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小學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方法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音樂教師在構建小學課堂時應該立足核心素養,改變之前一些陳舊的授課思維,運用全新方式對學生開展優質的音樂教學,這樣能增加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音樂教師需要關注到班級學生在課程教育中的主體性以及探索需求,給學生開展差異性的知識教育以及學科能力培養?;诖?,主要思考音樂教師如何在核心素養指導下對學生開展創新性的課程教育,如何讓學生深度理解所學的課程知識,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藝術審美以及情感價值。
關鍵詞:音樂教師;核心素養;小學生;欣賞教學;課堂教學
傳統教學方式不能讓小學生對音樂知識產生較強的探索性,也不能通過課堂教學實現學科能力的養成,需要教師革新之前的授課思維以及具體的知識講解模式,這樣才能提升音樂教學的成效。為此,音樂教師應該積極對核心素養等內容進行分析,思考如何在核心素養指導下開展高質量的課程教育,有助于音樂教師實施更優質的知識講解。這樣才可以讓班級小學生得到別樣的知識教育,以此讓學生通過課堂教學得到學科素養的培養。
一、音樂教師要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引導學生對課程知識進行探索
結合相關學術研究資料可知,傳統教學方式不能讓小學生對音樂知識產生較強的探索性,也不能通過課堂教學實現學科能力的養成,不符合素質教育所提出的能力培養需求?;谶@樣的教學發展,音樂教師需要思考如何在核心素養指導下對學生開展高質量的課程教育,讓學生得到創新性的知識教育以及能力培養。本文認為音樂教師要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引導學生對課程知識進行探索,這樣有助于班級學生實現核心素養的培養。
因為傳統的教學方式不能引導學生參與到知識探索中,也不能有效培養學生的學科能力,所以音樂教師要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促使學生以較好的狀態對知識進行探索以及運用。首先,音樂教師需要革新之前的授課觀念,關注到學生探索課程知識的主體性,給學生積極打造更高層面的知識學習平臺[1]。其次,音樂教師要關注到班級學生在個體上的差異性,鼓勵學生參與知識學習以及運用。最后,音樂教師需要運用溫和的語言開展知識交流,以平等的姿態和學生開展互動。
二、音樂教師可創設問題情境,培養班級學生的欣賞能力
傳統的授課方式不利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知識探索以及能力培養,所以音樂教師則應該革新之前的教學模式,讓小學生得到創新性的知識教育。小學生受到成長環境以及性格特征等因素的影響,在音樂知識學習以及思考過程中呈現不同的狀態[2]。音樂教師需要關注班級學生在課程教育中的主體性以及探索需求,給學生開展差異性的知識教育以及學科能力培養。問題情境可以讓學生對課程知識產生探索的主動性,所以音樂教師可創設問題情境,培養班級學生的欣賞能力。
例如,對學生開展“搖啊搖”課堂教學時,音樂教師可以提出以下幾方面的思考問題,促使學生對課程知識進行多角度的思考?!斑@首歌曲是哪個地區的民間歌謠?”“歌曲節奏有怎樣的特征?”“歌曲的曲調有著怎樣的特色?韻律如何?”“詞曲結合給人們什么樣的感受?”通過這些問題的提出,音樂教師可以給學生創建良好的教學情境,有助于學生實現欣賞能力的培養。
三、音樂教師可通過小組合作引發學生對課程知識實施多角度的思考
結合當前學術研究可知,音樂教師需要在核心素養指導下對學生開展創新性的課程教育,以此讓學生深度理解所學的課程知識。小組合作能改變學生探索音樂知識的狀態,促使學生得到更合理的知識教育,讓學生在知識探索中實現合作分析等能力的培養[3]。所以,音樂教師可通過小組合作引發學生對課程知識實施多角度的思考,更好地滿足核心素養所提出的能力培養需求。
例如,對小學生實施“我們多么幸?!备枨虒W時,音樂教師可以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學習小組,讓學生對課程知識進行多角度的思考,養成正確的價值認知。第一,分析該首歌曲的節奏特點。第二,思考歌曲所描繪的內容以及形象。第三,思考歌曲所要表達的情感。第四,學會歌曲之后你們對如何為國家長遠發展做貢獻有著怎樣的認知。
傳統教學方式不符合素質教育所提出的能力培養需求,不能讓學生通過課堂教學實現學科能力的養成。所以,音樂教師需要思考如何在核心素養指導下對學生開展高質量的課程教育,讓學生得到創新性的知識教育以及能力培養。針對音樂教學情況以及學生的學科基礎,音樂教師需要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引導學生對課程知識進行探索。同時,音樂教師可創設問題情境,培養班級學生的欣賞能力。此外,音樂教師可通過小組合作引發學生對課程知識實施多角度的思考。
參考文獻:
[1]胡李鵬.核心素養在小學歌唱教學中的培養對小學音樂課堂歌唱教學的一點思考[J].中華少年,2017(22):103-104.
[2]陳斌.立足音樂欣賞提問提升學生核心素養: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中課堂提問的策略研究[J].北方音樂,2017(37):160-161.
[3]張鋮.以美施教,以樂育人:淺談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音樂教學中道德教育的實踐[J].北方音樂,2017(37):213-214.
編輯 李燁艷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9157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