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姚會萍
摘 要:由于小學生思維方式不成熟,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擾,難以接受新的知識。傳統“滿堂灌”的英語教學模式很難吸引小學生,甚至會使其產生厭倦心理。
關鍵詞:故事教學法;小學英語;教學策略
英語的學習情況對學生的未來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這就要求教師重視學生學習興趣,采取合適的教學方法。故事教學法就應運而生,結合了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接受能力,為小學英語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意義
小學生正處于天真爛漫的階段,喜歡聽故事、講故事、解讀故事。一個好的故事可以引導學生學習故事中優秀的精神與文化,進而讓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行為習慣。小學教師可以巧妙利用故事教學法作為導入環節,可以讓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率。同時故事教學法也豐富了英語課堂教學內容,讓學生在故事中學習更多的英語知識,擴大了學生的英語知識面。在故事教學法的應用中,小學教師可以將所教的英語知識插入故事中,有利于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學習到相關的英語知識。
二、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應用的原則
在小學英語教學時,教師運用故事教學法,應該堅持以學生為主的原則。教師應該精心選擇故事,選擇與學生年齡相適應的故事,并且根據不同年齡段進行適當調整。教師應采取不同的英語實踐活動,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要堅持故事的豐富性與啟發性原則,選擇各種各樣的故事,不能拘泥于教材內容,在英語教學的過程中,要用故事激發學生的推理能力和知識的想象能力。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創作故事,鍛煉學生的創造力和語言運用能力,堅持保證故事教學的豐富性和重復性相結合原則,這就要求教師在給學生講故事的同時,要有邏輯地、有序地進行調整。特別是英語語法、詞匯要在故事中多加重復,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教師要引導學生用故事思考,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此外還要堅持故事情感滲透原則,通過故事實現教學目標,引導學生感悟其中蘊含的人生哲理。
三、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英語中的應用策略
?。ㄒ唬├糜腥す适伦プW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傳統灌輸式英語教學中,沒有凸顯學生的主體性地位。這也抑制了學生的天性,讓學生很難在英語學習中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由此教師應該利用故事教學法,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創造相應的故事情境,使枯燥的英語知識變得生動有趣,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教師可以借助有趣故事,提高學生詞匯的掌握程度,可以播放故事的趣味錄音,潛移默化地提高小學生的聽力和記憶能力,促進學生英語綜合水平的提升。
例如在學習小學英語“At the zoo”這一節課時,教師可以預先準備兩只手偶,一只又高又瘦的長頸鹿,一只又胖又矮的小豬。一邊用手偶表演,一邊編寫故事“Today, the animal kingdom is going to hold a beauty contest...”,并用漢語再說一遍,讓學生根據教師介紹的動物特征讓學生猜測動物,選出最喜愛的動物。再讓學生同桌之間進行對話練習,在語境里理解“It's tall/short/fat”的語言功能,再讓學生運用“It's+adj.上臺描述喜愛的動物。由此借助故事教學法,點燃學生的學習激情。
?。ǘ├霉适陆虒W設計問題,強化推理意識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應該加強與學生的互動,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故事,活躍課堂氣氛,選取一些有啟發性的有趣故事,啟發學生思考。用夸張的肢體語言來吸引學生,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內容,還可以用多媒體設備,利用音樂、圖片、視頻等方式,讓故事變得更加趣味橫生,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要慎重選擇故事的內容,選擇的故事要與學生的年齡和思想相一致。根據故事情節設置難度適中的問題,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同時教師也要在故事教學中滲透學生的情感教學,讓學生思考故事的背后隱藏的價值,如地域文化、人文素養和實踐訓練等,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教學中必須科學地遵循“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來設計故事教學過程,引導學生與學生之間相互交流,共同討論和分析問題,給學生足夠的時間進行思考,提出的問題難度要與學生當前的學習能力相適應,讓學生在不斷思考中掌握英語知識,感受到英語學習的無窮魅力。
例如在學習小學英語“Happy birthday”這一節課時,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生日蛋糕的圖片,并編寫故事如下“Today is my birthday...”,并用“How many...”的句式詢問學生,圖片中蠟燭的數量,帶了學生一起數,讓學生會讀、會說“one、two、three...”等數字,同時教師可以補充一些中外過生日的不同文化現象,加深學生學習印象,提升學生的英語綜合素質。
?。ㄈ├霉适录訌妼W生整體感知,注意英語思維的培養
