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策數據:讓數據驅動落地生根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2018年,可能是一個轉折年,因為國內外形勢的變化、各種周期的疊加,使我們不得不擺脫傳統的路徑依賴;2018年,無疑又是一個資本寒冬年,曾經燒錢圈地、泥沙俱下的野蠻生長逐漸冷卻而回歸理性。
云卷云舒,潮起潮落,看似自然,實則不然。年末歲尾,筆者在與亞杰商會搖籃計劃學員、神策數據創始人兼CEO桑文鋒促膝交談時,他道出了自己的心聲:“2018年對于許多企業來說,是難以度過的寒冬,但它恰恰是一個錘煉自身的過程,在這個過程里,我們才能真正看清自己,就像那句話——只有在退潮的時候才知道誰在裸泳?!?
畢業于浙江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桑文鋒,在百度任職 8 年,從零開始,構建了百度用戶日志大數據平臺,覆蓋數據收集、傳輸、元數據管理、作業流調度、海量數據查詢引擎及數據可視化等,在用戶行為分析領域擁有豐富經驗。期間他所積淀的數據建設經驗與心得,成為后續創業的思緒萌芽。
神策數據是專業的大數據分析平臺服務提供商,致力于幫助企業客戶實現數據驅動。成立三年來,已贏得了中國銀聯、中國電信、百度視頻、百聯、萬達、小米、中郵消費金融、廣發證券、中原銀行、百信銀行、聚美優品、中商惠民、紛享銷客、Keep、36 氪、中青旅、太平洋保險、平安壽險、鏈家、四川航空等600余家付費企業客戶的信賴,為客戶全面提供指標梳理、數據模型搭建等專業的咨詢、實施和技術支持服務。
桑文鋒堅定地認為:“組織的強大一定要經歷錘煉,任何組織都可能存在大量的‘投機者’。寒冬之所以凜冽,是因為它承擔了篩選淘汰的功能。我們不要去畏懼寒冬,我對于歷練,有時候甚至有一種渴望的狀態。只有經歷真正的考驗才可以錘煉隊伍,才能知道誰是騾子,誰是馬;誰是真金,誰是泡沫。能力欠佳、思想游離的個體,可能已經被寫進優勝劣汰的名單?!?
洞悉企業數據化風口
中國互聯網 20 年,經歷了從“拍腦袋”到“數據驅動”的演進過程。數據已成為國家基礎性戰略資源和重要的生產要素,越來越多的企業管理者意識到數據資產沉淀的重要性。
從 2015 年至今,我國企業互聯網進入到全新階段——數據化建設階段,企業聚焦點逐步轉向如何將企業內外部產生的數據予以高效應用,從而讓企業決策不再依賴“拍腦袋”,而是靠“數據驅動”。
無論是消費互聯網還是產業互聯網,越來越多的企業產生了大量的數據采集、分析和應用需求。Gartner預測,到 2020年,大數據將被視為常規產品的一部分。聰明的初創企業自然會洞悉這一“風口”,擁抱數據驅動方法。在桑文鋒創立神策數據的2015年,“雙創”浪潮蓬勃興起,可謂天時、地利與人和俱得。
當時,桑文鋒在百度工作中發現,我國絕大多數企業的數據化建設面臨諸多挑戰,如數據采集缺失、埋點無序混亂、數據分析能力欠缺、數據底子薄、IT化程度不夠等,這些挑戰同樣孕育著機遇。
經過慎重考慮,桑文鋒果斷從百度離職,與曹犟、劉耀洲、付力力聯合創辦神策數據,目的就是將中國企業數據采集和建模等數據基礎搭建好,讓數據驅動真正在中國企業落地生根,幫助客戶實現數據價值,重構中國互聯網數據根基。不到一個月時間,神策數據核心團隊就組建完成,一共11人,其中1個設計、10個研發,精干高效。
從單品極致到產品矩陣
神策數據成立的前三年,基于“把事情做到極致”的文化熏陶,創始團隊一直堅持單品極致的思路:就是專注于將神策分析(SA)這個產品做好做精,讓它成為一個好生意,無需太多員工,持續高效地服務好一批客戶。
在企業創立的第四個年頭,隨著團隊實力的增長,特別是發現客戶圍繞數據驅動的需求的多樣性等因素,神策數據在產品理念上發生了很大的轉變:要想更好地給客戶帶來價值,必須基于數據驅動為客戶提供更多的產品和服務。
除了產品理念的變化,神策在驅動力方面也進行了升級。神策初創團隊都來自百度,因此早期主要靠技術驅動。然而在企業級服務市場,客戶想買的,不僅僅是技術。神策一直在培養服務客戶的能力,隨著客戶規模的進一步增長以及產品功能的逐漸增加與完善,每一個客戶的使用層級和需求也越來越復雜和深入。這就要求神策不斷完善各職位的分工與整體的服務流程,不斷擴充整個服務團隊并迅速提高服務水平,神策必須由一個技術公司升級為服務公司。所以,桑文鋒立即提出,神策數據要致力成為 To B 領域的“海底撈”,優質服務將成為神策數據的核心競爭力。
自古以來,國家、組織抑或個體,在進行改革、變革、轉型、升級時都是痛苦和艱難的。經過一段時間的積累、思考與抉擇,桑文鋒和神策走出了原先的思維和路徑依賴,下決心對不同客戶的不同場景需求進行了提煉和抽象,把神策分析一系列通用數據的處理能力進行下沉,構建了基礎的平臺層。在平臺層所提供的開放式運營能力的基礎之上,擴展產品線,打造產品矩陣。到目前為止,神策公司共推出五條產品線:神策分析、神策自動化運營、神策智能推薦、神策客景、神策標簽管理。
