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神寫意獨辟蹊徑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從2018年全國卷和各省自主命題試卷來看,議論文寫作是高考作文的主流。不過,就筆者多年的閱卷經驗來看,常常是精辟的議論文少,泛泛而談的多;有思想的議論文少,流于材料堆砌的議論文多,在這種情況下,若是能偶遇幾篇抒發真情實感的記敘文,倒真有種“小清新”之感了。下面筆者就來談談高考記敘文寫作要注意的幾點。
一、傳神的標題
新材料作文要求學生自擬標題。標題是給閱卷老師的第一印象。若能從標題讀出考生對材料的準確理解,并有一定的立意指向性,可以簡化批卷老師從文中找主題的過程。
明末清初書畫家傅山在《作字示兒孫》小序中談道:“寧拙勿巧,寧丑勿媚,寧支離勿輕滑,寧直率勿安排。”其實,這幾點作畫的原則用來做擬題的原則,倒也頗為合適。一個好的材料作文的題目,其實并不需要多少枝蔓,簡單明了地切中材料中心即可。當然,若在此基礎上能做到新穎別致、巧用修辭則更佳。
二、巧妙的開篇
1.欲揚先抑——深情之語,無情而出
這點周作人兩兄弟可謂是個中好手。周作人在《故鄉的野菜》中明明是要表達深厚的故土之思,但卻將這種濃郁的感情淡淡道來,開頭更是說道:“我的故鄉不止一個,凡我住過的地方都是故鄉。故鄉對于我并沒有什么特別的情分,只因釣于斯游于斯的關系,朝夕會面,遂成相識,正如鄉村里的鄰舍一樣,雖然不是親屬,別后有時也要想念到他。”用筆之克制含蓄,可見一斑。
哥哥魯迅更是厲害,在回憶性散文《風箏》中,寫其早年對幼弟的無禮嚴苛,成年之后感到萬分愧疚,耿耿于懷。但開頭仍寫道:“現在在哪里呢?四面都還是嚴冬的肅殺,而久經訣別的故鄉的久經逝去的春天,卻就在這天空中蕩漾了。但我是向來不愛放風箏的,不但不愛,并且嫌惡他,因為我以為這是沒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藝。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時大概十歲內外罷,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歡風箏,自己買不起,我又不許放,他只得張著小嘴,呆看著空中出神,有時至于小半日。遠處的蟹風箏突然落下來了,他驚呼;兩個瓦片風箏的纏繞解開了,他高興得跳躍。他的這些,在我看來都是笑柄,可鄙的。”明明萬分歉疚,卻還是將幼弟寫得如此幼稚可鄙,把自己的殘忍刻畫得分外驚心。魯迅先生這支筆,真是對著自己也不肯心慈半分。
2.典故導入
一篇好的記敘文,當然可以有一個文藝性的開頭。而引用典故,無論是用名人名言,還是用名人軼事,都能增強文章的文學性,讓人因為這句恰當而經典的引用,對你的文章心生愉悅。
正如一位學生引用王小波的情話:“我把我整個靈魂都給你,連同它的怪癖,耍小脾氣,忽明忽暗,一千八百種壞毛病。它真討厭,只有一點好,愛你?!庇眠@段話形容祖父母的愛情,真是詼諧又文藝。
而另一個孩子則寫道:“人們常說,包辦婚姻,那是一代人的痛。魯迅對朱安不聞不問,胡適對江東秀一生隱忍。但我卻不這樣認為?!庇蓛晌幻说陌k婚姻引出自己對爺爺奶奶這一代人婚姻的理解,也是獨具韻味。
3.情境導入
記敘文由一個鮮活生動的生活場面入手,也是一種很接地氣的寫法。如一個孩子在文章的開頭直接寫了一段爺爺奶奶斗嘴的場面,這種生活的常態,引發她對爺爺奶奶如何能在雞飛狗跳中一起生活了大半輩子的好奇,讓人忍俊不禁的同時,也引發了讀者的思考。
