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標準下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要達成語文教學的目標,就需要全面改革教育教學,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關鍵詞】新課程;語文學習;興趣
新課程標準下,教師要改變教學方式,用多種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一、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努力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民主、融洽的教學環境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思考、馳騁想象、敢于表達、敢于創新的首要條件。如何為學生創設一個寬松的思維空間呢?首先,教師要放下“架子”,走到學生中間,拉近與學生的心理距離,尊重每一位學生,使他們感受到人格上的平等和教師的平易近人。其次,教師的語言應該盡量生活化,在不影響知識科學性的前提下,以通俗易懂、親切、溫和的語言,善意、真誠的微笑,讓每個學生都感受到教師的信任與期望,產生學習的動力。再次,只有在民主的課堂上,學生才敢想、敢說、敢做,才能使學生產生自主探求的心理愿望,只有在有疑問、有爭論的課堂上,才能激活學生自主思維的火花。如果教師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也就等于從一個方面激活了學生學習的內驅力。
二、根據學生的差異。學習內容也應有所不同
在教學中,教師可根據個人的需要、愛好、基礎甚至性格,來選擇學習內容的水平、難度、進度、教學方式、教學風格與考核方法,真正做到“量體裁衣,度身訂做”。只有學習者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可心合意地、心情舒暢地學習,才更容易做到學有所樂、學有所得、學有所成。我們要本著“激活學生學習內驅力,讓學生覺得學習是無比快樂的”這一出發點,來調整學習內容,比如:增加聽說訓練的分量,補充快速閱讀等也是非??扇〉摹?
三、充分運用現代教學媒體,結合教學內容,引發教學情境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動才能心動,心動才能思發。喚起學生感情的共鳴是語文教學中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的一個重要手段。在課堂教學中,一方面對飽含感情的文章教師應“披文入情”,以富有美感的語言深深敲擊學生的心靈,使學生獲得美感,達到以情動人的效果。另一方面則是要準確、生動、細膩地挖掘教材本身的情感因素。
四、語文教師要善于改良。變換學習形式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教師應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依據大綱要求,遵循“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原則。因此,在教學中,根據教材編排體系,按照層次不同的學生水平,因人而異、因材施教,挖掘學生的智力,培養創新精神。在教學《故鄉》一文中,先安排學生課前預習、查字典,掌握詞語再記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課堂之內,采取個別朗讀、集體誦讀、教師范讀、導讀方法;其次要求學生選擇自己的學法,或研讀、或品析、或列表比較、或邊思邊練,學法不強求一致。如:學生采取列表格形式,將20年前后的閏土、楊二嫂和我進行比較,為什么造成這樣的變化。教師再介紹課文寫作背景、時代現實,最后讓學生共同找到原因:這是由封建社會的制度造成的,通過這樣的教學過程,既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又提高了學生語文的整體水平。
五、改進評價制度
教師應從目標上進行反思,在方法上進行嘗試,在評價制度上進行大膽的創想,要合理安排和利用教材內容,大膽嘗試新方法,并適時適當地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過程、學習成果等進行評價,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及時發現并糾正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心理障礙,尊重相信每個學生,講求工作策略和教學藝術。其次,不能單純以考試論“英雄”。教師正確評價學生,就要樹立多規格多門類、多層次的人才觀,多給學生一些積極的評價,充分發揮和肯定學生的閃光點。教師的評價會對學生起導向作用,甚至影響學生一生的發展。實踐證明,賞識通向成功,抱怨導致失敗,教師要學會賞識學生,對學生實行多元的發展性的評價,減輕他們的壓力,讓他們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展示自己,尋求發展的可能。
要注意評價的全面性,我國的教育方針是要求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不僅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還要重視學生的智力和品德等各個方面。因此,在對學生進行評價的內容中,既要包括學習評價,也要包括能力評價、思想品德評價、體質健康評價、審美能力評價、勞動技能評價等多方面內容。既要肯定成績,又要指出不足,更不能以偏概全,以成績的優劣對待一個人。
六、挖掘教材智力因素。激勵創造性思維
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需要以創新意識為前提,以全面素質和創新為基礎,以良好的環境為條件。教師在備課時,要有意識地挖掘這方面的因素,如:哪些知識學生已經掌握、哪些尚未掌握、哪些不易理解,我們應采取什么樣的措施,如何降低坡度,怎樣設計提問。通過問題把學生的思維閘門打開,以怎樣的問題給學生留點余味,讓學生的思維繼續深入下去,使用什么樣的教具和電教手段,使思維更形象,還要精心設計發散練習,進行一題多解、一題多問、編題等。
人類在進步,科技在發展,我們每位教育工作者都應該更新觀念、放開手腳、大膽探索,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在實踐中學習、反思總結,新課程之路漫長而修遠,需要我們不斷為之探索,為未來的經濟發展提供人才支持和知識貢獻。要努力探究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規律、途徑和方法,使一批又一批充滿創新能力的人才步入社會,使我們的社會不斷充滿生機和活力。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9915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