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燭近禪遠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蕭泊零羽

  我想說的是境界。這是個大話題,但我想從小處說起,比如寂寞。
  我不認為每個人都能明了境界的高低,但每個人都可以知曉自己內心的寂寞。境界是無形的,寂寞也同樣潛伏于內心,不可捉摸。但是,它們卻又有著明顯的區別。
  我們常說,高處不勝寒。這種寒意,也是寂寞的一種表現形式。最直觀的表現,譬如登高,海拔越高,眼界越開闊,而周遭越寒冷。這是境界提升過程中難以逾越的障礙。畢竟在通往高山之巔的路途上,執著到底者終歸少數。很多人往往流連于山腰落英繽紛的美景而怡然自得,自以為陶冶了性情,尋到了歸處,而全然忘卻了原本來此的目的。當然,不能否認,在很多時候,他們是幸福的。陶醉于自我的小性情,消解了人生尖銳的鋒芒,在歲月的淺灘安營扎寨,同樣覺得別有洞天。可惜,在我看來,這種別有洞天,依然是在洞中而已,是另一種形式的坐井觀天。
  坐井觀天的人,同樣有自己的寂寞。他的寂寞在井底,而不是在井外的天地間。他時常感覺被困堵,被限制,被約束,卻又無法找到解決的途徑。他的寂寞表現得直接、外在,有具體的依附,淺顯地停留在生活的表層,風一吹,就波瀾蕩漾,卻又可以很快恢復平靜。
  而那些獨守山巔的人,寂寞卻沒有那樣簡單。他們會愈發覺察自身的渺小,面對龐大世界孤立無援,明明知道天地遼闊,卻已無法再找尋上升的途徑。或者,千辛萬苦登頂此山,卻又發現他山的巍峨。這種心境,已不止是寂寞,更有悲涼。
  真正境界高深的人,必定有著強大的內心。他的執著可以超越時間的苦難,他的熱情可以焚燒時間的沙塵。但他同時又是那般柔弱和渺小,在外貌上只是蕓蕓眾生的一員。在生活上,他沒有任何特權,必須經過柴米油鹽的侵蝕,必須躲過家長里短的糾纏,最終回歸到一顆返璞歸真的心。經過過濾之后的生活,只剩下清水和食鹽,凝練而又缺一不可。很多人的生活方式往往相反,首先過濾掉生活內在的清淡,轉而去攫取浮于表面的光鮮的油膩。那么他們對于生活的態度,也就缺少了深刻的可能。
  再如,在禪房內修行的人。必然要通過心靈的豐富來完成自身的蛻變。幾乎在所有的夜晚,陪伴他的只有一豆燭火。燈光映照著他的寂寞,但卻并不能指引他通往境界的高處。我們這個時代可以大批量流水線生產燭火,順便附贈寂寞的多種款式,可是卻無法提供整體提升這個時代厚重感的途徑。一切都被表面的符號替代了,內涵的深刻變得無關緊要。因而也不難理解這一點,當下能夠與燭為伴的人雖然不少,但是多數人依然離禪很遠?!?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864321.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