神策分析是深度用戶行為分析平臺,支持私有化部署、基礎數據采集與建模,并作為 PaaS 平臺支持二次開發,同時還支持用戶精準分群、用戶標簽體系的構建。主要表現在:第一,可私有化部署。不僅滿足SaaS公有云部署,而且支持私有化部署模式,打造屬于企業專屬的數據平臺,打消數據安全顧慮。第二,基礎數據采集與建模。多種埋點方式支持客戶端、服務器日志(WebServer Log)、業務數據庫(Database)、第三方服務、歷史數據導入等全端數據采集,無死角的數據采集是一切分析的前提。第三,PaaS平臺深度開發。完全開放的數據接入,實時訪問數據,無縫對接內部業務系統,滿足靈活多變的深度分析需求。除此之外,通過神策分析,用戶可以實現用戶分群與多維度分析。神策數據還為電商、互聯網金融、企業服務、視頻直播、游戲、在線教育等行業打造了專業的用戶行為解決方案,無需從零搭建,快速開啟客戶的數據驅動之旅。 神策自動化運營是基于分群標簽的全流程運營閉環分析系統,通過用戶精準分群、靈活創建并管理營銷活動計劃,一鍵執行計劃觸達用戶,并實時分析活動效果,真正形成自動化、精細化的運營閉環。
神策智能推薦是基于用戶行為分析的全流程智能推薦系統,幫助企業實現對用戶“千人千面”的個性化內容推薦,改善用戶體驗,持續提升核心業務指標。
神策客景是基于行為數據的客戶全生命周期分析平臺,創造性地將用戶行為數據融入客戶生命周期的管理與分析,實現客群健康度分析、流失預警等重要價值,并應用到企業服務、工具軟件等多個領域。
神策數據產品矩陣的推出,初衷是為客戶帶來價值。在服務過程中,團隊與不同行業的客戶一起去深度理解客戶業務,去了解他們的需求和面對的問題,從而打磨出更具有針對性意義的新產品、新服務,為每一個行業提供全方位解決方案。
建立在技術和產品基礎上的服務體系是客戶滿意和企業盈利的關鍵。經過不斷梳理和調整,神策數據自下而上形成了包括產品矩陣、服務、咨詢的三層服務體系,并通過流程、組織、效率工具實現標準化和提升效率。
“我們相信企業的本質是效率機器,在工作中盡量用機器代替人。能用產品解決的,就不用服務去解決;能用服務去解決的,就不用咨詢來解決。反過來,咨詢的工作,進一步抽象為服務;服務的工作,進一步固化為產品?!鄙N匿h說。
用心守護“三條生命線”
神策數據是一家典型的創新創業企業,乘著雙創、大數據的風口,依靠天使投資起航。從前些年的資本狂熱到如今的資本寒冬,神策數據不僅在大浪淘沙中堅強地生存了下來,而且自2015年創立開始,持續獲得資本的青睞,而且融資額度越來越大,從幾百萬美元到幾千萬美元。
2018 年 4 月 11 日,神策數據宣布獲得華平投資領投,紅杉資本中國基金、DCM 資本、襄禾資本、晨興資本、線性資本、明勢資本跟投,共計 4400 萬美元的新一輪融資。
環顧國內外,雖然創業企業的道路一直不易,但這么多知名的風投機構“押注”神策數據,至少說明資本看好神策的迄今表現和未來潛力。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科技企業的發展當然離不開資本的支持,但也不能完全“臣服”于資本,如何處理好資本、發展和客戶的關系就是一門大學問。
桑文鋒認為,企業的核心就是“三條生命線”:第一條是資本線,決定了企業能活多久,包括融資和營收,資本線是神策數據最健康的一條;第二是產品服務線,神策的產品線有著準確的方向,在與競爭對手PK的時候,勝算很大;第三條就是人才線,神策的健康發展也在吸引著優秀人才的加入。
神策的價值觀是給客戶帶來價值,所以在企業發展過程中,客戶始終是第一位的,神策的發展也是圍繞這個方向。同時神策的投資人都是志同道合的投資人,他們認同神策的發展方向和價值觀,所以投資方、公司發展和服務客戶始終處于良性的發展關系中。
對于今后的創業機會,桑文鋒相信還是有的。他建議,新進入的創業者,核心是要挖掘需求,一定要解決真正的需求問題?,F在經濟形勢不太好,創業者需要考慮一些更好商業化的項目。商業化說明你本身具有造血能力,神策從一開始就做付費客戶而不做免費客戶,也是為了商業模式能更加良性一些,否則靠燒錢模式在經濟環境不太好時是比較危險的。
2019年,產品矩陣成為神策數據發力的源泉,市場和銷售以及服務體系成為羽翼的兩端。雙翼傳遞價值、收集反饋、反哺產品矩陣。神策將致力于讓更多企業分享到數據驅動的價值。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3/view-148157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