在閱讀故事之前,教師要讓學生抓住故事中的關鍵詞,再讓學生在反復聽,模仿標準的英語聲調,掌握單詞發音,加強連續閱讀的基本技能訓練,由此讓學生獲得故事的整體感知,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通過聽故事,來猜測故事中蘊涵的道理。借助豐富的表情和手勢、圖片、物體等,幫助學生理解更多的英語知識。最后教師要通過語言、音樂、圖片等視聽結合,使學生對整個故事有一個全面、生動的理解,介紹各種有趣的故事,使學生在課堂上保持積極的思維。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結合故事內容,安排一系列拓展性任務,使學生以完成任務為目標,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或小組交流解決問題,鍛煉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與故事的內容,引導學生掌握更多的表達方式,可以借助故事教學法,讓學生可以了解更多的中外文化,不斷開闊學生的視野,增加學生對西方文化的了解??梢砸肷钪械墓适?,模擬生活語境滲透英語知識,幫助學生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也可以在課堂上模擬一些真實的故事,讓學生思考問題的解決辦法,掌握運用英語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此外在閱讀故事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嘗試自身講故事,這也有利于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讓學生以復述的形式,向家長或者同學講述故事,切實培養學生語言應用能力。營造仿真語境解釋生詞,讓學生通過聯想加強對英語單詞的記憶。在學習名詞時,可以用圖片、實物或簡單的筆畫來呈現生詞,加深學生英語記憶。 例如在學習小學英語“It's warm today”這一節課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播放“The wind and the sun”英語小故事,引導學生在故事中明白風與太陽的不同做法,啟發學生思考背后蘊涵的道理,并讓學生掌握warm、hot、cool等單詞,再讓學生以角色扮演的形式,扮演北風與太陽,介紹自身扮演的角色特點,加強學生對單詞的理解與記憶。最后教師可以讓給學生布置北風和太陽的簡化圖的課后作用,讓學生描繪出故事情景,再讓學生在旁邊標志相應單詞,加深學生的英語記憶。
?。ㄋ模┲匾暪适聦嵺`探究活動,發展英語關鍵能力
在當今社會,英語口語教學越來越受到重視。由此小學教師要自覺加強學生的口語教學活動。教師可以利用影視故事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優化學生的口語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教師可以采取小組合作的形式,讓學生運用口語對話練習進行生動的表演,進而讓學生在參與中得到口語鍛煉的效果。在故事表演活動中,讓學生通過扮演不同的角色。教師也可以利用故事中的圖片或小動物的玩偶,來啟發學生,讓學生將圖片中反映或想象的內容與英語聯系起來,給學生提供練習口語的機會。教師應該不斷鼓勵孩子們復述故事,這種方法有助于培養學生口語能力。讓學生根據所學的語言內容進行重組,形成連貫的語言表達。教師還可以借助一些游戲活動幫助學生理解故事。此外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編故事,鍛煉學生綜合寫作能力。學生的寫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學生綜合英語素養的高低。小學教師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鼓勵學生自編故事,引導學生增強實踐積極性,提高表達能力,促進學生綜合寫作能力的提高。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討論教材的主題,讓學生共同構思故事框架,最后形成一個完整的故事,培養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促進學生綜合英語寫作能力的發展。教師也可以合作讀圖、寫故事等教學活動。通過給學生提供寫作內容,讓學生相互配合,彌補學生語言積累和生活經驗不足的弱點,讓學生覺得有東西可以寫,英語寫作也很容易。教師可以加強看圖寫作訓練,讓學生根據圖片講述故事,再讓學生寫一篇小短文。教師可以先給學生呈現圖片,幫助學生從單詞開始,先收集與圖片相關的單詞,然后用這些單詞與圖片對話或用圖片造句,再將句子組織成短文,不僅操作簡單,而且對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非常有效。
例如在學習小學英語“How tall are you”這一節課,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詢問身邊人的身高、年齡等,并讓學生共同編一個小故事,派出小組代表來用故事介紹組員,教師可以在一旁引導學生,用“How tall are you?”“How heavy are you?”,通過編寫故事,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加深學生之間的感情。
四、 總結
教師運用故事教學法可以有效地引導學生學習英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師要營造良好的故事氛圍,讓學生積極參與講故事、讀故事、聽故事、創編故事等實踐活動,提高學生寫作、閱讀、聽力等多方面英語能力。進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加強學生英語知識的鞏固和學習。
參考文獻:
[1]盧璐.基于小學生思維能力培養的英語故事教學提問模式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9(2):88-89+92.
[2]鄭麗紅.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J].小學生作文輔導:語文園地,2018(1):74.
[3]王愛媛.故事中的點滴教學:探究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文存閱刊,2018(16):147.
作者簡介:
姚會萍,甘肅省慶陽市,甘肅省合水縣西華池小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51406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