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初創企業法律風險識別和應對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2016年至2018年我國大學生就業數據呈現直線上升的趨勢,我校作為高職院校,學生的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為此很多大學生選擇自主創業,大學生創業面臨著法律風險方面的系列問題。如何加強創業過程的法律知識,也成為初創企業者獲得成功的重中之重。
關鍵詞:大學生;法律;風險
中圖分類號:D920.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9)23-0034-02
我國的大學畢業生2001年是114萬,2018年全國大學畢業生已經達到800多萬,增加了七倍以上。我校的畢業生從2001年的幾百人上升至4000多人,就業壓力也隨之增加。為了減輕大學生的就業壓力,黨中央、國務院在2014年發出“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口號,也引發了大學生創業的熱潮,推動了我校大學生就業的多樣化,從而可以減輕大學生的及我校大學生的就業壓力,大學生創業也得到了政府等各界的支持。但是步入社會的大學生對于創業和企業的運營方面都缺乏相應的知識,對創業過程中的法律風險意識不強。缺乏創業過程中的法律風險意識,使得大學生創業成功率也降低,也挫敗了初創企業大學生創業者的信心。
一、大學生創業過程的法律風險
法律風險,是指由于企業或者個人未按照法律規定或者合同約定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或者由于外部法律環境發生變化不能適應,而對自身產生負面法律后果的可能性(引用)[1]。大學生有較高的理論基礎和文化素養,對未來充滿希望和激情,對傳統觀念具有挑戰的信念。創業過程的每個階段,法律風險一路伴隨,大學生剛畢業走出校園,缺乏必要的創業過程的相關法律風險意識。初次創企業者的法律風險意識的提高,是獲得創業成功的關鍵。
大學生初創企業分為幾個階段,設立階段、運營階段、整合階段,這幾個階段經常遇到的法律風險有以下幾點。
1.大學生初創企業者在設立階段,面臨企業以何種形式組織成立,結合個人的實際情況,創業者可以選擇組織形式。創業者選擇不同的組織形式,所面臨的法律風險也是不同的。大學生初期步入社會,實踐經驗比較缺乏,一般選擇集體企業、合伙企業的組織、股份合作制企業等形式比較多。初創企業者選擇不同的企業形式,其對應的相關法律風險也不同。合伙人部分以信任形式建立,而缺乏紙質合同的簽訂或合同簽訂不全面,如股東約束機制、保密條款簽署不當都會引發法律風險,使得大學生創業受到阻礙。
市場主體法法律風險:合伙制企業:大學生在企業初創階段往往采用合伙制的形式,這里面涉及到合同的簽訂,在簽訂合同的過程中經常遇到:利益糾紛、產權、稅務繳納等方面的問題。合伙企業的合伙人有兩種類型,即普通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二者承擔的責任不同。[2]所以大學生初創企業者要認清自己是采取哪種合伙制,認清自己要承擔的法律責任。
2.租賃場地的法律風險:場地是開展創業活動最基本的條件,找到租金適宜的場地對于大學生初創企業者來說是很重要的,因為大學生初創企業者剛剛步入社會最匱乏的就是資金,找到適宜的資金場所為大學生初創企業者創業提供場地的支持。大學生初創者在租賃場地的時候,一定要了解清楚出租方是不是房屋所有權人,因為在租賃的時候很有可能會遇到出租方不是房屋所有權人,而是非房屋所有權人,如果遇到相關的法律問題時,合同產生的法律效率就會打折扣。在租賃場地的過程中有可能會遇到租期還沒到,房屋所有權人將場地變賣的情況,那么這時《合同法》第229條規定:“租賃物在租賃期間發生物權變動的,不影響租賃合同的效力”即承租人能夠以租賃合同來對抗房屋的所有權人。[3]
3.知識產權的法律風險:不能采取足夠的措施保護自己的科技成果,別人侵犯自己的科技成果時,自己也有可能侵犯別人的知識產權。知識產權又稱智慧財產權,包括著作權、專利權和商標權等,是指權利人一段時間內對智力成果享有的獨占排他的權利,是企業非常重要的無形資產[4]。專利權和商標權的取得,申請人必須提出申請并經審查通過后方可享有,但是著作權的取得必須要符合法律規定的條件,等這些完成才可享有。所以大學生創業過程中,對于產品外觀設計、包裝設計等要注意設立保護意識,同時也要注意設計過程中自己也不能觸犯法律侵犯別人的商標、著作等權利。
4.勞動合同簽訂方面的法律風險,合同的簽訂有利于大學生初創企業者生產經營活動的順利進行,如果大學生初創企業者忽略了對合同法律的學習和簽訂,即創業活動離開合同,創業的步伐將會受到阻礙。大學生初創者在合同簽訂的時候,一定要對合同里面的條款一一明確交流,使得簽訂合同雙方對條款內容解讀的一致;其次對合同里面的條款進行仔細審查,檢查有沒有和法律有沖突的地方;大學生初創者為避免當事人違約導致損失,可以讓當事人提供一些擔保。
