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淺談第二課堂在高校醫學解剖教學中的應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解剖學是醫學類高校教育課程體系中的一門入門學科,是為其他醫學課程奠定基礎的學科,與更深入的臨床學科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系。所以在解剖學的教學中積極探索醫學生的自主學習模式,努力培養學生的科研思維、實踐能力和團隊精神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本次實踐調查中,針對解剖學的教學模式,對本科高校醫學專業的同學進行了相關調查。結果表明,解剖學第二課堂是一種受醫學生喜愛和希望開展的教學模式。
  關鍵詞:解剖學;教學模式;實踐教學;第一課堂;第二課堂
  中圖分類號:G642.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9)28-0166-03
  在社會經濟文化穩健發展的背景下,在眾多學者夜以繼日的奮斗中,我國醫學解剖教學已取得一定進步及發展,于是社會對于解剖教學工作提出了全新的標準及要求。解剖科學是醫學科學的基礎,因為受到解剖學專業特殊性和復雜性的限制,學生大多感到學習解剖學難度較大,比如知識點多且難記易混淆;沒有實物對照,書本上的知識抽象晦澀;無法應用于實際,極易遺忘等。鑒于此種情況,我們設計了一份以高校三年級醫學專業的學生為對象的電子問卷,并在網絡上發放,共發放四個QQ班群(學生數203人),收回有效問卷82份。此次問卷調查的內容包括:對解剖教學第一課堂、第二課堂的看法,第二課堂的參與情況,如何有效進行第二課堂,學生自主學習情況,解剖學習的實際應用情況等。本文結合問卷調查,以醫學解剖學為切入點,分析提出具體的學習措施進行深入探究,意在為相關專業學生積累更多的學習經驗,提高學習的有效性。
  一、第一課堂的重要性和不足
  在本次調查中,有100%的同學認為解剖學的第一課堂學習是重要并且必要的。因為通過課堂教學,老師可以系統地幫助學生梳理總體知識框架,對學生形成醫學知識體系有著莫大的幫助,所以第一課堂有其存在的價值和必要性。其次,85.37%的同學愿意用多媒體的方式在課堂上呈現難點和重點,如PPT、教學視頻等,因為多媒體的教學方式可以將細節知識、難點、重點一一列舉,同學們可以課上利用多媒體了解這堂課的學習概況,也可以課后下載相關教學資料進行深入學習。同學們認為這樣的學習方式可以更好地幫助大家掌握解剖學知識。
  同時,我們也了解到,絕大部分同學認為在傳統的解剖學教學過程中,課程知識的傳遞主要依靠教師的講述和書本上的文字、圖片等來實現,然而我們知道解剖學具有知識點多、信息量大和理論知識需要結合實際的學科特點,這使得學生對這門科目的興趣明顯降低,對課程知識也無法有效掌握。傳統教學模式以老師教授為主,是一種機械的“填鴨式”教育,且缺乏實踐操作的機會,這種模式對于學生整體能力的提高作用微乎其微,無法促進學生的自我研究探索,也無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因此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較低,缺乏臨床實踐的能力。與此同時,傳統的教學模式存在著一些嚴重的問題,如教學科目存在界限;教學科目相互分散,聯系不夠緊密;部分內容重疊;與臨床實踐操作分離,無法作用在臨床指導上等。所以,進一步推進解剖學教學的教學模式改革勢在必行。
  二、第二課堂的應運而生
  醫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它除了要求醫生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外,還要求醫生可以靈活地將已學知識應用到科研項目和臨床診治當中。這就決定了除了需要現代醫學教育教導知識之外,還應該利用豐富的教學手段和靈活的組織方式,調動學生積極性、自主性,培養學生的科研思維和團隊協作精神,鍛煉他們實踐能力。而解剖學作為醫學的基礎課程,它的學習效果對后續其他基礎課程和臨床課程的學習以及將來走上工作崗位后的臨床實踐具有重要的影響。所以對于醫學生來說,學好解剖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解剖學內容豐富,各種醫學名詞復雜難懂,實踐性又很強,實際的解剖操作才是學習解剖學的主要以及最好方法。但在第一課堂中因為授課班級規模不平均、課時安排不夠、標本來源不足等問題的限制,學生們只能一味提升理論知識,操作技能并沒有得到很好的培養。
  為了解決第一課堂存在的不足,也為了使我國醫學生的教育更加符合“全球醫學教育基本要求”,第二課堂這種方式靈活、內容務實、實踐性強的教學方式應運而生。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主要途徑是堅持教學與實踐相結合,而以實驗教學為特色的第二課堂是教學與實踐的最佳結合方式。第二課堂是相對于第一課堂而言的,是在教學計劃規定的教學活動之外,由學校對學生實施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各類教育活動。第二課堂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在培養學生學習方法、思維方式、實踐能力及科研能力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第一課堂代表了素質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主要進行一定的專業知識傳授任務。第二課堂側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是完成養成教育的重要輔助渠道,是彌補第一課堂的不足的有效手段。但是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的教育目標是一致的,所以即使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途徑、方法或內容不同,卻能構成一個完整的教育體系。
