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語文課堂的分層次教學初探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為了更好地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調動每位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根據因材施教的原則將學生分為四個層次展開備課、教學、作業、評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最終達到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展的目的。
關鍵詞:差異;分層;教學
我所任教的是一所農村初級中學,班級學生語文水平參差不齊,采用統一尺度的教學很難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效果一直不佳,為了更好解決這個問題,我采用了分層次的方法進行教學,取得一定的效果。
《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闭Z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本學科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要求,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上進心。如何才能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呢?首先我們要尊重學生,正視學生個體的差異性。正如教育專家加德納認為:“人的智能是多方面的,在一個人身上的表現有不均衡現象?!辈徽f其他,單就語文學科的聽說讀寫能力就有很大的差異。在學生聽說讀寫能力不一的情況下,統一實行相同的教學目標、相同的教學進度、相同的教學方法、相同的教學內容、相同的教學評價,這樣就導致學生思想、學習能力等諸多方面素質差異越來越大,壓制學生的個性和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導致學生學習效率低下,教學效果不佳。因此要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目標,完成不同層次的任務,最終讓他們學有所得,讓他們獲得成功的喜悅,從而獲得學習的內驅力。
早在2000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主張“因材施教,因人而宜”。分層次教學模式是指針對學生知識、能力和學習要求的不同而分群體選擇不同的教學目標和內容,實施不同的教學方式從而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的一種教學模式。它是因材施教教育理論的具體實踐,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措施。
實施分層次教學關鍵在于分層。對自己學生了解的越透徹,分層的效果就越好。因此教師在分層之前要對學生的整體情況做個深入的了解,不要急于分層,可以選擇在期中考試之后,因為經過半學期的學習生活,老師對學生各方面的情況都有準確的了解,根據半學期考試的成績結合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把全班分為A、B、C、D四個層次,A、D層次的人較少約各占10%,B、C人數約各占40%。然后組成6人學習小組,A層次與D層次結成幫學的對子,B、C層次的也結成對子,以小組為單位,組內讓他們互學互助,組間互相競爭,形成你追我趕、共同進步的好學風。
一、 備課分層
對學生進行分層后,在備課時教師要考慮到學生在基礎知識、學習能力等方面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根據這種學情我們在制定學習目標時不僅要綜合考慮而且還要有針對性。比如教學《木蘭詩》這課時,我設計的教學目標是:A、B層學生的學習目標:1. 識記常用實詞的意義,并背誦全詩;2. 找出文中的修辭手法,體會修辭手法的作用;3. 認識理解木蘭的形象特點;4. 學習花木蘭身上古代勞動人民的愛國主義精神。C層學生的學習目標為A、B層的1、2、4;D層學生的學習目標為1中識記常用實詞的意思并背誦第三自然段和目標3中知道花木蘭的形象。
二、 教學分層
在教學的過程中,要緊扣學習目標,課前明確提出各層次的學習目標,課中利用提問策略,并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調整教學策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吸收相對應的知識并有所思考和收獲。例如:《木蘭詩》這篇課文中。在“整體感知”這個環節中為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了不同的問題。1. 這首詩敘述了一個什么故事,主人公是誰?(D)2. 在熟讀的基礎上,學生根據自己對課文的初步感知,簡單復述木蘭故事(A、B、C)。3. 在合作探究環節中這樣設計:(1)人物賞析:你覺得花木蘭是一個怎樣的女子?(A、B、C)你從課文中的哪些語句可以看出?(A、B)從花木蘭這個人物身上感受到怎樣的精神?(A、B)(2)品讀探究:找出文章中所用的修辭手法,(A、B、C、D),并說說它的作用(A、B)。
分層次教學課堂設置的問題有很強的針對性,因此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課堂上享受思考的樂趣,這樣的學習內容和手段符合學生的性格特點,不同的學生掌握了學習方法,并能在課堂上與同學交流,學生體驗成功愉悅,他們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就會不斷提高。
三、 作業分層
我布置作業主要有兩種,一是課前的預習作業,二是課后作業。學生根據課前預習任務,對課文內容有初步認識,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經常會產生種種的疑問,從而啟發學習的動力。在教授《木蘭詩》時,我根據分層教學目標來安排預習作業。全班的基礎作業:1. 借助課后注釋和工具書正確朗讀全文,并注意朗讀的節奏。2. 翻譯我劃出重點的實詞和句子,不會的用紅筆勾畫出。課前抽查,發現共同的錯誤和疑問點,再有針對性地進行講解。而對于A、B層的學生除了完成以上基礎作業外,還要思考你覺得花木蘭是一個怎樣的女子?和找出文章中所用的修辭手法,并說說它的作用(A、B)。
課后作業則側重鞏固和拓展知識了。我根據這個思路設置了這樣的課后作業:1. 掌握課文中重點字詞的讀音和字形;2. 重點實詞的意思;3. 重點句子的默寫;4. 重點句子的翻譯;5. 花木蘭形象的意義和列舉出我國歷史上還有哪些巾幗英雄。A、B層的學生要完成以上5道題,C、D層的學生只要完成1、2、3題即可。不同層次的學生完成對應的課后作業。同時鼓勵低層次的學生完成高層次的作業。然后教師再根據完成情況進行評價。
四、 評價分層
為了充分發揮評價的導向作用和激勵作用,我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取不同的評價標準。在課堂評價時準備不同的評價內容,C、D層的檢測題主要集中在字詞的讀音和字形的書寫、常見實詞的意思和重點句子的默寫;A、B層的學生除了上述的內容外還要加入理解性默寫和木蘭人物形象的分析以及一些拓展的內容。檢測后要及時評價,教師要做好統計和反饋。C、D層的學生往往有自卑心理,因此對他們主要以鼓勵肯定為主,從而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A、B層的學生要培養他們的沖勁和求知欲,因此以激勵競爭為主,激發他們的競爭意識和學習動力。
分層教學能提高農村初中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增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各層次學生的成績,逐步縮小差生的比例。這是一種讓學生學有所得的教學模式,是提高課堂有效性的手段。
作者簡介:
肖振芳,福建省三明市,福建省三明市尤溪縣梅仙中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787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