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性教學的實踐與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教學活動需要關注課堂有效性,有效性越高,教學效果越好。對小學語文課程而言,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部分小學語文課堂的有效性并沒有達到預期中的水平。因此,對小學語文教師而言,其需要找到更加合理的教學路徑。立足北師大版小學語文教學,探討了課堂有效性教學的具體措施,指出課堂教學要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細化課堂教學內容,這樣才能逐步扭轉當前教學困境,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學語文;有效性教學;課堂氛圍
有效性教學從其本質上來說,就是通過課堂教學,讓學生達成具體的教學目標,掌握需要掌握的語文知識。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小學語文需要實現有效性教學,通過最少的教學投入,取得最大的教學效果,讓學生在掌握相關語文知識的過程中實現綜合素養的有效提高。
一、活躍課堂氛圍,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
小學語文課堂要實現有效性教學,課堂氛圍需要活躍起來,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在活躍的課堂氛圍中,學生才能夠具備學習的積極性。從課堂教學來講,在不同的教學環節,活躍課堂氛圍的方法也存在區別。比如,在教學《三月桃花水》這篇課文的時候,這是一篇優美的散文,語言文字富含詩情畫意。在課文講解之前,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一次集體配樂朗誦,教師通過多媒體設備播放柔緩的輕音樂,然后讓學生對課文進行齊讀。如此一來,課堂氛圍就活躍起來了,在音樂的烘托下,學生的學習興趣也高漲起來。而在教學《包公審驢》這篇課文的時候,可以在課前播放多媒體動畫,讓學生先觀看動畫,然后進行討論,說一說包公審驢是否合理,最后的判斷是否正確。通過動畫引起學生討論,也可以有效炒熱課堂氣氛,讓整個班級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營造出良好的教學環境,從而實現有效性教學。
二、細化課堂內容,促進學生理解
小學生的語文積累還較為淺薄,在語文知識的理解上存在一定困難,如果教學活動較為粗略,那么學生就難以對細節形成清楚認識,從而在理解掌握上出現問題。所以,在課堂教學中,尤其是進行課文閱讀教學時,需要對課堂內容細化,讓學生可以有效理解。比如,在教學《沙漠之舟》這篇課文的時候,文章主要內容是對駱駝這種沙漠動物進行了描寫,既描寫了駱駝的外貌,也描寫了一些生理功能,突出了駱駝在沙漠中的重要作用。在課堂中,教師對課文內容進行細化,將其分為三個部分,也就是駱駝的外貌、特點以及意義,然后再從對應的字詞句出發,逐字逐句進行分析講解,將課文分拆細化,讓學生逐步形成理解認識。在外貌這個方面,課文中很直觀地寫到“身體很高,脖子很長”“腿上有一片胼胝”“腳掌又寬又厚”……在課堂中對這些句子進行詳細分析,便能讓學生在腦海中勾勒出駱駝的樣貌。
三、創設語言情境,引導學生自主思考
有效性的教學,離不開學生的自主思考,因為教學活動并不僅僅是教師傳授知識,還需要學生主動學習。嚴格說來,教學可以分拆為教師教與學生學兩個部分,在教師發揮教學作用的同時,需要學生參與學習,這樣才能確保課堂教學有效性達到較高的水平。在課堂中,教師可以通過創設語言情境的方式,讓學生融入情境中對課文內容予以深層次感知,展開自主思考,從而有效提高教學活動水平?,F在的學生對挑山工這個角色幾乎沒有認知,比如,教學《挑山工》這篇課文的時候,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對課文所表達的內涵不容易理解。因此,在教學的時候,教師需要結合課文內容創設語言情境,讓學生將自己代入挑山工的角色,想象自己挑著很重的擔子一步一晃往山上走去的情境,從中體會挑山工展示出來的堅毅精神。
四、結合實踐,強化學生掌握運用
語文教學不僅僅是要讓學生理解并記憶相關的語文知識,更為重要的是實現靈活運用,這樣才能讓教學活動取得理想的效果。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實踐與理論知識教學結合起來,構建理實一體化的語文課堂,強化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掌握與運用。比如,在針對比喻這種修辭手法進行教學之后,就可以創設一個實踐環境,讓學生針對教室內的事物進行比喻句的寫作鍛煉。比如,有的學生會寫:“小明的臉蛋像紅撲撲的蘋果。”有的學生會寫:“明亮的電燈像是圓圓的月亮。”在教學后讓學生立即實踐鍛煉,這樣能夠強化學生對比喻手法的掌握。除此之外,在其他知識的教學中,也可以在課堂上及時進行實踐,讓學生在實踐中對這些知識良好掌握,促進教學有效性提高。
五、結束語
要讓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達到預期中的效果,教師一定要從當前的教學實情出發,對教學方法展開創新。比如,可以營造課堂環境,也可以細化教學內容,還可以創設語言情境,手段多樣。教師需要結合教學實際,合理選擇對應的方法進行有效教學。
參考文獻:
[1]張惠英.淺談小學語文有效教學的策略構建與運用[J]. 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z1):115-116.
[2]楊靜.小學語文有效課堂教學的策略與方法研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7(7):47.
[3]林德峰.淺談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有效閱讀教學[J].新課程,2017:176.
注:本文系定西市“十三五”2018年度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性教學的實踐與研究》DX[2018]GHB030的階段研究成果。
編輯 張佳琪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9168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