  三、第二課堂在解剖學教學中應用的意義
  在我們的調查中顯示,87%以上的同學認為開展第二課堂是有意義的。許多同學在問卷中向我們反饋了他們認為的一些解剖學第二課堂的意義。
  1.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講得多,學生重在聽,參與實踐的機會少,這種單一的教學方法,已經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我們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才能將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所以要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首先要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而開展解剖學第二課堂,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們帶著濃厚的興趣去學習解剖學課程,不僅可以獲得扎實的解剖學知識和臨床技能,而且可以提升自主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和創新能力。
  2.展現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在傳統教育觀中,有些人認為師生之間不能在平等的地位上探討科學知識,顯然這種過于陳舊的教育觀念在無形中抑制甚至扼殺了學生的科學思維和創新精神。為使學生能夠身心愉悅地學習,必須在課堂上營造一種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只有這樣,學生的思維才能被拓展,他們才能去探索未知的領域。第二課堂的開展能有效形成“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新型學習模式,給大家提供更多的思考和創新的時間和空間,這樣才能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3.鞏固知識并發揮學生的自我潛力。學生在求知程度和接受能力上存在著一定的個體差異,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難以顧及這種差異,這使得課堂教授知識不能因人施教,不能照顧到每一個學生。而在第二課堂的活動中,老師只是起領導作用,不參與學生之間的互相探討與實踐操作,大多數學生可以通過這種方式來對所學的知識加以鞏固并加深理解。而對于那些基礎知識掌握相對牢固且善于鉆研、勇于創新的學生來說,第二課堂則有利于他們拓展知識的深度,使他們的學習潛力得到充分發揮,并得到很好的鍛煉。
  4.增強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第二課堂大多是以小組的形式來開展的,只有小組成員之間互相協作,才能共同完成相關的學習課程。組內成員們在合作中互相溝通,在溝通中增進合作。比如各組成員,可以根據自己的所長合理分工,全力合作,使各項工作能夠井井有條地完成,通過標書撰寫、實驗設計、實驗開展、實驗總結等活動,使學生參與完整的實驗過程,不僅能有效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而且增強了組員們的團隊合作精神。
  四、高校第二課堂活動中存在的問題
  根據我們的調查,被調查者中有超過半數的人沒有接觸過第二課堂,在剩下的42.68%的接觸過第二課堂的人中,僅有34.29%的人是經常參加第二課堂的。這也就是說,雖然這種新穎的教育模式被大家所接受和喜愛,但是在如今的教育環境下,第二課堂的開展還是存在很多問題。
  1.高校思想認識不到位。我國醫學類高校大多把學科建設、科研項目、師資投入等放在首位,對學生的第二課堂建設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指導思想不明確,沒有把第二課堂的建設納入促進大學生全面成長成才實施計劃中。
  2.管理機制不健全。第二課堂一直處于高校教學體系的邊緣,其作用得不到體現。關于第二課堂的開展,62.2%的被調查者認為應當采用“由學生做主,老師在旁指導”的模式,但也有24.39%的人認為應該聽從老師的安排,剩下的13.41%的人則認為應該完全由學生自由發揮。如若采取自主管理模式,如何制定合理有效的培優計劃,實現自主管理與自主學習的緊密結合也是目前需要面對的問題。
  3.缺乏穩定的專職師資隊伍。大多數高校對第二課堂建設的資金投入有限,缺乏專業的導師。普通的導師不能在學生的職業規劃、社會實踐、思想道德形成等方面給予專業的指導,這樣不利于在發展學生的共性的同時又能充分挖掘學生的個性。
