區中我們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以及興趣點,篩選了一系列游戲化的材料。例如:我們的實驗班幼兒對大自然的聲音特別感興趣,我們就在音樂欣賞區投放了風鈴、大海螺等,告訴幼兒除了人為的敲擊、碰撞,大自然中還有許多美妙的聲音,讓幼兒在安靜的環境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就如大二班XX根據海螺的聲音,編出了美妙的“兒童詩”:嘩啦啦、嘩啦啦大海在哭了,呼須須、呼須須媽媽在叫他。嘩啦啦、嘩啦啦寶寶快睡覺,呼須須、呼須須他在打呼嚕啦,啦啦啦,啦啦啦,他在打呼嚕啦!
在欣賞區里,我們還設計了一套“信封游戲”,信封按主題、種類(不同國家、不同時期)、幼兒不同的發展水平分別放置在三層抽屜中,每個抽屜都有相應的標簽便于幼兒識別,抽屜中一般都投放了三種材料:音樂U盤、圖片、信封。我們在信封的選擇上頗費功夫:各種各樣的信封,可以是老師自制的,也可以是廢舊的禮品袋……,信封的大小各異,也可以是大信封套小信封。而封口處的紐扣則是根據幼兒的不同水平而設計,例如從搭扣、子母扣、盤扣到綢帶系蝴蝶結……可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信封充滿了神秘感,經過了教師的裝飾后的信封更富有美感,這是激發幼兒游戲的驅動力。圖片則是根據音樂投放的彩印卡紙,有的是相應的樂器、有的是對應的生活用品、還有的則是高度、不同大小的擬人音符……,在圖片的制作中,老師們還設計了有趣的迷宮、海底世界、高低樓房等,嘗試讓幼兒在操作中體驗音樂的不同性質。
四、設開放的玩法
創設音樂區應本著興趣為先的原則,因此我們在音樂欣賞區的材料上,增添了幼兒熟悉、喜歡的游戲因素。例如在隔區的屏風上,我們夾上了同幼兒共同討論的游戲玩法圖示:指紋驗證(附入區卡)——設定關卡(附自選標有難易程度材料)——通關游戲(附幼兒戴上耳機聽音樂)。在信封游戲的抽屜里,有時我們在畫有耳朵的牛皮信封中裝進了一片U盤、一張樂器的圖片。例如:一張二胡的圖片中我們放進了《二泉映月》的磁盤,名曲是經過剪輯的。孩子在聽音樂的同時,也在看著這張樂器;在觀察幼兒逐步熟悉幾種樂器后,我們在信封中則裝進了多種樂器圖片,例如:二胡、琵琶、古箏三張圖片,配套的磁盤則是二胡曲《賽馬》,幼兒在傾聽后則根據自己的判斷將磁盤以及選擇的圖卡放進畫有問號的小信封中。孩子在逐漸增加難度的游戲中,自然而然認識了不同的樂器,感受到由該樂器演奏的曲子的美。
有時針對音樂的各種性質,我們在小信封中分別裝入了大小圓片,不同長短的小棒,在音樂的選擇上,我們主要選取了幼兒喜歡的奧爾夫音樂《七式音階》,或含有擬聲詞的歌曲如《王老先生》,孩子們在擺好圖形后還可以通過信封的反面了解教師的擺放方法并與自己的進行對比。例如:明顯的停止音《開始和暫停》,重音明顯的《打字機》我們還在信封里裝進了任務卡,用圖示的形式讓幼兒填上停了幾次?鈴聲響了幾次?在一次又一次的游戲中,孩子們感受到不同樂器的音色、音樂旋律的起伏、強弱、快慢,通過這些理解其所塑造的音樂形象。
馬克思說過:對于非音樂的耳朵,最美的音樂也沒有意義。希望音樂欣賞區的游戲能成為孩子們的音樂耳朵,帶著他們在音樂世界中,自由馳騁。
參考文獻
[1]王麗珍.讓音樂欣賞伴隨孩子成長[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6(03):214.
[2]勞丹.學前音樂活動運用“快樂”教學的思考[J].智庫時代,2019(10):250+254.
[3]尉玉蓮.幼兒園音樂教學活動生活化的策略[J].甘肅教育,2019(05):12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42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