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性化角度下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探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從目前整體的教學情況來看,大部分的授課教師都會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上采用固有的模式進行指導,這樣就會導致學生在寫作方面缺乏足夠的興趣,同時寫出來的文章也趨于同化,不能夠體會到字詞當中豐富的變化,而只能根據老師所提供的片面信息來展開寫作學習。在這樣素材匱乏的狀態下是不利于幫助學生進行寫作思維構建的,所以本文將針對個性化角度下小學作文教學上的具體方法來進行研究,希望能夠為一線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具有參考價值的意見。
關鍵詞:個性化;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探究
一、 引言
個性化教學實際上指的是教師需要按照學生自身的個性特點來制訂教學方案,并以此為基礎來完成各個教學階段,以學生的興趣為導向幫助學生來進行寫作學習。對于小學語文作文來說,重要的部分往往不需要刻意要求措辭與言語的邏輯性,而是要讓學生多去嘗試用寫作來表述內心的看法,從而通過不斷的練習實現寫作能力的提升。
二、 存在問題
?。ㄒ唬?以教師為主體
以往的課堂總是將教師所傳授的內容作為唯一的指導,這就很容易造成學生在思維上存在較大的局限性。實際上,課堂本身就是教師與學生互相合作的一個過程,倘若能夠得到良好利用,在學生和教師思維碰撞的過程中可能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一味地將自己作為課堂的絕對權威是一種錯誤的行為,因為課堂對于學生來說也會是學習過程中重要的一部分,尤其對于小學的孩子來說更是打開世界的一把重要的鑰匙。在開始表達自己內心想法的過程中如果不能夠得到良好的引導,對于大部分學生的寫作表達能力的培養是有一定不利影響的,甚至會讓一部分學生對寫作產生抵觸心理,談“寫”色變,也會因為寫作而感到焦慮。
(二) 個性化命題少
從命題方面來看,基本上現在針對小學語文寫作依舊是會采用比較陳舊的教學資料和角度來進行命題,同時這些題目之間的區別與類型并不會太大,很多學生都會感到自己在一個學期內會寫到相似的作文題目。這種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在于大部分教師都會以自身的認知來進行選題命題,并且為了降低工作量與保證學生的考場作文成績而采取較為統一的教學方法演示與評分標準,這就會導致學生無法在寫作過程中進行自身想法與感情的體現,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的自我發展,使得大部分的學生都形成了固定的思維模式,不利于學生的成長,同時也難以在作文中體現更為新穎的想法與內容。
?。ㄈ?缺乏評價體系的支撐
當所有學生寫的作文都被同一套評分標準來進行限制的時候,這樣的評價體系就注定了學生寫作文并不是為了表達想法與記錄體驗生活的感受,而是純粹為了考試應對,并且也受到了較大的教師自身的主觀能動性上的影響。以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針對學生的習作內容基本上都是按照三個等級來進行劃分的,并不會著重強調每個學生所表達內容上的特殊之處,以及針對性地對不足之處提出要求。那么在這樣的模式下,在學生每次完成作文內容之后了解到的只是自己的作文水平,甚至不知道要從哪些方面來進行改進,長此以往,無疑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的整體發展,不僅不能夠得到作文水平的提升,還會打擊學生的自信心。
三、 解決方法
(一) 個性化理念建立
凡事要先從自身尋找問題,面對還處于語言組織能力較弱時期的小學學生,如何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來提起學生對于寫作的興趣,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認真思考的重要問題,那么此時就要先從自身擅長的教學方式入手來針對課堂氛圍進行改變。并且,還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來對問題產生新的思考,根據每位學生不同的個性特點來進行作文教學方案的制訂,引用范文的過程中需要盡可能地保證學生能夠理解教師所要傳達的意思,理解文章之間不同的寫作手法。例如在談到課文《桂林山水》時,并不是純粹地要求學生對該文描寫景物的手法進行模仿,而是要運用借鑒的方式來將生活中的景物進行充分的描繪,聯系自身實際,盡情發揮自己對于生活中任何事物的想象力,而不是被文章內容局限住,甚至因為無法選擇出合適的寫作素材而去嘗試抄襲。
?。ǘ?寫作指導
個性化的小學文章寫作描寫需要具備獨特的寫作指導方式,當教師在強調個性化理念時,不能夠只停留在口頭上,而是要以身作則,善于向學生分享生活內容,學會將自己的個性融入課堂之中,積極地幫助學生進行寫作素材的收集,并逐漸擴大學生對生活中各種現象的理解維度。小學階段的寫作內容大部分屬于敘事類文章,描述一件事情,不一定要從頭講到尾,寫文章也是一樣,最重要的是主次分明,并且向讀者傳達出你所想體現的信息,不管是插敘還是倒敘,只要讀者能夠體會到文章重點,那么這篇文章就不是失敗的。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如果能夠給予他們更為自由的表達方式來進行作文練習,積極地談論自己內心的想法,運用多樣化的思維方式來運用文字表現自己,不僅是在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也是在幫助學生與這個世界進行交流,從學習與心理兩個方面來幫助學生健康成長。
?。ㄈ?命題與評價體系
命題的多樣化要求了教師的創新能力,如何在既保證命題的全面性與多角度,又保證作文命題不會落入俗套,是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需要重點思考的問題之一。而從評價體系構建來說,可能還存在這問題,如何幫助學生通過教師評價來理解到自身不足并著力提升自己,需要教師在評價過程中注重教學方式與方法,不要過分地批評缺乏寫作能力的學生,而在夸贊學生的過程中也要更多地從文章本身出發,而不是不斷地提到學生的日常表現問題,因為這很可能會傷害到一部分學生的自尊心與自信心。就目前而言,針對小學語文作文的個性化教學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要想真正地突破教學的瓶頸,顯然還需要大量的實踐經驗。
四、 結束語
教學過程中遇到的難題往往并不在于讓學生寫出符合邏輯且條理清楚的作文,而是需要在訓練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指導,幫助他們學會對生活中的事物進行觀察,學會抒發自己內心的想法,建立起健康、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將想法和感情融入文章之中,在翻閱書籍的過程中完成積累,實現寫作與思考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李秋孌.個性化角度下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探究[J].學周刊,2016(20):173-174.
[2]劉興立.個性化角度下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探究[J].學周刊,2017(30):146-14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781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