也有孩子在文章開頭就描繪了一幅父親酒意熏熏晚歸圖,寫母親對父親的百般無奈與溫柔照料,為下文寫父親終于在一碗醒酒的小面里,識得母親“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靜候之感做了合理的鋪墊。娓娓道來,讓人心生感慨,又回味不盡。結尾處這樣寫道:“對于父親,縱使‘少年不識愁滋味,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之時,浪子回頭,母親卻在各種悲喜交集處,等著他,等著他長途跋涉過后的返璞歸真。”遙相呼應,真正是一氣呵成,結構完整清晰,又不落痕跡,很有大家風范。
三、深刻的細節
一篇好的記敘文,離不開動人的細節。細節能讓記敘文變得豐盈充實,有血有肉。溫情的細節,令人感懷;凄厲的細節,給人以撕裂生活面紗的殘酷之感;有年代感的細節,引發讀者的懷舊之思。細節美就美在多樣化,在生活的各個角落,各個層次,盡展生活和人性的復雜萬端。
1.小物件寄寓年代感
這時,外公呆坐在凳子上,臉色陰沉,良久沒說一句話。過了一會兒,外公走進房里,從床里的角落里摸出一把生銹的鑰匙,想打開那把鎖,但由于鑰匙和鎖年代久遠,都失靈,半晌都沒能打開。他抓起旁邊的鐵錘,只聽“咚”的一聲把鎖砸開了,捧出整個抽屜,里面全是鈔票,大到一百、五十,小到一角、一分的,甚至老早以前的郵票、糧票都還留著。外公一張一張地整理齊全地裝在一個紅色塑料袋里,默不作聲地去了醫院。聽醫生說沒什么大礙了,這才松了一口氣。
這個片段細致地描繪了外公的一個抽屜,雖年代久遠,但富于生活氣息。將一個由物質匱乏時期過來的老人,對物質的極度珍愛和吝惜寫得十分真實,正因為這種真實,更顯出外公為了生病的外婆大力砸鎖、傾囊相授的真情可貴。老一輩人那種對金錢的執拗,對感情的含蓄內斂,都在這一細節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2.小細節豐滿人物形象
收獲的季節到了,祖母已經忙活了一天了。可偏偏在這時,田間下起了大雨,祖母一個人也來不及把那幾袋重重的稻米搬回屋子。祖父在一旁看著,我想當時的他肯定也很不是滋味??粗缫驯涣軡竦淖婺?,他默默地用手托住了那袋背在祖母背上的重物,一起往回走。
小路泥濘,祖母腳下猛地一滑,為了不讓重物壓在祖母身上,祖父用他“瘦弱”的身板盡全力支撐著。到家時,他的腰,早已不能動彈。祖母卻很是刻薄:“你看看你,這么沒用,在家歇著吧,我去?!?
小小的我,只覺得祖母很是無情。祖父卻總是抱以憨笑。
現在,我逐漸長大。都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晌乙矟u漸明白,在祖母的“惡語”之下,更多的是對祖父的呵護,關心。 動蕩的年輕歲月過去之后,他們都變得如此惜命,無比珍惜彼此的生命。
這段幼年時期的回憶,寫出了一個“刻薄”寡言、任勞任怨的祖母,一個體弱多病、憨厚老實的祖父,還有一個幼年懵懂,暗自埋怨的“我”。三個人物形象就在一次雨中收糧食的細節之中一一豐滿,祖父的于心不忍,對祖母不僅無濟于事,反而“雪上加霜”,祖母忍不住刻薄埋怨,“我”自然是滿腔不理解。但這其中的心酸苦楚,在漸漸長大的“我”心中,又如何能不知道呢?因為懂得,所以慈悲。人物的刻畫不再是單薄如紙片,而是立體豐滿,每個人都有他的不易,在理解和妥協的背后,其實是每個人對苦難與人生的和解。因此,在最后,小作者的那句“動蕩的年輕歲月過去之后,他們都變得如此惜命,無比珍惜彼此的生命”就顯得尤為意味深長。
四、恰當的修辭
修辭的重要性每個人都知道,但故弄玄虛,畫蛇添足,矯揉造作的修辭更多。有時對文章不僅無益,反而成了敗筆。如一個學生在習作《不系之舟》中,為了闡述自由散漫的壞處,約束的好處,將自己比作盆景,說是經由老師的“修剪”,自己最終能變成一盆美麗的盆景,讓人不禁聯想起那篇《病梅館記》,這個比喻實在是別扭之極,讓老師哭笑不得,難以獲得閱讀好感。正所謂“成也蕭何敗蕭何”,恰當而貼切的修辭,對一篇文章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1.貼切的比喻
