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方法探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閱讀教學屬于較為重要且教學難度較大的教學內容?,F階段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傳統的教學模式及教學方式存在一定的不足及缺陷,無法很好地吸引學生的閱讀學習興趣及積極性,學生在單一及枯燥的閱讀教學過程中缺乏自主閱讀及思考的機會,導致學生的閱讀學習效率低下,不利于學生綜合語文素養的培養。因此,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開展有效的教學顯得尤為重要,群文閱讀屬于近年來越來越提倡的一種閱讀方式,能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為了分析初中語文群文閱讀的教學方式,筆者針對群文閱讀的教學意義及作用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方法
群文閱讀主要是指群文閱讀教學,屬于閱讀教學過程中一種突破性的教學模式,一般是指教師及學生圍繞著一個或多個議題選擇一組類型的文章,圍繞著議題開展的集體閱讀及構建,最終達成共識的一個閱讀學習過程。群文閱讀對于單元整合較為強調,強化以課內文本為主,增加學生的課外閱讀,激發學生的閱讀積極性,促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學生的綜合語文素養。
一、 初中語文教學中群文閱讀的教學意義及作用
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開展群文閱讀具有較為積極的意義及作用,教師指導學生開展群文閱讀主要在閱讀大量文本信息的基礎上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及閱讀水平。在群文閱讀的教學過程中大量的信息閱讀屬于基礎及前提,通過群文閱讀能轉變以往課堂教學過程中單一及枯燥的單篇閱讀教學形式,計劃性及針對性地彌補學生閱讀量不足的問題,提高學生的整體閱讀效率。其次,通過群文閱讀教學還能提高學生的閱讀學習效率及閱讀教學效果。群文閱讀的教學過程中,學生能根據同樣類型的文本從不同的角度篩選、提取及總結閱讀信息,最大程度上提高學生閱讀能力、文本理解能力及閱讀水平。教師還可以通過群文閱讀的訓練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引導學生掌握閱讀技巧。最后,通過開展群文閱讀的教學還能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傳統的閱讀教學過程中學生處于被動接受閱讀知識的狀態中,缺乏獨立自主思考、探究及學習的機會,導致學生閱讀興趣下降、閱讀習慣無法得到很好的培養。通過開展群文閱讀能引導學生自主閱讀學習、主動融入閱讀文本中進行思考及探究,加上群文閱讀教學過程中選擇同一選題及多個閱讀視角的方式能最大程度上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及思維習慣,鍛煉學生的閱讀能力,最大程度上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水平。
二、 初中語文的教學中群文閱讀的教學方式
(一) 合理選擇群文閱讀文章,確定群文閱讀的篇目
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合理地選擇群文閱讀的文章,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及學習需求出發,遵循科學合理的原則為學生選擇難易程度合適、能促進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提升的閱讀材料,還可以通過向學生推薦課外閱讀書籍的方式增加群文閱讀的題材,拓展學生的閱讀范圍。選擇群文閱讀文章的過程中對篇目進行確定、以學生的閱讀興趣作為基礎,根據課程教學需求選擇文章。在語文教材中每一個單元都具有自己的主題,如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主要是由《阿長與〈山海經〉》《老王》《臺階》《賣油翁》《駱駝祥子》等文章組成,教師可以從這些文章中出發選擇議題開展群文閱讀。其次選擇貼近學生生活、激發學生興趣的文章作為群文閱讀的篇目。如《駱駝祥子》這一篇文章屬于小說節選,學生對于這一類題材的文章接觸并不多。教師可以結合學生喜歡的互聯網,要求學生以自主學習的方式在網絡上搜集與《駱駝祥子》同類型的文章引導學生進行群文閱讀。最后結合課程實際的教學需求選擇群文閱讀的文章,選擇與文章相同的反映社會現實的文章展開群文閱讀,分析不同文章中小說寫作的不同語言特點,最大程度上提高群文閱讀的效率。
(二) 采用創新的教學方式開展群文閱讀,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在初中語文的群文閱讀教學過程中,群文閱讀可以分成上下行式及平行式兩種,上下行式主要是指一篇文章帶多篇文章的群文閱讀模式,要求選擇的多篇文章圍繞著一篇重點文章開展教學;而平行式主要是指文章的重要程度基本相當。教師在群文閱讀的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上下行式的教學方式展開相應的教學。如在進行《駱駝祥子》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選擇與其類型的文章如《活著》《夢里花落知多少》等,以《駱駝祥子》作為中心進行仔細的講解,其他兩篇小說大略地講解一下,主要可以分成三個層次:首先在課堂的導入環節交代社會背景及具有特色的社會現象,引導學生思考這一社會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其次,要求學生大致地回憶小說的主要情節,并以“人力車夫祥子三起三落的社會經歷”作為議題開展群文閱讀,通過引導學生在課前預習對文章進行大概的閱讀,提出問題:其他兩本小說中的主人公與《駱駝祥子》中的祥子有著哪些相同的社會經歷及不同之處。由此引出全文,并在三篇小說中找出與《駱駝祥子》中描述的祥子悲慘人生相同的場景。引導學生對比相同之處,促進學生深入閱讀文本中進行積極主動地思考及探究,達到提高閱讀教學目的的效果。
(三) 在群文閱讀中適當地設置問題,并全面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
在初中語文的群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在學生閱讀之前通過設置問題的方式引導學生主動融入閱讀文本中進行思考、探究及解答,方便教師結合學生的解答評價學生具體的閱讀效果。學生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根據實際的閱讀文本內容及閱讀經驗開展相應的邏輯思維,最后利用相應的語言進行表達,促進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及思維意識的提高。此外,教師在學生完成群文閱讀之后還應開展相應的客觀及綜合性的評價,重視對學生閱讀過程進行評價,肯定及表達全面準確理解文章內容的學生,引導及指導理解能力較差的學生,采用學生自評、學生互評及教師評價等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綜合評價,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幫助學生認識及反思自己在群文閱讀過程中的不足及缺陷,繼而進行針對性的改進及完善,促進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效率的提高。
三、 結語
在初中語文的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認識到群文閱讀教學的意義及作用,通過實施合理選擇群文閱讀文章、采用創新的教學方式開展群文閱讀及在群文閱讀中適當地設置問題,并全面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等多元化的課堂教學措施培養學生群文閱讀的積極性,促進學生閱讀學習水平的提高,培養學生的綜合語文素養,優化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結構。
參考文獻:
[1]欒力娜,許采娟,周博.群文閱讀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以朱自清《春》為例[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8,No.429(7):114-115.
[2]李元本.新課標背景下的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淺談[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17,36(10):132-133.
[3]袁愛國.基于任務型學習的群文閱讀——《新聞閱讀》教學設計[J].中學語文教學,2017,25(9):65-69.
[4]金志燕.讓學生的心靈在“群文閱讀”中飛揚——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初探[J].都市家教月刊,2017,13(10):219.
[5]黃鳳萍,王順德.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的實踐探索[J].新課程(下),2017,26(2):45-46.
[6]楊磊.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的組合選文策略[J].中學語文,2016,11(3):9-10.
作者簡介:
段萍,甘肅省蘭州市,蘭州市第六十六中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51111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