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開發非預設教學資源培養數學核心素養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數學是一門知識結構有序、邏輯性很強的學科,數學知識的學習過程,必須遵循數學學科特性,通過不斷地分析、綜合、運算、判斷推理來完成。因此,數學教學過程是數學知識的積累、方法的掌握、運用和內化的過程,同時又是數學思維品質不斷培養強化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有許多不確定非預設的因素,使精心預設的課堂教學活動產生新問題、新思路、新方法和新結果。
  關鍵詞:小學數學;創新思維;探究能力;情感體驗
  合理地利用課堂中非預設資源,既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又培養了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學生不但獲得了知識,也有了生命情感的體驗。因此,“如何開發利用數學課堂中非預設資源培養數學核心素養”是核心素養背景下每位教育工作者應該深入思考和實踐的課題。
  一、適時捕捉意外生成資源,激活數學創新思維
  “預設”是預測和設計,是課前進行的有目的、有計劃、清晰理性、超時空的設想與安排。
  如在上“數與形”第一課時,我正激情昂揚地引導學生探究“在一個正方形的外圍加同樣大小的正方形,形成新的正方形,以此類推,第n個圖的外圍有多少個正方形”的規律時。學生聽得很認真,忽然聽到有一個男生在小聲嘀咕,我邊講課邊注意觀察:“大正方形的邊長與圖形順序n之間的關系為2n+1,里邊正方形的邊長為2n-1,外圍小正方形的個數為(2n+1)2-(2n-1)2…”“這樣太麻煩了!”那個同學忍不住脫口而出。我聽了開始一愣,靈機一動,立即讓他走上講臺進行講解:“第一個圖形外圍有8個正方形,第二個圖形外圍有16個正方形,就是8×2,第三個圖形外圍有24個正方形即就是8×3,以此類推,第n個圖形外圍就有8n個正方形……” “多么有創意的見解呀!”我情不自禁地為孩子的創新思維和合情推理點贊。一石激起千層浪,這樣一來,其他學生也興趣盎然。我順水推舟,干脆來個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學生躍躍欲試,討論分析歸納,課堂情緒空前高漲,不時有同學舉手發言,不時有新的想法產生。課堂教學迸發學生智慧的火花,一節課的教學內容在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活動中高效完成。一點意外的資源,促使學生學習的頓悟、靈感的萌發,思維的創造,讓智慧閃耀光芒!
  二、質疑帶動非預設資源,培養探究能力
  越來越多的實踐表明,學生在觀察、思考、選擇和體驗等方面都和成人之間有著很大的差異。甚至在某些領域,他們比成人視野更開闊、思維更獨特,對問題常常有出人意料的看法和思考。
  在上“圓的認識”一課時,剛講解完圓心、半徑、直徑的概念,用字母O來表示圓心、r表示半徑、d表示直徑,這時有學生舉手提問:“老師,我們學的英文字母有26個,為什么一定要用O來表示圓心,r來表示半徑,d來表示直徑,而不用另外的字母呢?”對呀,我一愣,這個問題我怎么沒想過,教了這么多年“圓的認識”,我也沒問過個為什么,總認為這是規定的。這里面是不是有原因呢?我首先表揚了這個同學肯動腦筋,會提問題,然后坦率地對學生說:“老師也沒考慮過這個問題,也不知道為什么,這樣吧,我們一起上網來查一下?!焙?,真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大長知識,r是radius的首字母,意思是“半徑、車輪上的輻條……”,d是diameter的首字母,意思是“直徑、對徑……”
  雖然上網查找花了一點時間,以至于預設的教學內容沒完成,但是我沒有把學生的這個問題擱置,而是放大處理,使學生知道了原來r、d是英語單詞的首字母,明確了它們的寫法、讀法、含義,增長了知識,也從中了解到人類文化的共通、融合之處,獲益匪淺。
  三、機智應對生成非預設資源,激發求知欲,產生數學情感體驗
  課程不是靜態的文字,教材內容也不是不容變更的唯一課程資源,為使數學課程從靜態的知識型轉向動態的資源型,對非預設的教學資源,教師要善于機智應對,從而使課堂充滿活力。
  在教學“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這一內容時,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已有的知識: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寫出“7、8、9”乘法口訣的對應除法算式。學生馬上在練習本上寫起來,突然有一學生把筆放下:“老師,這些除法怎么跟昨天我在家里看到的不一樣,是不是您教錯了……”頓時課堂上寫字聲、口算聲嘎然而止,學生用擔憂又好奇的目光望望該生,又望望老師……“你見過什么樣的除法算式?”這時老師充分利用這個偶發的教學資源,反問道:“15÷15?!薄罢l能幫他解決這道題?”這時課堂又活躍開了,學生通過觀察、思考,利用除法的意義得出“15÷15=1”,此時為了讓學生這股好學的“勁”往上再沖一點,于是老師又出示“155÷155=?”“155÷1=?”“3000÷1=?”……學生一一作答,并總結出被除數與除數相等時,商就是“1”;除數為“1”時,商就是被除數……這樣的教學既加深了學生對除法意義的理解,鞏固舊知,拓展新知,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產生了數學情感體驗。
  只要我們正視和善待課堂上出現的非預設的“意外想法”“課堂疑問”,適時捕捉和利用其中所蘊含的有價值的教學資源,因勢利導,機智處理,這些非預設信息都有可能成為開啟學生智慧之門的鑰匙,生成較之“知識”更具生命力的數學素養,讓數學學習在“曲徑”中走向“幽谷”,讓學生在妙趣橫生的數學課堂上獲得科學知識和科學方法,得到智慧和思想的啟迪,提高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從而使我們的數學課堂煥發出生命活力!
  參考文獻:
  梁延.以生為本 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J].考試周刊,2017(73):75.
  編輯 段麗君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915474.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