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信息化時代下 體育校本教研活動開展的策略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對于傳統校本教研活動的存在問題,本文提出了讀書打卡、每周一問、資源分享、課例研究、網絡教研、每周一課等基于現階段信息化背景下的校本教研活動模式的開展策略,增強教研實效性。
  關鍵詞:信息化時代;校本教研;體育
  中圖分類號:G62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2410(2019)05-0054-02
  體育校本教研是學校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體育教師針對教學實踐中產生的問題進行研究,以提升教師業務能力、提高課堂效率、促進學生發展和學校內涵發展為目的的活動。校本教研活動的開展已經進行了多年,但是,現在許多學校的體育教研活動組織形式傳統單一,主要的活動形式以聽評課為主。一些高層次的教學理論,如果缺乏專家專業引領,而不能通過校本教研在學校落地,依然不能解決學校體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而教師在工作和教學中會產生一些問題與困惑,因傳統校本教研活動的平臺有限,不能得到有效解決,限制了教師的成長與發展。本文結合現階段信息化時代的背景,積極探索新型校本教研活動的模式,提出基于信息化時代背景下的體育校本教研活動開展的策略,以增強教研活動的實效性。
  二十一世紀是信息化的時代,大量網絡資源的開發利用以及手機終端的使用,加快了信息傳遞的速度,便利了人們的生活,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使人類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更加方便快捷。信息化時代下,體育教研組要緊跟時代步伐,創新校本教研活動模式,使校本教研活動真正能夠便利有效開展,落到實處,幫助教師的成長與發展。
  一、依托微信小程序,讀書反思見火花
  讀書是教師快速成長的途徑之一,教師通過讀書與思考,吸收先進的理念,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當教師能夠通過一定平臺與組內教師或者更多志同道合的教師進行分享與交流讀書感悟時,就能吸收更多的知識,助推自身的成長與發展。手機微信客戶端中有一個“小打卡”的程序,以打卡的方式,把每天的感悟感想以文字編輯的方式進行記錄分享。教研組依托“小打卡”程序,組建屬于自己教研組的讀書打卡圈,教師可以通過“小打卡”程序記錄每天自己讀書或者工作的點滴感悟,組內所有成員隨時隨地都可以通過程序進行學習與反思,激發思維碰撞的火花。
  例如,教研組中某教師參加了在上海舉行的長三角地區中小學體育特級教師教學研討活動,活動中提出了“小學體育興趣化”的理念,該教師結合《中國學校體育基本理論》一書,針對參加此次活動中課例和報告,記錄與分享自身的感悟及思考,讓教研組其他沒有參與此次活動的教師都能夠對“小學體育興趣化”的理念有所了解與體會,提升了教研組內教師的理論認知水平。
  體育教師最難堅持的是讀書,如何保證教研組教師能夠自覺開展讀書反思打卡活動,除了教師自身發展的內在需要因素外,還需要教研組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保證讀書打卡活動的有序開展。
  二、查閱網絡大數據,問題引領解困惑
  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總會遇到一些問題和困惑,因此,教研組根據實際情況,依托網絡的大數據資源,創設了“每周一問”校本教研活動。每周有一位教師根據自身的教育教學,把課堂存在的困惑與問題形成紙質稿,貼于教研組辦公室內明顯位置,教研組的每一位教師針對問題通過互聯網大數據查閱和學習相關資料,并根據自身對此困惑與問題的理解,于一周后依次發言研討交流。
  例如,教研組中一位教師提出了關于“放羊課”的困惑,教研組內教師通過資料的查找和自身對“放羊課”的理解與認識,在“每周一問”校本教研活動中,重新認識了“放羊課”歷史由來,分析了形成現在“放羊課”的原因,對“科學放羊課”的內涵進行了解讀和理解,在此基礎上提出了規范體育課堂教學的策略,真正使校本教研活動落實在教師的認知上,避免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出現“放羊課”。
