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考試模式改革看英語教學的發展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測試可以對課程設計及教學安排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根據語言學習的特點,遼東學院《綜合英語》課程進行了課程考試模式改革,以“過程性考核+期末考核”的方式,強調了語言學習的持續性、應用性。本文從Bachman的語言測試理論出發,通過介紹遼東學院《綜合英語》課程考試模式組成,說明其改革目的,并對其進行效果評價。
關鍵詞:課程評價 考試模式改革 《綜合英語》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9)06-0005-02
1 引言
James Dean Brown提出課程系統法包括needs analysis, objectives, testing, materials, teaching和evaluation。其中我們可將testing和evaluation整合起來,看做是測試的功用:通過測試檢查課程各環節是否銜接緊
密,課程的目標是否能夠得到實現。美國應用語言學教授Lyle F.Bachman也在其著作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s in Language Testing一書中闡述了語言測試對于教學的用途,為相關教學決定提供信息。鄒申認為:相關教學決定涉及對學生、教師以及課程的判斷或評估。因此,測試對相關的評斷對象會產生影響或效應。結合上述理論,本文將以我校英語專業基礎課《綜合英語》為例,說明在《綜合英語》課程改革建設過程中,考試模式改革對教學做出的反思作用。
2 《綜合英語》課程考試模式改革簡介及評價
我校《綜合英語》剛剛經歷了課程模式改革,本課程目前采取“課堂教學+網絡自主學習+第二課堂實踐”的課程教學模式,其中“課堂教學”即傳統課堂,“第二課堂實踐”主要強調學生在課后對英語語言技能的實際操練,而“網絡自主學習”則是通過學校網絡平臺——泛雅平臺——的《綜合英語》課程進行的泛在式學習。為了與課程模式相對應,也為了更好的實現教學效果,《綜合英語》的考試模式及考試分值構成也有相對應的改革。
首先,在考試模式方面。我的《綜合英語》考試改變了傳統單一的紙質試卷、單純筆試的考試方式,改由紙質試卷與網絡音、視頻幾部分組成。學生除在期末統一進行筆試考試之外,還可以通過MyET、超星學習通、微信、電子郵件及電腦網盤等多種形式進行其他不同考試內容的提交。
其次,在考試內容方面。我校《綜合英語》課程期末成績由“過程性考核+期末考核”兩部分構成?!捌谀┛己恕奔皞鹘y英語期末考試方式,以紙質筆試的方式,考察詞匯、語法、閱讀、翻譯、作文等。我校的《綜合英語》課程考試改革主要體現在“過程性考核”方面?!斑^程性考核”主要包括課堂出勤、課堂參與、階段測試、自主學習考核和第二課堂實踐等。其中課堂出勤與課堂參與不必贅言。階段測試每學期進行四次,根據課程大綱安排,每2-3單元進行學習結束之后進行。階段性測試內容以教材為本,考察所學的生詞拼寫、短語搭配、句式結構、疑難句英語釋義、中英互譯等。自主學習考核主要指通過網絡進行自主學習的考核。我校實行專業主干課網絡建課,通過學校網絡平臺——泛雅平臺,利用超星學習通進行自主學習。所謂自主并非指學生自由學習或隨意學習,而是有相關的學習任務安排,例如,要求學生閱讀網絡課程內容,完成教師在網絡平臺布置的自主學習任務。簡言之,自主學習是在教師的指導之下,由學生在課外自主安排時間獨立完成的學習任務。對此部分的檢查,部分可由超星系統自動檢查,其他則需要教師進行檢測。第二課堂實踐部分主要以口語內容為主,安排學生進行模仿朗讀,并利用app軟件“英語趣配音”進行影視劇的配音練習。以此訓練學生的語音、語調、語速等。
語言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對語言學習的評價也是一個多方面、多角度的評價。我?!毒C合英語》課程考試模式改革正是考慮到語言學習與語言學習評價的特點進行的改革嘗試?!斑^程性考核”讓學生在日常學習中不放松,避免期末考試時的突襲或臨時抱佛腳;同時強調了口語練習,將口語部分實實在在的加入到考察評價的體系當中。這種模式之下的考試成績應該可以更直觀的反映出每個學生在一學期的整體學習效果。
3 考試結果說明與反撥效應
在考試改革模式的實際效果方面,筆者以剛剛結束的2018-2019年度秋季學期,英語師范專業本科某班成績為例來進行說明。
從成績的分布看來,80分以上有三人,最高分為87分,占學生總數的12%;70以上有11人,占學生總數的44%,60分以上有11人,占學生總數的44%,未有不及格成績。通過對學生的成績分析可以看出,成績較高的學生除高考成績就比較優秀之外,在平時學習態度、努力程度方面都表現良好;而成績偏低的學生的都存在課堂參與不積極、學習比較懈怠、網絡作業經常不按時完成等問題。也就是說,通過過程性考核,不但可以看出學生的學習效果,還可檢測出學生平時的學習態度,這些是通過在線學習時長、作業提交時間等種種網絡數據給出的直觀回答。而這些問題在傳統考試中是不容易發現的,我們可能會將之歸結為學生基礎薄弱等。
在測試對教學的反撥效應方面,鄒申認為存在兩方面效應:正面效應與反面效應。正面效應對課程的完善、教材或教法的更新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而負面效應不僅對教與學未能起到推動作用,而且還可能會使教與學走入歧途。這就要求對試卷質量、考試結果及參考人員進行綜合考量??紤]到大一新生的基礎及對新環境的適應程度,第一學期的試卷內容主要由教材內容、專業四級試題及大學英語四級試題三部分構成,題型涵蓋詞匯、語法、翻譯、英語釋義及作文,可以比較全面的考察學生的語言技能。過程性考核中的階段測試考察了教材學習情況,朗讀模仿選擇了內容較為簡單的《新概念英語第二冊》,與配音練習一起考察學生對語音、語調的糾正情況??梢哉f,這種考試模式是比較全面而客觀的反映出學生在一學期中的學習效果,更為可貴的是讓任課教師比較直觀的了解到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狀態及問題所在??梢哉f這種考試模式對教與學起到的是正面的反撥效應,值得我們在今后的教學中繼續采用并進一步完善。
參考文獻:
[1] 鄒申.對考試效應的認識與對策——兼談高校英語專業
四、八級考試大綱的修訂原則與方案[J].外語界,2005(5):9.
[2] 王志麗.基于超星學習通的《綜合英語》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革[J].遼東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991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