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音樂課堂體驗式合唱教學的探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體驗式合唱教學在小學音樂課堂中得以表現,我通過音準、節奏及旋律演唱訓練等教學,讓學生感受歌曲的美、體驗音樂的意境、學會自己創編表演。在課堂合唱教學中,讓學生掌握合唱中聲音訓練的基本方法,進而深入探究合唱中如何對音色、音量和協調性進行訓練,有利于培養學生歌唱能力,進而使合唱聲音更加和諧、完美。
【關鍵詞】小學音樂 合唱教學 實踐探究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2.034
合唱教學是學生對唱歌的一種積極體驗。合唱教學中的作品欣賞、節奏練習、識譜、歌曲創編表演、打擊樂器的演奏,這些都是音樂課堂中的體驗式教學。在合唱教學的過程中,二聲部教學也有難度,因為班級中學生音色有差異,音樂素養各不同,班級的演唱水平、音樂基礎也各不相同,于是課堂上我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熟悉合唱,愛上合唱,積極參與合唱表演。這樣不僅能夠增強學生參與合唱的自信,還能培養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
一、音準、節奏訓練在課堂合唱教學中的體驗
小學合唱教學要求聲音優美、和諧統一,教學中的音準與節奏是合唱教學的基礎,我們不僅要培養學生具有獨立的識譜能力,還要加強歌曲的音準訓練和節奏訓練,從而為合唱教學打下較為扎實的基礎。音準的訓練,可以提高學生聽覺能力,增強耳朵的敏感度。我首先培養學生對音高的記憶,循序漸進地訓練,在多聽的基礎上,聽唱結合。班級合唱音準的訓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一個長期練習、積累的過程,在平時的訓練中,一定要有耐心、有恒心,不斷摸索出更多更好的方法,這樣學生的合唱才會生動、精彩!
節奏訓練也是體驗式合唱教學的重要環節,良好的節奏感、節拍感是學生所應具備的音樂技能。因此,在合唱教學中,我根據學生實際,運用靈活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節奏感,提高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音樂技能。學生感受體驗音樂,首先需要感知其音樂節奏,通過節奏去認識音樂、感受音樂,養成良好的節奏感,從而更好地感受音樂。如歌曲《夏夜》,優美的音樂把我們帶入了一個寧靜的夜晚,讓我們也一起來模仿一下它們愉快的歌聲吧。蟋蟀的聲音(0XXXXX),夜深人靜的時候,我們的聲音應該輕一些。在這樣的音樂情境下,解決十六分音符的節奏難點,就感覺輕松愉悅,并且能用輕巧活潑的聲音演唱,情感也得以體現。為了使學生能更好地學習節奏,掌握音準,我在合唱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相應的教學要求,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輕松、活潑、愉快的教學氛圍中學習音樂、掌握節奏。
二、旋律學唱在課堂合唱教學中的體驗
合唱教學中的學唱方法有很多,那么究竟如何能讓學生聲音更好聽,歌曲表現更準確呢?正確地咬字、吐字,這是歌曲學唱中重要的基本功。學生清晰的咬字吐音,用“圓音”、“純音”在體驗式的合唱學習中學會唱歌,進而形象表現歌曲情感、發揮出歌曲感染力。例如在合唱訓練中,我用“lu”穩定聲音,還通過圖片、動畫等效果讓學生感知、體驗歌曲的情感,通過歌曲的內容教育孩子們想象生活的美好,需要自己的努力,使我們的生活更加快樂、美好。這種體驗式教學更好地拉近師生距離,孩子們更愿意聽,并能用自己的方式表現歌曲。
合唱中聲音的訓練。一開始我引導學生唱歌要像說悄悄話一樣,想象一個人站在遠方聽自己唱歌,把聲音傳過去,學會運用氣息,快速吸氣、緩慢呼氣,但不要虛,放松喉嚨,引導學生想象口中像含了一口水,使聲音明亮集中,讓學生演唱時做到“輕聲”“高位”,感受到美的熏陶,得到情感上的滿足。二聲部的合唱訓練聲音要保持統一均衡,必須培養學生在合唱中相互傾聽,學生演唱時認真傾聽其他聲部,能不斷提高調整自己聲部音準的能力,達到準確、和諧、均衡的音準效果,形成完美的音樂形象,以獲得音樂的美感,身心得到愉悅。
三、歌唱表演在課堂合唱教學中的體驗
合唱作為一種音樂表演形式,除了以歌曲的內容和音樂本身來表現作品的思想感情外,聲音與表演也是藝術表現的重要組成部分。以情帶聲、聲情并茂的體驗式合唱教學。讓學生在歌唱表演時做到以情帶聲、聲情并茂,首先領會歌詞的意境,用聲音表現歌曲的情感,并充分熟悉旋律,才能有創造性的演唱。學生用心歌唱時,豐富的情感也會產生不同的聲音,用聲音體現不同情感,愉快時是明朗的聲音,憂傷時是暗淡的聲音,幸福時是甜美的、柔和的……例如二部合唱歌曲《送別》,我著重引導學生用個性化的學習加以感受、體驗音樂之美,用抒情優美的歌聲表達依依不舍的誠摯情感,唱好二聲部歌曲。這首歌曲速度較慢,長句較多,要求氣息夠足,歌曲中出現的附點和幾個大跳音階地方,我多次示范和教唱,要求學生聲音要抒情優美,連貫含蓄,以情帶聲,感受二聲部音樂的和諧美。
“演一演”的體驗式合唱教學。小學生都有其“好動”的性格,用自己的肢體語言表現歌曲、表達對音樂的喜愛,孩子們的律動、歌表演,使得課堂合唱有美感、更有趣味。學生邊唱邊表演,體會歌曲中季節變化的微妙,感受生活的美好,學生自助設計與表演,能讓他們較自信地表演唱,充分發揮對歌曲的體驗與表現。這樣既開發了學生的創造潛能,也使學生的群體意識、合作精神和實踐能力得到鍛煉和發展。
體驗式的合唱表演,是以二聲部的演唱為主,學生除了要掌握和熟練運用發聲的規律,還要在音量、音色、音準和協調性上進行多方面的綜合訓練,每位學生演唱歌曲時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從而展現出純凈優美的聲音,進而使合唱更加和諧、完美。綜上所述,合唱教學對小學生音樂素養提升有著重要作用,因此多樣化的教學方式能拉進學生和音樂之間的距離,從而更好地感受音樂、理解音樂,提高課堂合唱教學的實效性。在合唱教學中,提升學生的合唱興趣,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合唱教學,并靈活運用教學方法,使音樂課堂有趣、豐富,孩子們也會越來越喜歡音樂課,越來越喜歡唱歌,體驗式合唱教學的有效性也會在歌曲學唱中得到提升。課堂合唱教學由于是面向全體學生,因此它是一項長期的工作,音樂老師任重而道遠,希望在我們的不懈努力下,能讓更多的孩子體驗到合唱的魅力。
參考文獻
[1]朱華琴,蔣一禾.敢問,路在何方?——中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冷靜思考[J].歌唱藝術.2017(06).
[2]胡麗萍.優化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策略思考[J].內蒙古教育.2015(32).
[3]歐陽夢婷.淺談中學音樂課堂中的合唱教學[J].音樂時空.2015(11).
[4]周妍妍.音樂課堂中合唱歌曲的教學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以江蘇少年兒童出版社教材為例[J].甘肅教育.2017(2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9273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