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說晚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毛平平
有這樣一則故事:日語學習班新一學期報名時,來了一位老者?!敖o孩子報名?”登記小姐問?!安?,自己?!崩先嘶卮?,小姐愕然。老人解釋:“兒子在日本找了個媳婦,他們每次回來,說話嘰里咕嚕,我聽著著急,希望能夠同他們交流?!薄澳衲旮邏郏俊毙〗銌??!傲?。”“您想聽懂他們的話,最少要學兩年??蓛赡暌院竽计呤?。”老人笑著反問:“小姐,你以為如果我不學,兩年以后就是六十六嗎?”
事情往往如此,我們總以為開始得太晚,于是放棄。老人學與不學,兩年以后都是七十,差別是:一個能和兒子媳婦愉快地交談,一個只能繼續待在一旁。再看一個例子――一位作品展獲得成功的畫家,在回憶他的繪畫經歷時說:“我現在95歲了,而我是在90歲時迷上繪畫的?!?
如果什么事都認為已經晚了,來不及了,那么上面的例子你又作何感想?如果每個人都不思進取,那么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發展何在?我國的建設經歷了一段彎路,使得經濟水平倒退很多。如果這時候人人都想:其他國家都已迅猛發展了,我們遠遠落后,再怎么發展也不能縮短與發達國家的距離,然后便碌碌無為地浪費生命,那我國現在豈不更落后?
其實,只要開始,就永不為晚。人生之旅中,總有一些人在某段旅途中領先,也總有一些人會走一些彎路。當你興致勃勃、滿懷熱情地從驛站中出來,忽然看見前面的背影把你美好的憧憬和夢幻占據,然后又意識到你們已經拉開了一段可望而不可及的距離時,你便開始后悔出來得太晚、發現得太遲,然后停滯不前,任憑哀傷、忌妒的陰影奪去你的光彩。這才真正叫失去啊!失去了希望,沒有了自己,便失去了廣闊、豐沛、燦爛的未來。
時間匆匆流逝,不論走著還是躺著,我們每時每刻都在接近死亡,可有人收獲,有人卻雙手空空――差別只在于你是否開始,是否邁出堅定奮斗的腳步。
開始,就有希望。
另起一行,就是第一。付出永遠不會太遲,落后又如何?走了彎路又何妨?調整姿態走回正路,重新開始旅途,把一切顧慮拋之腦后,重要的是我們還在前進,永遠不會晚!
編輯點評
主題點評
可能我們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或多或少有過這樣的經歷,準備做某件事,如:學一門新的外語,練習書法或者開始某種健身運動等等,但總在決定之后,便很快放棄。究其原因,也無外乎“太晚了”“沒有時間”“力不從心了”之類的托辭。于是這些話似乎也就成了許多人沒有勇氣或毅力做某件事的有力的借口。對此,本文的小作者卻以積極的心態針鋒相對地提出了“只要開始,就永不為晚”的觀點。這也使我想起了一個真實的故事:講的是某國家的一位中年婦女獲得全國馬拉松冠軍的事。她沒有任何背景,年輕時也沒有經歷過任何專業訓練,而且在參賽之前已經是幾個孩子的母親了。所以在大多數人看來她想拿全國冠軍簡直就是癡人說夢,但她的確成功了,原因也很簡單:只是為了要湊足孩子們上學的學費。這個故事恰好印證了本文的觀點。
本文以積極樂觀的心態來駁斥消極的處事態度。對總愛逃避困難的人提出善意的批評和建議,指出堅定信念以及付出行動的勇氣對做事情的重要作用。表現了小作者昂揚向上的人生態度和積極健康的心理素質。
選材點評
為了闡釋人生哲理,表現主題思想,文章在選材方面,首先選取了一個頗具情趣的哲理小故事來引人入勝。并從故事中展現的人生哲理引申出自己的觀點“只要開始就永不為晚”,從而文章由敘事轉為議論,為支撐論點,證明觀點的正確性。小作者從反面舉例,談“什么事都認為晚了,來不及了”的危害。最后用極富哲理性的語言歸結論點,有力地凸顯了主題思想。
語言點評
文章語言蘊藉深刻,富于思辯色彩,哲理性強。如:“另起一行,就是第一”“把一切顧慮拋之腦后,重要的是我們還在前進”“付出永遠不會太遲”既有哲理意味,又有勵志作用,可以振奮人心。
布局點評
本篇議論文采取了先敘后議的布局方式,按照敘事――論述――總結,架構成文。層次清晰,中心突出。
第一部分,敘述一個將近七旬的老人報名學習日語的故事,進而批駁了“總以為開始得太晚,于是放棄”的錯誤觀點,同時確立自己的正面觀點“只要開始,就永不為晚”。
第二部分,從反面揭示消極的處事態度對國家、民族、個人發展的危害。
第三部分,闡述自己觀點的積極意義,并對落后者、意志不堅定者提出希望和勉勵。
寫作建議
本文突出的亮點在于:一是語言富有哲理性,二是素材內容所表現出的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我們的生活不能總是一帆風順,無論面對失敗或是成功,重要的是我們能夠保持良好的心態。寫作亦是如此,你有一個健康的心理素質,你寫出的作品也能夠充滿陽光的氣息和理性的光輝。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8185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