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新課程、新理念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小學語文作為小學的基礎性科目,在舊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只看重語文基礎知識的教授,習慣性地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將知識傳授給學生,學生沒有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他們的主體地位沒有得到重視。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這樣才能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水平,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外閱讀;實踐活動
隨著社會的發展,現代社會需要的是綜合性、創新型人才,而不是工具人、技術人、知識人或運動員,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很少把學生當作教學的主體,很少圍繞學生個體制定教學設計、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活動,學生只是充當知識的容器,完全沒有參與教學活動的興趣和積極性。教師的教學活動也只局限于課堂內,學生很少有參與社會實踐的機會,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嚴重不足。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持續推進,各種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不斷涌現出來,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就是其中之一。葉瀾教授曾經指出:“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過人的生命、為了人的生命質量的提高而進行的社會實踐活動,是以人為本的社會中最體現生命關懷的一種事業。”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在新課程、新理念的指導下,不斷轉變思想觀念,順應學生的發展要求,秉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將課堂主體地位還給學生,注重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注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一、教師要以學生為本
眾所周知,小學生是一個個活生生的生命體,他們有自己的個性特征,有自己的興趣愛好,有自己的優勢與不足,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不能死板地按照教學大綱和課本教學,不能用統一的目標和內容要求學生,而應該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采用不同的方法因材施教,使不同層次、不同能力水平的學生都得到發展。例如,在《望廬山瀑布》的教學中,教師不能要求所有學生都順暢有感情地將這首詩歌背下來,因為有些基礎較差的學生連一些字都不會讀,怎么可能讀得順暢,并且富含情感呢?因此,教師要按照學生的能力水平劃分為三個層次:基礎層、中等層、提高層。先要求基礎層的學生能夠認識這首詩歌的每個字,并且能夠連貫地讀下來;中等層的學生能夠比較熟練地讀下來,并且對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一定了解;提高層的學生應該要求他們將這首詩歌背下來,并且要求深刻理解詩人表達的情感。這樣,真正的以學生為本,尊重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水平和學習需求,每一個學生在課堂上都有自己的收獲,必然會喜歡學習、積極參與,教學水平和學生能力必然得到提高。
二、教師要注重豐富的教學方法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對于同樣的問題,不同的教師會采用不同的方法。教學方法不同,所取得的教學效果也會不同,因此教師要根據教學實際和學生的學習情況來選擇教學方法。比如在《桂林山水》這篇課文的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感受到桂林山水之美,景色之優,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播放介紹桂林山水的錄像,給學生以視覺上的沖擊,這樣教學內容會豐富多彩、直觀形象,學生會對祖國大好河山有深刻的理解。此外,教師也可以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讓他們課下搜集相關資料,了解廣西桂林的旅游資源,了解那里的風景,然后把搜到的資料在課堂上栩栩如生地描述出來,這樣,學生積極參與搜集資料,并且在小組活動中大膽表達,既鍛煉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也提高了他們的參與積極性和學習興趣。教學方法多種多樣,教學效果自然也不各不相同,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和參與程度,挑選合適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主動參與,從而提高他們的綜合語文素養。
三、教師要加強人文關懷
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要明白教育的真正內涵,在教授知識的同時注重對學生的人文關懷,努力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和教學環境。
教育是什么,從字面上理解,可以分為“教”和“育”,前者關注“教天地人事”,后者則是注重“育生命自覺”,前者是重要內容,后者則是其深刻內涵。傳授知識技能、解決疑惑也只是教育中的一個方面,因為每個學生都是活生生的個體,他們有存在于世界的價值和特性。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不能只關注教授知識,只關注學生的成績,還要穿插滲透有關生命和人生的教育。
比如,結合《桂林山水》的教學內容滲透愛國主義教育,通過《鋤禾》的教學讓學生懂得珍惜勞動成果,懂得感恩,通過六一兒童節實踐活動讓學生明白自己存在的價值,這些都是人文關懷的重要組成部分。
總之,語文是一門人文性極強的學科,語文學科中包含著“愛國主義情感、人生價值觀、人際和諧的思想、社會責任感”等多種人文思想內涵,語文教師應該注重在平常的教學中滲透各種人文關懷,使學生真正成為具有生命價值的獨特個體。而對于學生的人文關懷,也能促進師生和諧關系的建構,使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的和諧場所,這樣,教學質量才能提高,學生也才能獲得綜合發展。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促進學生發展、提升學生能力、幫助學生樹立正確觀念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做到以學生為根本,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優化教學方法,滲透人文關懷,使學生的綜合語文素養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葉瀾.新編教育學教程[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1.
[2]葉瀾.新基礎教育實驗研究報告集[M].三聯書店,1999.
編輯 溫雪蓮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9168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