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學前師資培養的偏差談專業情感培養的重要性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由幼兒園園長的感慨引發對學前師資培養的思考,發現學前師資培養存在忽視專業情感培養的弊端,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人才培養目標未能全部落實;二是課程設置對專業情意發展的引領性不強;三是未能營造培育良好職業道德情操的校園文化氛圍。由此,提出學前師資培養要重視專業情感培養的看法。
關鍵詞:專業情感;學前師資;培養;偏差
帶學生下幼兒園見習、實習時,與各個園長的交談中多次聽到園長們感慨幼兒園留不住老師,尤其是挽留不住學識和素養兼具的本科生。不少幼師生在幼兒園干一兩年后就選擇了離職,有幼師生一個學期都沒做完就走人了。園長們迫切希望職前幼師培養中重視加強專業情感的教育。
教育部組織編審的《教師專業化的理論與實踐》一書中闡述了專業情意對于教師發展的重要意義,認為教師的專業情意是教師個體把教育教學工作當做生命的一部分,有強烈的責任感和認同感,愿意終身奉獻于教育事業的一種情感。專業情意是教師在對所從事專業的價值、意義深刻理解的基礎上形成的奮斗不息、追求不止的精神,是推動教師專業發展的根本動力。陶西萍在《中國教育報》發表的《譜寫學前教育的新篇章》一文中指出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專業情意是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的三大關鍵,教師的職業道德和專業水平是貫徹國家教育方針的基礎,是面向全體幼兒,全面提高幼兒素質的首要條件。然而,當前學前師資培養中缺乏對學生進行專業情感培養的現象較為突出,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 人才培養目標未能全部落實
很多院校的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都明確提出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熱愛學前教育事業,具有職業理想和良好的職業道德修養,具有良好的人文素養、科學素養和學前教育基礎知識與理論素養,集保育能力和教育能力于一身的具有健全人格的高素質幼兒教師。各種版本的人才培養方案,無一例外地都強調了良好職業道德情操培養的重要性。但在實踐中,為了迎合市場經濟的價值取向,取得辦學效益的最大化,往往忽視對學生進行道德情操的培養。有學者指出,從目前各高校師范生的培養目標來看,很少有學校把情感培養目標列入其中,并做出明確要求。事實也如此,隨著國家對學前教育質量要求的提高,幼兒園為了持續發展需要大量“學術型”的幼兒教師充實科研力量和提高教師隊伍的素質,學前師資培養就偏重于培養學生的理論素養;不少家長重視培養小孩的藝術能力,幼兒園為了謀求利益需要大量的藝術型幼師,學前師資培養就偏重于學生藝術素養的培育。一味迎合市場取向的人才培養觀無法培養出熱愛學前教育事業,具有良好職業道德修養的幼兒教師。
二、 課程設置對專業情意發展的引領性不強
翻閱各種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除了旨在培養卓越學前教育人才的培養目標之外,讓人印象較深的還有“形形色色”“琳瑯滿目”的各種課程。例如,在某地方本科院校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課程類別有“通識教育平臺”“學科教育平臺”“專業教育平臺”“創新創業平臺”“實踐教學平臺”“素質拓展平臺”六種。乍一看,該課程體系基本上能滿足社會對幼兒教師素質的各種需求,能引領該專業的發展。仔細看,就能發現旨在為學生提供寬廣的教育基礎,促進學生智力、情感、態度和思維方式的全方位發展,成為一個良好的社會公民和全面發展的人的通識課程,總學分為38學分,總學時為678學時,分別占本專業學分、學時的22%、26.3%,學分和學時都不算少,但是結構不夠合理,不能很好地實現課程的培養目標。理論課程學時較多,實踐性學時相對較少。如,在專業必修模塊中,理論學時為558學時,實踐學時只有202學時。實踐性學時相對較少,意味著學生參與教育實踐的經歷與體驗較少。而理論課普遍存在與幼兒園教育實踐相脫節的弊端,這樣學生觀摩教育實踐的經歷與體驗也必定會減少。這種輕視增加學生教育實踐的經歷與體驗的課程設置傾向不利于幼師生專業認同感的形成,不利于引導幼師生樹立正確的專業理想。
三、 未能營造培育良好職業道德情操的校園文化氛圍
大學校園文化建設是精神文明建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優化大學的育人環境,提升校園的文化品位,全面提高大學生的文化素養,促進大學的改革和健康發展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校園文化建設對大學的發展意義重大。每所大學都十分重視加強校園文化建設,但是更注重校園物質環境、育人環境及學生文化素養等方面質量的提升,對學生職業道德情操的培育重視不夠。
近些年國家大力發展學前教育,《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積極發展學前教育,到2020年,普及學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學前兩年教育,有條件的地區普及學前三年教育。重視0至3歲嬰幼兒教育。這給學前教育專業的畢業生帶來了極好的發展機遇。學前教育專業良好的就業前景吸引了不少家長和學生,很多學生就是奔著容易就業而選擇讀這個專業,并不是出于了解更談不上喜愛。較多人進入學校之后,學習熱情不高,進取心不強。而有的院校只是強調用紀律、制度規范、約束學生,迫使學生接受課程學習,被動地學習。這樣的精神狀態和學習狀態是無法孕育出熱愛學前教育事業,具有職業理想和良好的職業道德修養的幼兒教師。如果學校能夠經常圍繞“懂幼教,愛幼教”的主題開展系列活動;能夠邀請優秀畢業生返校座談;能夠給學生提供更多觀摩幼教名師講課的機會,能夠讓學生有更多參加教育實踐活動的機會……如果學校能采取多種手段、形式營造培育良好職業道德情操的校園文化氛圍幫助學生加深對學前教育專業的理解,深入認識學前教育專業的價值,就必能增強學生的專業情意感,熱愛學前教育事業并愿意為之奮斗一生。
參考文獻:
[1]王平.學前教師教育的困境及突破[J].中國成人教育,2017(22).
[2]淘西平.譜寫學前教育的新篇章[EB/OL],2014.
[3]張意忠.師范生職業情感再認[J].教育學術月刊,2010(1).
[4]李會春.中國高校通識課程設置現狀研究[J].復旦教育論壇,2007.
[5]姚海霞.論科學發展觀指導下的大學校園文化建設[J].沈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
作者簡介:李忠紅,江西省萍鄉市,萍鄉學院學前教育學院。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852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