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小學數學教學優化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小學的孩子們具備著良好的可塑性,也是奠基的黃金階段,而老師們的栽培與引導就顯得尤為關鍵。在學習的道路上,數學無疑是不可或缺的一環,與別的科目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除此之外,數學也能給生活帶來很大的幫助,想要給孩子們帶來最理想的栽培,就要致力于數學教學水準的優化與改善。
【關鍵詞】小學數學 數學教學 優化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1.054
在過去,老師們會把主導權掌握在自己手中,學生們只能聽從老師的安排,這無疑挫傷了他們的學習熱情,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的灌輸。想要扭轉這樣的困境,就要豎立先進、科學的教學理念,把主導權轉移到孩子們手中,由老師扮演引導者的身份,給孩子們更為廣闊的空間,去釋放自身潛力與才華,打造和諧、輕松的學習氛圍。當然,這絕不等于放任孩子們自由行動,因為小學生們的心智還不夠成熟,很難做出合理的規劃。那么,想要斬獲理想的教學成效,老師就要靈活運用各類教學手段,調動起孩子們的動力,感受到數學的價值與魅力,產生更充沛的學習熱情。
一、小學數學教學現狀
(一)教學方法使用不當
現階段,老師還沒能徹底打破舊觀念的束縛,沒能正確認識到自己在課堂上應當扮演的角色,只是一味進行單方面的知識傳授,讓課堂顯得十分僵化、死板,沒有絲毫活力,效率低下,很難斬獲預期的成效。事實上,有些孩子很容易走神、分心,難以把注意力匯聚在老師身上。更有些孩子,在沉重的學習壓力下選擇的逃避,對課堂產生了排斥、抗拒心理,這也給教學工作造成了極大程度的困擾。
(二)應試教育
在應試教育的高壓下,國內師生、家長的思維也陷入了盲區,目光局限在了成績上。這樣的情況普遍出現于全國各地,老師為了讓孩子們的成績進步,反復強調考試重點,讓孩子們生硬地背下,不求徹底領悟,而是為了答題、考試而學習。更有不少老師覺得,只要學對題目,就達成了教學目的,過度關注結果,而忽視了過程,沒能妥善運用教學策略,給孩子們帶來更為寬松的環境,以最佳的姿態接觸新知識。
(三)成績為重
在老師們眼里,孩子們好壞完全取決于一張小小的試卷,成績高的,那就是聽話、刻苦的好學生,而要是成績退步,那把責任歸咎于學生不用功,需要鞭策。不僅如此,成績還會干擾到老師們的態度,只有成績出色的孩子才能得到老師的青睞,并更加認可其將來的潛力;而成績差的,就是落后、不努力的象征,將來必然一事無成,沒有前途。在這樣的誤區下,老師也會差別對待孩子,把更多精力與心血傾斜于成績高的尖子生,希望給她們帶來更大的幫助;成績差的,則持有消極心態,覺得繼續在身上投入是浪費時間,而孩子們感受到冷漠后,心態也會失衡,陷入惡性循環。
二、應對策略
(一)轉變教學方法
新課程改革后,學生成為了課堂的主體,老師要幫助學生完成自主學習的過程,要讓學生能夠自主學習,因此老師要把自己的教學方式變換一下,變得適合現在的學生。作為一名二十一世紀的小學老師,要緊跟時代的步伐,要讓學生能夠適應時代的變化,要把學生培養成新時代的學生??偟膩碚f,老師教學方法使用不當就是課前沒有準備好,沒有真正地了解學生,因此,老師要在空余時間和學生多交流一下,了解一下學生,把學生的學習習慣都搞清楚。如果老師在課前就充分地了解了學生,那么教師就會根據學生的學習習慣進行教學,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備課也是老師課前必須要準備的,而且老師要在備課時想到學生能提出的問題,會把應該講的都想清楚,會把應該注意的問題都想到。試想一下,如果老師沒有在課前備好課的話,在課堂上是根據自己對課本的熟悉程度來講課的,如果是老教師那可能會把該講的都講了,但是如果是一個新老師呢?他會對課本很熟悉嗎,會把該講的知識點都講到嗎,肯定是不會的。因此,不管是新老師還是老教師,都是要在課前備課的,這樣可以讓老師知道本節課該講的知識,讓學生認真總結的知識點,這樣才能讓學生學習到本應該學習到的知識,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的樂趣,從而喜歡上數學。
(二)避免應試教育
時代飛速發展,科技在進步,學生的思想也在提升,現在他們開始排斥應試教育的思想,覺得自己應該自主地接受教育,自己不是為別人學習的。不止是老師有這種思想,很多家長也有,但是學生卻是排斥的,他們通過自己對學習的厭惡來排斥這種思想,希望老師和家長能夠注意到自己的變化,能夠把應試教育的思想克服。課堂上,老師可以跟著學生的思路走,讓學生在老師的提點下自己學習,讓學生自己把自己的疑問都說出來,而且在老師講知識點的時候,老師要注意學生的面部表情,根據學生的面部表情來確定學生能否聽懂。畢竟學生都是孩子,有什么疑問在臉上最能體現出來,而且一般學生都是害怕老師的,他們會覺得如果老師講了一遍還沒有聽懂,就是自己的問題了,如果再提問老師會覺得自己太笨,沒有學習的能力。
(三)以學生為重
其實現在有很多老師是以學生的成績為衡量標準的,如果學生成績好,那代表學生就是聰明的,其實對于小學生來講這個是不成立的,畢竟小學內容是以基礎為主的,一般學生只要認真做了,就可以取得優異的成績,與聰明是基本沒有關系的。不過成績確實可以衡量學生,但是這并不是最主要的,可以說是次要的,現在學生才是最主要的,老師要以學生為重,把學生當成學習的主人。而且老師要真正認識到以學生為重的思想,要讓學生覺得老師是可以關心自己的,而不是一味地只關心成績,把成績當作評價學生的標準。當然,以學生為重并不代表事事都要把學生放在第一位,要在適合的事情中把學生放在第一位,不要讓學生覺得自己是最重要的,從而認為老師是必須聽從自己的,這樣會產生更壞的結果,會更不利于學生的學習。
三、結束語
小學既然是打基礎的一個階段,老師就要讓學生認真的打好基礎,畢竟數學是與生活有關聯的學科,以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會用到。所以老師要認真培養學生,讓學生把數學當成一種興趣,讓數學走進學生的心里,進而提高數學成績。
參考文獻
[1]羅海昌.淺談小學數學教學策略優化[J].考試周刊,2018(18):83-83.
[2]汪順平.淺談小學數學教學整體優化策略[J].陜西教育:教學,2016(11):22-22.
[3]楊崇燕.淺談新課標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優化策略[J].新課程(小學),2012(1):16-1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9060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