比喻可絢麗,可平實,以貼切為最佳。
如學生將父母不同時期的愛情用櫻花的不同狀態作比:“父母年輕時愛得真摯熱烈,像枝頭的櫻花,兀自綻放;人至中年,熱情漸退,溫情猶存,又如紛飛的花瓣,鋪天蓋地而來的暖意與柔情,自是另一番深情?!辟N切又浪漫。
又如一學生寫父母之間的齟齬,“相差一歲,可能使父母之間有了‘代溝’,但這不是一道鴻溝,只是一條水渠,只需跨一小步,就可以走近彼此,不需要華麗的語言,只需要最打動人心的真摯。”用“鴻溝”“代溝”“水渠”來比喻隔閡,生動又形象地勸誡父母,走近彼此,用真誠走進彼此的內心,真可謂是情真意切。
寫爺爺奶奶時,學生又寫道:“奶奶常愛和別人談起我的爺爺,只是臉上揚起的卻是滿滿的得意,就似在春日偶食了一顆甜漿果的小雀,高昂起脖子在歌贊屬于它的小確幸?!币粋€“傲嬌”又幸福的老奶奶形象躍然紙上。
戰斗了一輩子的爺爺奶奶,到了遲暮之年,也逐漸懂得偃旗息鼓:“人到遲暮,如石火風燈,命在須臾,他們懂得了這一點,便更加珍惜相處的時光。”“石火風燈”的比喻更是形象地寫出了人至暮年的滄桑無奈。
2.精致的排比
排比在議論文中更多是為了增強說理的氣勢,但在記敘文里,卻更多是為了營造一種溫情脈脈的氛圍,為了將更多的畫面,化繁為簡,融入簡單的排比句中,使得文章層次更分明,詳略更得當,免得鋪排陳述,造成文章過于冗長乏味,引起讀者審美疲勞。
例如,這段文字中,小作者猜想祖父為何多年都對祖母謙讓有加。他用排比的句式,淺淺描繪出了許多祖父母相處的既平淡又深情的畫面,雖是一筆帶過,卻又豐富萬端,引人遐想。
“是臣服在了仲夏里祖母那把蒲扇的清涼里,又或是臣服在了寒冬里祖母親手縫制的一條棉褲中;是清晨的輕聲呼喚,是傍晚的熱氣騰騰的小米粥,又或是另外種種,我都不得而知。在平淡中相思,在分別中相思,在促膝時相思,遑論距離。”
其間的溫情脈脈,平淡幸福,令人神往。
五、意猶未盡的結尾
記敘文的結尾一向不喜情感直白淺露,以情感含蓄委婉,言有盡意無窮為佳?!俄椉管幹尽返慕Y尾,便是一種很好的示范。情到濃時情轉薄,戛然而止,意猶未盡方是上策。
1.顧左右而言他
我突然不想去深究那些枇杷葉的來源,我只找到,這一刻,一個丈夫對妻子的脈脈溫情都流淌在那片枇杷葉的脈絡之中,清晰而又溫情。
一向嘴硬的爺爺,在奶奶生病之時,輾轉找到城里不易得的枇杷葉,只為了給奶奶熬上一碗止咳的枇杷湯。個中緣由,都留與枇杷葉去訴說,留白恰到好處。
2.以景結情
晚飯后,和爺爺奶奶一起出去散步,他們在前面走著,緩緩地,我喜歡走在他們后面,看著他們的背影,覺得時間在這一刻都慢了下來,一切繁華皆是背景。
用繁華的背景襯托兩個年老的身影,既是奢侈,也是幸福。
3.猜想式結尾
祖父手里的牌,永遠無炸無王,無長順,無連對。如果祖母手里只有“3”,我想他連“4”都不會有。
祖父讓了祖母一輩子,讓牌也讓出了藝術,時而眉頭緊鎖,時而喜笑顏開,時而因打出一串好牌而洋洋自得,又時常因抓到一手差牌而失魂落魄,可依舊沒贏過一次,于是小作者做如是猜想,讓人不禁莞爾。
魯迅先生曾說過,寫文章要“有真意,去粉飾,少做作,勿賣弄”。寫記敘文尤其如此,至簡至真,至純至樸,回歸生活本真,關注身邊真情,扣住材料立意。也許,高考作文,并沒有你想象的那么難。
作者單位:江蘇省海安高級中學(22660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778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