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學中差異性教學探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差異性教學能夠讓老師們構建出具備高度針對性與可操作性的教學方案,讓孩子們的潛能與想象淋漓盡致地釋放出來,以更為陽光、朝氣的面貌成長。筆者立足于客觀條件,對現階段小學語文教學中暴露出的短板與不足之處展開了系統、透徹的剖析,并分享了改善的策略與方向,以求為其他教師帶來一定的啟迪與思路,為教學事業做出貢獻。
【關鍵詞】小學語文 差異性教學 探析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1.052
現在,國內經濟空前昌盛,教育理念也不斷推陳出新,差異性的教學方針大規模地普及了開來,受到人們的一致青睞與認可。筆者將探究的重心放在了小學語文的差異性教學上,進行探討。這類教學模式緊密貼合孩子們的切實基礎,能夠讓孩子們對語文產生更強烈的興趣,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帶來最大的收獲。那么,想要斬獲最為理想的教學成效,老師們就要不斷總結實踐經驗,在這條道路上進行探索與嘗試。
一、小學語文差異性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在新課改落實以來,差異性教學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起到了不可忽視的引導與規范作用,讓更多老師認識到了差異性教學的價值所在。就連樹葉的脈絡都沒有完全相同的,更何況人類。在老師眼里,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在家庭條件、進步速度、興趣愛好等層面上都有著極大程度的差別,這也導致了孩子們的學習狀態也截然不同。在這樣的情況下,怎樣才能更好地貫徹差異性教學方針,就成了迫在眉睫的問題。筆者查閱了相關資料后發現,國內差異性教學的水準仍參差不齊,暴露出了大量的弊病與不足之處。
(一)學生人數較多,教學難以滿足所有學生
在龐大的人口基數與有限的教學資源下,為了保障所有孩子都有受教育的機會,難免有部分班級人數過多。老師應當以平等、包容地態度,認真對待全體學生,給他們帶來最用心的關懷與教導,盡可能讓每位學生都有最大的進步。然而,老師們的精力是有限的,要是學生太多,老師就算付出再多心血,也難免有所疏漏。想要扭轉這樣的困境,校方就要盡早做出應對,妥善統籌資源,壯大師資隊伍,朝著差異性教學方向靠攏。
(二)混淆差異性教學與區別對待
差異性教學是先進的教學理念,能夠立竿見影地調動起孩子們的熱情,讓孩子們全身心地投入到語文課本中,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區別對待則源自狹隘、片面的目光,會讓孩子們的心態受挫,無法展現出陽光、自信的面貌。就統計資料來看,很多老師在思維上陷入了誤區,竟然將兩者混為一談,在教學時會更加照顧、偏愛那些聽話、認真、成績出色的孩子,而成績上落后、比較調皮的學生,則受到了冷落,不愿多花心思去栽培他們。毫無疑問,只有老師們打破舊觀念的桎梏,豎立正確的認知,合理界定兩者,才能斬獲理想的教學成效。這就要求老師們不斷總結實踐經驗,汲取教訓,從優化專業素養。
二、差異化教學的方法與策略
(一)教學目標多元化
教學目標,是指教學活動的主體在具體教學活動中要達到的預期結果標準。對大多數學生來說,總的長期目標基本是相同的,但每個人的學習計劃及學習情境卻是不同的。應容許學生在實現目標過程中速度上的差異,以及目標達到程度上的差異。在制定總目標的基礎上,還應制定課程目標、年度目標、單元目標等,可以使短期目標更具體,更具有操作性。學生的短期目標也應當是有差異的,應適合每個學生各自的需要,興趣和水平。在目標制定上,我們不能只照顧學得好,學得快的學生,也應該保護慢者,約束快者。這樣才能提高班級的整體水平,為營造好的學習環境創造基礎。
(二)教學過程多元化
要想在課堂教學中兼顧不同學生的需要,關鍵在于教師課前教學環節的精心設計。在每一個教學環節都考慮針對不同學生需要的教學措施,然后將它們有機結合起來。教師要給自己進行正確的角色定位,努力施行對話式教學、討論式教學、研究式教學、練習式教學、合作式教學等等,教師教的過程和學生學的過程要相互適應、協調統一,當然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實現有效率的教學過程。
(三)教學方法多元化
教學方法是教師為完成教學任務而采用的方法。巴班斯基指出:“教師對教學法的多樣性的概念了解得越多,他與學生的交往越全面,教師的科學基礎知識越廣泛,那么教學法就會越靈活、越有成效、越明確,因此,多種被選擇出來的方法的綜合就是最優化的。”例如:用多媒體技術演示有趣的圖片或影片,可以分組制作模型,或是做游戲??傊?,通過多種教學方法的使用,激發學生的興趣、愛好,引起他們積極參與的愿望,使語言智能、空間智能、音樂智能、肌體動覺智能等得到開發和提高。最主要的就是注意啟發,還要注意語言藝術,在表達上音量、速度要適度,不時的可以以姿勢助說話,近年來,許多教師的實踐經驗證明,在中小學教學中,對一些重要問題如基本概念、人物形象、課堂作業等,以小組或全班方式開展一點討論,確能提高教學質量。
(四)教學評價多元化
為了在教學中能夠照顧學生的差異,有針對性地教學,更必須加強評價,只有通過不斷反饋和評價才能了解學生差異所在,了解各個學生在學習中有什么特別需要。在評價中,要改變單一由教師對學生進行評價的做法,可以由學生對老師進行評價,學生之間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等。如在課堂上,我經常讀一篇課文或闡述一個問題后,問學生:“你覺得老師讀(講)得怎樣?”這時候孩子們會說出許多我想不到的話,生1:“老師,你讀得太美了,讓我有身臨其境之感!”生2:“老師,我覺得你還要大點聲,我有幾個地方沒聽清楚?!边@其實就能明顯體現出學生的差異。教學活動中,教師若能以生為主體,經常了解學生對老師的評價,通過學生對老師的評價了解學生的差異,有助于教與學的同步提高。
三、結語
差異教學需要高效率的測查和及時的反饋,需要教師轉變教學思想和觀念,需要教師有一定的教學能力和水平,對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隨著我國教育改革深入,師資隊伍水平的提高,班級學生數的減少,計算機在學校里的普及,教學監控系統的加強,差異教學會在學校教育中越來越發揮它的巨大作用。
參考文獻
[1]華國棟.差異教學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4.
[2]李海霞.差異教學與教學的差異化[J].錦州醫學院學報,2005,(4):55.
[3]程向陽.新課程視野下的差異教學[J].教育搜索,2005,(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9051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