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墉談寫作的五大元素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我是一個很喜歡學的人,當年我在電視臺做記者的時候,還是用膠片Film拍新聞,每次攝影記者拍的時候,我都會問他用什么“光圈”,時間久了,我自己也能判斷,甚至能拍了。這樣做有兩個好處,一個是攝影記者沒空的時候,我可以自己上場。
譬如有一次采訪某監獄,典獄長在采訪前先請大家吃飯喝酒,所有的攝影記者都醉倒了,我因為哮喘,不能喝酒,結果別人不能拍,我拍,跑了個大獨家。
還有個好處是,我可以按照寫稿子的方式拍片,使畫面跟寫出來的內容一致。譬如去采訪某大會,我先拍會場外的建筑,再進去拍大全景,再拍主持人說話的特寫,再拍貴賓和全場。新聞稿則寫:某某會議幾點鐘在什么地方舉行,由誰主持,到了哪些人,會議內容是什么,什么時候結束。
我說這些,是要談談寫作的五個“W”,也就是“Who”“Where”“Why”“When”和“What”。前面那短短幾句話,已經包含了“人、地、事、時、物”這五大元素,這不僅是學新聞的人一定要遵守的,而且幾乎可以用在任何寫作上。
“人、地、事、時、物”,這是記者寫新聞稿時,必須列入的內容。一個粗心的記者很可能寫了一大篇運動會的報道,記錄了一堆得獎名單,卻因為忘了寫那運動會的地點,成為敗筆。一個展覽的新聞,把展品介紹得天花亂墜,但是如果忘了寫展覽日期和開放時間,也可能造成很大的問題。無論說話、寫作、采訪,都要先想“人、地、事、時、物”,再加上動態、聲音或色彩,就好比蓋房子,先要有好的地基和建材,然后再加上漂亮的裝潢設計。
聽我說這么多,你還覺得寫作有多困難嗎?
有一年臺灣的“指定考試”,作文題目是“回家”。這夠平常了吧!當時有好多學生說不會寫。有個學生講:“回家就像吃飯,天天在發生,回家就是回家嘛!有什么好寫的?怎么寫都俗氣。”
我卻覺得“回家”這題目出得妙,妙在它可以大俗,也可以大雅,很能測驗出學生的慧心。一天到晚讀死書,只知用“掉書袋”換分數的學生,可能表現平平,但是那些腦袋靈活的,卻可能表現不凡。話說回來,不知如何下筆的人,常因為不會找路,只要由“人、地、事、時、物”五條線去想,就能發現些“妙點子”。
先從“人”的角度想,你可以寫自己回家,也可以寫爸爸回家、媽媽回家。如果寫爸爸,可以這樣寫:“長年在外工作的爸爸要回來了,爸爸回家是大事,媽媽從好幾天前就開始收拾,還叮囑我把房間整理好。爸爸的飛機晚上到,他堅持自己坐計程車回家,這反而讓我們好緊張,只要聽見關車門的聲音,我們就急著探頭往外看……”接下來可以寫爸爸回家的腳步聲、疲憊的樣子,瘦了還是胖了,不是很好發揮嗎?
再從“地”的角度想,你可以寫:“自從到城里讀書,我就有了兩個家,一個是城里的家,一個是鄉下的家。但不知為什么,每天回城里的家,都不覺得是回家;只有放長假回到鄉下的那個家,才覺得身心安頓。大概在外面一個人住,太寂寞,算不得家,只有回到父母身邊,看見熟悉的親人,才有回家的感覺……”接著你可以寫回家一路的心情,帶什么回去,最想吃什么食物,看到父母那一刻的感覺,不是也很好發揮嗎?
再從回家這件“事”來想,譬如你可以寫:“每個人都有家,也都要回家,但回的家卻可能不同——小時候跟著父母,回家是回爸爸媽媽的家。住校之后,有了自己的“家”,回家是回宿舍。十幾年后我們找到終身伴侶,成了家,回家是回我和他共有的家。再過幾十年,我們老了,可能跟著孩子,回家是回子女的家。終于有一天,我們不得不離開這個世界,回到天上的那個家……”
順著這條路,又可以由回家的“時間”來想,譬如寫:“自從上高三,就只有星星月亮陪我回家。每天出門,背對著家,沒有心情回頭看;每晚歸來,已是一片夜色,看不清家門。有一天提早放學,我下午便回了家,遠遠看見家,竟有一種陌生的感覺,因為已經太久沒看清自家的房子,居然忘了家門口那棵高高的玉蘭花樹?;丶遥緛碓撌嵌嗝赖氖?,但在功課和考試的壓力下,我已經麻木,只覺得是回旅館,睡一覺,又要出發……”
最后由“物”來想。你可以隨便挑一樣家里的東西入手,譬如門燈,你可以寫:“每天傍晚,母親都會點亮門前的那盞燈。不知她是不是選了特別亮的燈泡,只要我走進巷子,就能在一片迷離的燈火中看見那最燦爛的一盞門燈,知道父親母親在等我回家。有時候上了一整天的課,考了一堆試,背著沉重的書包,我真累極了,但是只要抬頭看見那盞燈,就能感到一種溫暖,于是加快腳步,朝家門走去……”除了門燈,你也可以由書房的燈,想到父親;由廚房的燈,想到母親。還可以寫一棵樹、一棟建筑,甚至一塊大石頭、一座小橋,通過那些“物”,說出回家的感覺。
上面我舉了許多例子,不是比引經據典、“掉書袋”、說道理更感人嗎?而且它們雖然都寫回家,但因為切入的角度特殊,能不落俗。更重要的是,這種思考的方法,使你不會碰到題目,亂了方寸。東抓西抓,什么也抓不到,或者什么都想寫,結果東寫幾句,西寫幾句,使文章失去了重心。也正因如此,我建議你在寫日記的時候,除了記一天當中發生的大事,偶爾也專選一樣東西發揮,譬如從當天見到的某個人,聽到的一句話,見到的某一幕,甚至吃的某道菜著手。
最后我要說,其實在“人、地、事、時、物”這五個“W”之外,還有一個“H”,是“How”,也就是怎樣?,F在你想想“回家”這個題目,如何從“怎樣”的角度思考?你是怎么回家?坐公共汽車?騎單車?爸爸媽媽接?還是走路?跑步?你別說“不可能跑步”,怎不想想說不定就因為你發驚人之語,寫你跑回家,而特別吸引人,得到高分呢?
譬如你可以寫你在學校里知道自己獲得了某項大獎,急著回家告訴爸爸媽媽,所以一路跑。你的臉上露出快樂的表情,路上的人都看得出你是喜氣洋洋的。你覺得每個人都對你笑,每個人都在祝賀你得獎。平常每天走的路,景色似乎變得不一樣了,你發現路邊開了好多不知名的小草花,天邊的晚霞也特別美……
請問,是不是單單跑步回家的這一路,就已經可以讓你大大發揮了?
作文這條路也是如此,只要知道了地址、走對了方向,很容易就能找到目標。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734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