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農村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的常見問題和優化路徑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在新課改不斷深入的背景下,農村初中物理實驗教學逐漸受到人們的重視,有效實施物理實驗教學法能夠充分提升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本文主要是對農村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研究,提出了相關的建議。
關鍵詞:農村初中物理;實驗教學;問題;對策
一、 農村物理實驗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 實驗資源匱乏
農村初中實驗器材相對于城市來講較為缺乏,這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實驗教學的進行,進而只能將實驗變成看課本的插圖,來引發學生想象代替實驗過程。例如在學習電磁波的過程中,農村初中學校缺乏示波器這種器材,所以無法進行實驗,只能通過語言和圖片來進行展示,失去了生動展示的效果,無法讓學生直觀地觀察到。
(二) 實驗前準備不足
實驗成功的前提是有一個充分的準備過程。初中的物理學習大多為探究性的實驗,實驗的基本理論知識學生已經很早便完成了掌握,所以學生容易產生輕視心理,他們認為自己已經無需要進行體驗的演練和預習,課前的準備不充分,常常會導致實驗過程中的操作步驟不合理、儀器的使用不規范、實驗的目的不明確等問題,從而讓實驗的目的無法得到滿足。
(三) 缺乏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是學生自主進行學習的過程,通過學生主動進行參與,讓某一個物理學現象進行反復的發生,從而在不斷發生過程中促進學生對于物理學知識點理解和消化,讓學生更好地學習到物理學的知識,提高學生對于物理知識的掌握程度,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但是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很多的學生并不進行自我的探究,他們在做實驗的過程中怕麻煩,怕出錯,怕同學恥笑,或者僅僅做很少的一部分,在實驗結束后,再抄襲其他同學的實驗記錄和得出的結論當作自己的。這種情況在兩個人進行合作的過程中顯得更為突出。這類學生通常不會認真觀察實驗的過程,也不會進行記錄,更加不會進行思考,這樣長此以往將不利于學生的學習,也不利于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
二、 農村初中物理教學的策略
(一) 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積極完成實驗教學
農村學生經常受到家庭、社會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對學習的興趣不高,這進一步增加了教學的難度。因此,在實驗教育中,充分利用物理學科本身的特點,認真進行演示實驗、學生群體實驗及放學后的小實驗,不斷刺激學生學習的興趣,并且開發學生的智力能力,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驗操作的能力。充分發揮實驗教育中的調節作用,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思維為核心,以訓練為主線,以調節為關鍵,以能力為目標,有效提高物理教學的教學質量。在日常的教育中,開展了適合學生的特征的科學探索的活動,例如,實施了第二教室、科學技術小制度等活動,這些活動以實驗教育為中心,緊密貼合學生的生活,有實用性、科學性。進而,學生參與實驗教育的積極性和主體性,學生的學習熱情變得濃厚。
?。ǘ?扎實有效地改進實驗教學
1. 課堂定向性探究實驗
定位探索實驗的方法是:教師提供具體的教育實驗方法和程序后讓學生自身尋找答案、并且自身設計實驗,教師只是提供具體的概念和原理,讓學生自己進行實驗資料的查詢,并根據教師提供的事例進行搜索,這樣不直接進行講授的方法更加尊重學生的自身的判斷力和思考能力,更有利于學生解決問題。
2. 課堂開放性實驗探究
實行開放性實驗,培養科學思維的質量。開放式探查實驗的具體方法是:確定并探索學生自身所探索的問題,設計探索程序,進行探索實驗,收集實驗數據,進行數據分析,得到實驗的初步結論、實驗評價(或實驗評價)。在學生探索的實驗中,教師的作用是主要為學生提供必要的材料,是探索實驗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幫助者。很多學生對實驗中提供的實驗器材、實驗順序與測定的物理量分別對應,對學生的實驗活動空間和思考空間發揮了限制作用,但同時這種限制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實驗的正確進行。但是我們也應該盡量采取開放性的實驗,例如我們可以進行靈活的分組,通過不同學生的組合來嘗試進行有差異性的實驗。為學生提供充足的時間和空間,在各實驗組中讓學生自由選擇自己的預測、設計實驗計劃、不同實驗器材,通過實驗收集證據,論證自己的推測,在組間交流討論,積極改善自己的探索方案。在這樣的實驗活動中,學生對自己的視覺進行了驗證,活動是自主的,思維活躍而平滑。
3. 課外科技性探究實驗
將物理實驗從課程內延長到課外輔導時間,從授課時間延長到生活時間,發掘生活的素材,開辟探索實驗外的時空,建立科學探索生活的氛圍。物理知識來源于日常生活中的觀察,是基于觀察得到的結果進行歸納總結出的。特別是在農村中學的學生中,更多的物理現象會讓學生直接接觸到。我們便可以通過這個便利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通過自己的手工創造更多的物理學實驗材料和接觸到更多的物理學知識。
(三) 自制與改進實驗器材,保證實驗教學順利進行
農村的初級中學由于各種各樣的客觀原因,實驗器材的不足比較普遍,作為物理教師的我們應該通過努力來解決。通過不斷發現我們農村中的原材料來進行設計,例如通過我們農村隨手可見的木材來設計滑輪組的實驗和杠杠的實驗等。
(四) 重視教師的主導作用
教育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的活動,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者,在分組實驗中不可以對于學生管理得太過嚴格,也不可以完全對于學生放任不管,特別是初中的學生,由于自制力差,在實驗中進行玩鬧的心理特別強烈,必須加強教師的主導作用,在進行分組實驗時,必須全面監控各環節,即使給學生提供一個活動、自主空間,也不可以完全放任自流,而是應該在自由的實驗中,給予他們嚴格的管理。
三、 總結
綜上所述,教學是藝術,教育是一種方法,我們在進行初中物理的講授過程中不應該使物質的匱乏成為阻礙我們學習的重大問題,而是應該充分發揮我們的聰明才智和主觀能動性更好地創造出適合學生學習的環境,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增強學生們學習物理的自信心。
參考文獻:
[1]周文芳.思維導圖在貧困地區農村學校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策略研究[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18,47(20):62-63.
[2]邱日榮.農村初中物理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6):13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782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