  4.缺乏必要硬件、制作材料及實驗場地。很多高校的教學設施設備大多是為第一課堂準備的,在第二課堂硬件、軟件上投入不足。在解剖學第二課堂的實驗場地上,大家也都有不同的看法。超過80%的同學希望可以在實驗室里上課,也有一部分人希望在醫院里,當然還有很少一部分仍然希望在教室里開展學習。制作材料、實驗場地的缺乏也已成為第二課堂活動開展的瓶頸,打擊了學生參與第二課堂的積極性。
  五、第二課堂的開展方式
  1.制作標本并開放標本陳列室。標本制作可作為培養學生團隊協作的一種途徑,通過運用團隊教學模式(Team-Based Learning,TBL),將第二課堂成員分組,每組成員間互相配合、明確分工、輪流操作,可以提高成員對標本制作的興趣和成就感。在團隊協作制作標本的基礎上,還可以開設專門的解剖標本陳列室,并在課余時間定期開放,來達到加強學生對人體結構的立體感知的目的,從而幫助同學們提高學習效率。同時,在標本觀察過程中,可以積極引導學生探索思考問題,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拓展思維、擴大知識面。
  2.開展競賽活動。上文已述,在解剖學教學中需要設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來解決教學內容枯燥乏味而又相當冗雜的問題。對于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研室或學生組織可以在第二課堂中組織開展各種各樣的競賽活動,如知識競賽、標本模型識別比賽等,增加解剖學學習的趣味性,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自我展示的勇氣。
  3.舉辦學術講座。調查顯示,90.24%的同學希望了解解剖學相關的臨床知識,71.95%的同學還是希望側重于基礎知識,還有一部分同學希望了解相關前沿知識、生活知識。國外的解剖學課程一直都很注重聯系臨床,將解剖學與影像、外科等臨床學科進行縱向整合教學。因此我們可以學習國外的教育方式,組織各種各樣的講座活動來開闊學生視野,使學生及時了解人體解剖學新技術、新進展。如聘請知名學者來學校講解學科前沿知識及科技進展,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邀請醫學專家或杰出校友,結合自身實際,講解解剖學知識在臨床中的應用等。這樣既提高了教師的理論水平,又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
  4.建全第二課堂管理機制。積極引進專業的指導教師,設置科學、豐富的第二課堂教學大綱,明確教學目標,健全考核機制,完善教學監督體系,完善導師考核評價機制,保障第二課堂教學有效實施。
  5.加強第二課堂和第一課堂的聯系。第一課堂要求學生掌握的專業知識,在課后學生的實際生活中沒有被運用,這就出現了學生“會學不會用”的現象,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不夠。而第二課堂往往更加關注學生的個人興趣、愛好,并沒有與學生的專業知識相聯系。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注重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的相互聯系,注重專業知識和實際操作相互滲透、互相支撐。
  參考文獻:
  [1]孔懿.“小組學習”在人體解剖教學中的應用[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4,8(23):297.
  [2]付宇翾,鞠莉莉.第二課堂通過多元化教學方式彌補傳統醫學教育的不足[J].繼續醫學教育,2017,31(10):39-40.
  [3]李鋒.開展中專解剖學第二課堂 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素質[J].科技資訊,2011,(07):189.
  [4]于振海,王志強.淺談局部解剖學第二課堂的開展及意義[J].四川解剖學雜志,2010,18(01):73-75.
  [5]楊興文,葉明,羅廷喜,薛亞忠,王峰,李鋒,朱有才.淺談第二課堂在解剖學教學中的作用[J].四川解剖學雜志,2010,18(02):53-54.
  [6]Rizzolo LJ,Rando WC,O'Brien MK,etal.Design,imple-mentation,and evaluation of an innovative anatomy course[J].Anat Sci Educ,2010,3:109-120.
  [7]Michaelsen LK,Sweet M,Parmelee DX.Team-based learning:small group learning's next big step[M].San Francisco CA:Jossey-Bass.2008:1-99.
  [8]徐曉煒.發揮第二課堂功效 促進大學生全面成長成才[J].科技風,2018,(23):55.
  [9]肖春茍,鄒錦慧,邱錦輝,周星平,陳秀琴.通過開展第二課堂活動促進學生對人體解剖學的自學習[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4,(08):16-17.
  [10]趙云鶴,楊桂姣,呂華,閆八一,和榮麗,劉成芳.開展解剖學第二課堂教學的探討[J].基礎醫學育,2011,13(06):514-51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94875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