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歷史“角色扮演”教學方式應遵循的幾點原則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角色扮演屬于情境學習,學生可站在所扮演角色的角度體驗學習,感悟知識,從而建構起對知識的新的理解,并有助于形成未來生活所必備的能力。在新課程改革逐漸深化的大背景下,角色扮演教學方式正深入初中歷史的教學一線,并嵌入學生的日常學習模式中,成為學生知識建構和能力發展的重要助力。
關鍵詞:初中歷史;角色扮演;原則
角色扮演教學方式來源于美國社會學家謝夫特的“關于社會價值的角色扮演”的教學模式理論,它是一種在教學中模擬現實生活片段,由學習者扮演其中的角色,將角色的語言、神態、行動和心理表現出來,以實現對角色的心理體驗,并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教學方式。對歷史教學而言,角色扮演是通過學生在課下收集文本材料、編寫歷史劇本、分配表演任務,并在課堂上擔綱歷史角色等活動來展示有關歷史事件的場景或歷史人物的活動,以使學生體驗歷史過程、形成歷史概念、認識歷史發展規律的教學方式。因其形式活潑,符合學生認知特點,而為學生喜聞樂見,并越來越成為初中歷史教師樂于采用的教學方式。為了更有效地運用這一教學方式,真正將新課程理念落到實處,角色扮演教學方式的運用應注意以下幾點原則:
一、 注重課前調查,了解學習需求
教師應加強對學生的課前調查,充分了解學生歷史學習的心理需求和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并據此提出目標明確、針對性強的教學主題和與之緊密相關、適合學生需求的歷史劇本的大致構想。這有助于順應并喚醒學生的學習興趣,形成內在的學習驅動,從而活躍學生思維,使學生自覺融入劇本的歷史情境中,引發學生的創新行為。
二、 尊重主體地位,引導主動建構
美國華盛頓大學有這樣一個條幅:“我聽見了,就忘記了;我看見了,就領會了;我做過了,就理解了。”這揭示出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的重要性。角色扮演是將課堂還給學生的獨特方式,在學生實踐過程中,學生自然會深究劇本所涉及的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概念、內在關系及其意義。教師應適時抓住這一契機,激發探究的主動性,指導探究的科學性,引導學生主動建構知識,提升核心素養。
三、 面向社會生活,貼近學生實際
教師指導編寫劇本應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這一方面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習過程不是一種痛苦的負擔,而是一種愉悅的享受;另一方面能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使學生對學習材料易于理解和接受。如學習“破解彩陶之謎”,可指導學生去陶吧或就地取材設計制作各種陶器,體驗制作的樂趣,并了解彩陶背后的故事,以激發歷史想象,促進理性思考,認識到陶器的發明和制作本身就是先民生活智慧的體現,更是人類文明的進步。指導編寫劇本還要充分體現歷史學科與現實社會的密切聯系,突出歷史學科的人文價值。如學習“商鞅變法”時,由學生扮演不同的歷史角色,再現當年商鞅舌戰群臣、力主變法的生動場景,使學生能充分體驗秦孝公的知人善任和商鞅的果敢睿智,從中感悟改革之路自古以來就布滿了荊棘和險灘,只有敢于直面困難的勇士才能擔起救治社會的大任,進而增強學生對今日改革開放艱難進程的情感呼應和價值認同。
四、 創設民主氛圍,加強合作交流
教學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多邊活動、相互生成的過程。在教學實踐中,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達到師生、生生之間的多維互動,形成課堂上全方位的合作,使課堂氣氛始終處于民主、自由、和諧、活躍的狀態中。這樣,既讓學生在愉悅中感知了新知識,讓他們因體驗成功的喜悅而不斷地探索,又讓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得到升華;同時在師生的共同參與下,形成了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多元文化關系。由教師和學生組成的學習共同體的思維與智慧就可以被整個群體共享,從而使學生完成對所學知識的建構??梢姡@種師生全方位的合作可以引導學生自主發現,使歷史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五、 激發學生思維,深化歷史認識
教師應該對角色扮演的過程進行引導,使其向有利于意義建構的方向發展,并在過程結束之時,及時組織學生開展討論,提出問題,激發思維。具體方法包括:通過基于史實正誤、道德兩難或現實意義的特殊角度進行巧妙設問,以引起學生思考和討論;在討論中教師采用類似于蘇格拉底的“產婆術”技巧,將問題一步步引向深入,以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啟發誘導學生自主反思,自主發現規律,自主糾正錯誤。由此,學生的認知就能上升到一個新的層面上,進而達到認識上的升華。
六、 自主角色扮演,拒絕包辦代替
劇本的編寫需要教師和學生付出大量的心血。這里尤其要注意教師不要包辦代替,從而導致教師編劇、學生演劇的不良現象,使角色扮演失去應有的意義。教師可以與學生合作,在共同商討的基礎上提出編劇主題、劇本結構、角色分配、表演要求等方面的問題,然后放手讓學生在彼此合作中查找資料、寫作劇本。教師在寫作過程中可隨時關注寫作進度和內容,適時對劇本的史實基礎的真實性、情節安排的科學性和語言運用的合理性做出指導。這樣既能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能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從而貫徹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
實踐證明,角色扮演是歷史課堂教學的活化劑。通過角色扮演,學生可以消減對歷史的陌生感和距離感,激發學生對教學過程的參與熱情和探究欲望;通過角色扮演,學生可走進歷史、感悟歷史,更深刻地了解歷史,更合理地評價歷史;通過角色扮演,學生可以在特定的歷史情境中,與歷史人物同呼吸、共命運,自然而然地產生情感的體驗。這種強烈的情感刺激和巨大的心靈震撼,將使學生終生難以忘懷。
參考文獻:
[1]張靜等著.歷史學習方略[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吳慶麟,胡誼.教育心理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782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