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小學語文群文閱讀的教學方法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群文閱讀是新課改理念大環境下,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又一創新教學方式。在語文閱讀中使用群文閱讀的方式進行教學,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閱讀效率,培養學生的良好閱讀習慣,同時對于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和思考能力培養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本文主要從現階段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入手,探索小學語文群文閱讀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方法
群文閱讀是新課改大環境下出現的一種云閱讀教學新方式。群文閱讀教學法將閱讀教材和生活實際聯系在一起,有助于全面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一、現階段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學生閱讀效率低下
受到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在進行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過于注重對于閱讀答案和閱讀技巧的教授,而忽略了對于學生閱讀方法和閱讀習慣的培養。學生從一開始沒有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沒有掌握高效閱讀的方法,閱讀長篇文章抓不住重點,閱讀效率極其低下。
2.學生缺乏閱讀興趣
小學語文閱讀授課方式單一,教學內容死板且不貼近生活實際,導致學生在進行閱讀學習的時候感到無聊和乏力,對閱讀失去了天然的興趣,而僅僅將閱讀當作一種考試工具來學習,學習效率自然低下。
3.學生課外閱讀量不足
學生的閱讀興趣不佳,導致學生課外閱讀量大量減少。加上信息時代,手機的普遍,學生在自己課余時間喜歡在手機上消磨時間。男生喜歡打游戲,女生喜歡看電視劇、刷抖音。加之學生的課余時間被許多課外輔導班和特長班充斥,學生課外閱讀量幾乎為零。
二、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方法
1.創設閱讀情境,營造課堂氛圍
一個好的課堂氛圍和一個有趣的課堂形式是閱讀課堂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教師在進行教案準備的時候就應該在制造課堂氛圍方面花一點小心思做好準備。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和網絡便捷的資源將這堂課的群文閱讀主題下相關的圖片,作者背景以及視頻等準備好并且在課堂開始的時候給學生展示,營造濃厚的課堂氛圍,有效調動學生積極性,從而提升閱讀課堂的效率。
例如:在進行《曹沖稱象》《坐井觀天》《大禹治水》等故事性的群文閱讀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在網絡中找到關于這幾則故事的圖片,并且將這些圖片做好拼圖和美化。放在PpT的首頁,讓學生在課堂一開始就眼前一亮。同時,教師也可以選取其中的一個故事,例如選取曹沖稱象的故事,找到相關的講故事音頻,隨著圖片一起播放,播放到曹沖遇到困難的時候就停止,給學生制造一個故事懸念——曹沖如何用船稱象?以此調動課堂起氣氛,激發學生的好奇心。
2.布置闖關任務,引導學生自主閱讀
教師在進行群文閱讀教學時候,由于課文閱讀的數量由之前的一篇變成了多篇,因此教師應該考慮如何將這個閱讀文章內容有趣得串聯起來,并且巧妙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自主閱讀。教師可以通過任務闖關的方式進行串聯,從而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索,積極闖關,進而提升學生群文閱讀的效率。
例如:在進行有關狐貍的文章,如:《狐假虎威》《狐貍分奶酪》《狐貍養雞》的文章教學時,教師可以給每一篇文章布置一些闖關任務,并且將文章之間巧妙連接,如教師可以將狐貍養雞的故事放在第一個,先給學生們講解狐貍養雞第一話的故事,給學生們制造一個故事結局的懸念——狐貍最后會吃掉雞嗎?讓學生帶著疑問繼續往下閱讀。當學生閱讀完第一個故事之后,教師可以布置相關閱讀任務——狐貍為什么不吃了雞?這個故事中的狐貍是一只怎樣的狐貍?學生做完任務后,教師可以串聯下一篇文章《狐貍分奶酪》,那么狐貍吃不了雞了,聰明而狡猾的狐貍又該想什么辦法來維持生計呢?下面請同學們閱讀《狐貍分奶酪》的故事,找到這個任務的答案。
通過這樣的任務引導方式,可以巧妙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充滿好奇心,并提升學生的閱讀效率和信息獲取的能力,同時,也能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
3.開展讀書大會,帶動學生閱讀交流
學生的群文閱讀教學不應拘泥于課內閱讀,教師應該多多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以課內閱讀為主,課外閱讀擴充為輔,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的閱讀素材,提高閱讀效率,并且訓練自己的思維能力,陶冶情操等等。
因此,教師應在課堂之外的時間多舉辦課外群文閱讀的閱讀大會。會上包括集體讀書和讀書交流兩部分。大會讀書按照閱讀書籍的類型進行分類:詩歌散文為一個組別,國內經典名著為一個組別,國外著作為一個組別。不同興趣愛好的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閱讀領域,和自已有相同愛好的學生一起閱讀,并且花時間進行讀后討論交流思想,交換自己的讀后感,增長知識的同時,也可以豐富自己對于這本書的理解和體驗,從而帶動整個班級的學生進行閱讀,讓學生愛上閱讀。
結語
總而言之,小學群文閱讀是語文閱讀教學中一個具有時代創新性的教學方法。也是新課改大環境下符合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目標的一大教學實踐型模式,值得廣大語文教師探索和應用。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9915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