二、大學生初創企業產生一系列法律風險問題的原因及應對措施
1.缺乏政府相關部門的支持,大學生創業沒有政府相關政策的引導和支持,我國就業人數逐年上升,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為了緩解就業壓力,國家鼓勵大學生創業,為此也制定了相關政策和法律法規,但是還不完善,所以大學生在創業過程如果遇到法律問題,就不能得到很好的幫助。社會上的一些法律機構針對大學生創業提供的法律支持也有限。
針對以上情況,政府應該明確規定大學創業過程中各部門的責任,充分利用好各部門的職能,發揮大學生創業服務中心、人才指導中心的作用。政府部門也可以和法律機構共同聯合舉辦創新創業的活動,通過政府的主導作用,讓更多的大學生初創企業者參與到活動中來。
2.在校期間,學校對于大學生創業方面的法律課程開展得甚少,這是各高校相同的情況,再者大學生對于創業方面的法律知識學習不到位,各大高校開設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都是為了完成國家要求而開的,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可以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但是在大學生創業中涉及到的公司法、勞動合同法、知識產權法等相關知識未提及。課余時間開展的相關創業方面的法律知識講座也非常少,致使大學生創業法律知識的缺乏,這是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違反相關法律的根源。 鑒于大學生初創企業出現的問題采取的解決措施有:①學校開展相關創業方面的法律知識講座,增設相關創業方面的法律課程,讓大學生在創業之前提前了解相關的法律知識,同時引進有經驗的法律相關專業的教師資源,可以在課堂上給學生講授相關的案例,通過理論聯系實際,使得大學生在創業之前對創業過程中遇到的法律知識的認識更加深刻,同時可以利用課余時間邀請專業的人士開展創業方面的法律課程,做好大學生創業的輔導工作。②大學生初出茅廬,對于法律方面知識還有所欠缺,在成立公司之前對相關的法律缺乏了解,任何公司的成立,按照相關法律的規定,需要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備案,辦理公司成立和營業執照等相關手續。某些大學生初創企業者對于法律的規定不太了解,沒辦理營業執照進而營業導致一系列的法律問題。
故大學生初創企業者也要加強自身的學習,包括公司成立、成立后運營、招聘員工、公司項目成果等相關法律,如《公司法》《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等涉及到公司不同成立形式的相關條款;《企業登記管理條例》《公司登記管理條例》規定了對創立公司在消防及衛生方面的辦理程序;簽訂合同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通過學習《合同法》來避免;在公司運營過程涉及的問題要加強《產品質量法》《勞動法》《票據法》《保險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的學習;《商標法》《著作權法》《專利法》等法律法規明確規定了如何合法使用商標專利;《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仲裁法》中規定的具體訴訟程序解決創業過程中遇到的法律糾紛。通過法律知識的學習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大學生是創業的新生力軍,創業的過程中離不開法律,法律在經濟活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法律為大學生初創企業者提供了基本的支持,離開法律的支持,大學生初創企業者將面臨各種困擾。大學生除了加強自身法律知識的學習外,還需要國家、學校和社會在大學生創業中提供有力的法律方面的支持。
參考文獻:
[1]李泰山,姚金鳳.高校畢業生創業法律風險探析[J].教育與職業,2010,(21):176-178.
[2]劉妍.淺析大學生創業的法律制度保障[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2,27(04):41-42.
[3]朱文勝,呂中國.大學生創業法律風險防控體系研究——以高校創業法律教育的完善為視角[J].思想理論教育,2013,(05):66-70.
[4]吳曉紅.略論大學生創業中的法律風險及其防范[J].人民論壇,2013,(20):110-11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9403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