  通過問題的引領,讓教研組內每一位教師都能去查找資料,認真總結反思進行思考,有時候教師可能收獲并不大,但是,尋找答案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是一個通過校本教研活動促進教師成長的過程。
  三、借助微信公眾號,資源分享轉理念
  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信息通過網絡急速傳播,根據需要可以推送到每一個手機客戶端。更多的有關體育教育教學的微信公眾號陸續建立,一些新的方法、新的理念、新的思維隨著公眾號被推送到教師面前。因此,教研組建立微信學習群,每一位教師把自己的資源分享到微信群與組內老師一起探討學習,促進教師的成長與發展。
  例如,微信公眾號“體育老師”,經常推送一些比較實用的體育教育教學方法和國內外一些資訊、教學案例等,非常適合學校體育教師學習。
  在信息轟炸的時代,教研組更加要注重對信息的收集與甄別,不能一概吸收,要根據學校實際情況,加以加工并付諸于實踐應用,成為教師自己的材料,真正發揮資源的作用,轉變教師理念,促進教師成長。
  四、觀摩網絡優質課,課例研究促能力
  課堂教學是學校體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對于課堂教學的研究,是校本教研活動中促進教師成長的有效途徑。在信息化時代下,教師不僅可以通過開設研討課來提升課堂的執教能力,還可以通過對網絡資源中的課例研究提升課堂執教能力。因此,教研組結合“一師一優課”等網絡資源,定期開展課例研討活動,按教師的教、學生的學、場地器材、組織安排、練習密度等多維度進行教師聽課評課交流活動,促進教師自身能力的發展。
  例如,在對一節二年級《輕物投擲》課例進行研討活動中,教師通過記錄觀察發現本節課的練習密度很小,通過再次統計教師講解時間、組織練習時間、每一部分時間等相關數據后,認為教師語言過多,練習方式太過于復雜造成了練習密度過低。通過課例分析,讓教師意識到了精講多練和有效練習方式的重要性。
  在課例的研究中,教師在發現課例中存在問題的同時,要更多觀察執教教師的教學能力,重點關注教師的設計理念,并反思課例教學中存在問題的原因,進一步指導自己課堂教學的成長,促進自身教學能力的提高。
  五、參與網絡大討論,案例研討展思維
  一個學校的體育教研組人數總是有限制的,如果只是教研組內幾個教師進行校本教研活動,那么教研組內教師的思維肯定會受到限制。隨著信息化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網絡教研活動積極開展起來,而這些網絡教研活動背后的組織者都是一些學科的專家、名師和骨干教師,因此,教研組應積極組織教師參與網絡教研活動,助力教師拓展自身思維,取長補短,提升自身業務能力。
  例如,某體育學科雜志經常進行“案例研析”活動,對于現階段比較熱門的話題進行探討研究,并邀請一些高校專家作為嘉賓主持,由區域內的教研員和骨干教師一起探討互動,全國各地的教師進行思考發言。參與這樣的網絡教研活動,即使只是參與不發言,也能讓教師進行頭腦風暴,有助于教師拓展自身的思維,形成新的認識。
  六、利用微信交流群,集體研磨備課堂
  模擬上課是教師進行備課的有效方法,也是教師參加評優評先、職稱面試的主要手段。因此,提高教師模擬上課的能力,也是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和提升教師業務能力的有效手段。因此,教研組開展了“每周一課”校本教研活動,要求組內1~2名教師在每周日之前,針對自己下周將要上的課進行模擬上課視頻拍攝,通過教研組微信群分享,組內成員在微信群進行探討研磨。
  例如,某教師下周將進行《折返跑》課時教學,通過模擬上課的視頻,教師們發現該教師組織的所有練習中只有練習組織形式,沒有技術動作教學過程。因此,教研組教師們又查找資料,對技術動作是體育課堂教學載體做了進一步明確。
  通過每周一課的集體研磨備課方式,能夠從教學設計、課堂組織、練習設計等方面提升課堂的教學質量,尤其是針對年輕教師,教學經驗欠缺,開展每周一課的活動有助于他們快速提升課堂執教能力。
  教師的個人成長離不開集體的幫助,集體的發展需要教師不斷的成長,校本教研活動就是依靠教研組中教師之間的對話、分享與合作,促進教師行為的改變和能力的提升。信息化時代為教師們提供了更便利的對話途徑和更豐富的分享平臺,而教研組應與時俱進,凝聚教師力量,提升教師之間的合作能力,發揮校本教研的實效性,真正提高校本教研活動的質量。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9292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