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的心靈有個完整的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李常青
摘要:由于社會的發展,婚姻觀念的變化及經濟等方面的原因,離婚率呈上升的趨勢。越來越多的孩子生活在單親家庭。因此,本文通過我對初中學生的認真觀察,發現單親家庭的學生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的問題。相當一部分單親孩子在學習適應性,情緒情感,人際交往方面存在著問題,困擾著學校和老師,增加了老師在教育和管理上的難度。更嚴重的,使老師喪失了信心。
關鍵詞:單親家庭;情緒情感;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2851(2010)04-0100-01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化和新課程的實施,要求學校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和實現學生個性化發展。所以對單親學生要進行全方位的教育,維護其心理健康,尋去適當的有針對性的教育對策,減少單親學生的心理創傷,消除他們的不健康心理,促進他們的健康成長。我發現單親家庭對孩子的教育主要有三種情況:(1)無力管教,任意遷就。(2)過渡溺愛。(3)嚴厲,簡單,粗暴。單親學生出現的自卑、自信心不足等消極情緒以及社會性發展不良,主要原因是家庭的殘缺,由于家庭殘缺他們缺乏愛,甚至感受不到愛或不懂得付出愛,由于家庭的殘缺,引起社會關系交往的缺乏,缺乏良性的物理和心理刺激。如我班的苗苗同學,自小與媽媽一起生活。媽媽是跑業務的,小學是讓她上寄宿地私立學校,雖然她是個非常聰明女孩,可媽媽總覺得自己工作太忙,不能和女兒常在一起,就在金錢上彌補孩子。有時媽媽一走兩三天,給孩子扔下200元錢。苗苗一人在家孤獨,媽媽給她買了電腦。在家上網解悶。苗苗雖只是個學生,可衣服都是幾百元錢一件,一次春節,小姨送她160多元的衣服她竟然嫌太次了。帶手機,上網聊天,交男朋友。剛上初二時,從私立學校轉到了我的班級,來了剛一個月,就和班里的同學上網聊天,并通過班里的男生認識了外校的男孩,四個男孩(來自三個不同的學校)竟然堅持天天送其回家,男孩子家離學校少則20分鐘的路程。多的達40 分鐘的路程,而苗苗的家里學校只有5分鐘的路程。在去實踐基地期間,這個女孩子偷偷把手機帶過去,中午休息,晚上睡覺時間不斷給別的男孩子打電話,發短信。并且自帶零食,不吃食堂的飯,嫌太難吃了,造成很不好的影響。當老師把她的手機,零食拿走時,竟然聯合另外兩個手機,零食也被拿走的學生說,咱們班主任管的也太多了,什么都管。我找一撥人,你倆各找一撥人,咱們揍她一頓。班里的其他同學實在看不過去,哭著去找我,說:“老師,他們太不像話了,他們破壞學校規定,竟然說出這種話?!蔽艺宜齻兎謩e進行了長談,分析了她們的所作所為給班級,給學校帶來的影響,尤其是給她們的學習及在同學們心目的形象,及人生觀世界觀的形成上的影響上進行了耐心的說服教育。且從基地回來后第一件事,與他們的家長進行了談話,尤其是苗苗的媽媽,當她認識到由于自己的管理方式給孩造成了如此大的影響,以及將來可能會有什么樣的后果,甚至會使自己可能失去這個女兒時,不僅痛哭流涕。苗苗感到了老師的真誠和關心,心中的冰塊兒開始溶解。自此之后,重新審視了自己的言行,不良行為一次都沒再發生過。在三次考試中成績逐步上升,這次期中考試經取得了全班第十名的好成績。
在教育實踐中,我們覺得對單親孩子,僅僅有“愛”是不夠的,還應該嚴格要求他們。因為,沒有嚴,也同樣沒有教育。有的單親學生校紀校規淡薄,常違紀又屢教屢犯,言行損害班級榮譽。課外喜歡三個一伙,四個一群地東游西逛,并與社會上不三不四的人搞得火熱,干些有損社會公德的事,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對于這種學生就要在愛的基礎做到有“理”、有“方”、有“度”“的持之以恒的教育。有“理”就是在曉之以理的基礎上嚴格要求,是讓他們明白,嚴要求的目的,是讓他們進步、成長得更好;有“方”是要講究教育方法,要有針對性。因為單親孩子在性格習慣、經理、環境、氣質上有所不同,差異大,所以要講究教育的方式、技巧和藝術,因人而異,發現閃光點,選好切入點,形成最佳教育方法。有“度”,就是做到對他們的要求不能過高,也不能偏低,最好逼近“最近發展區”,要善于引導,幫助他們明辨是非、真偽、善惡的能力,對他們的錯誤給予耐心的教育和幫助,對錯誤情節嚴重的要嚴肅處理,并要求其做出深刻反省,使他們明確要為自己的行為承擔相應的責任,以防由于他們的粗暴沖動而釀成不良后果。
在教育實踐中,教師應及時發現有異常的苗頭,及時跟孩子談心,了解情況之后,能及時疏導的就及時疏導。有的問題一下子解決不了,要進行更多的調查分析,考慮妥善的解決措施。離異家庭的孩子一般非常情緒化,學習波動大。用合理宣泄的方法讓單親學生傾訴心中的苦悶、委屈。父母離異的現實環境和氛圍,常常使單親學生苦悶、委屈、痛苦。用一句話鼓勵學生:把你的快樂告訴別人,你會有加倍的快樂;把你的痛苦告訴別人,你的痛苦會減輕一半。通過引導和幫助單親學生學會宣泄,找自己信得過的人(如父或母、某老師、關系很好的小伙伴或其他自己信得過的人),講出自己的痛苦和煩惱,一吐為快?;蛴脮嫘问浇o班主任或心理咨詢機構寫信或打電話,從而減輕心中的苦悶和心理壓力,使心理平衡,心情變得開朗起來。所以我們應對學生不良情緒情感進行調節。學生明明,男 ,15歲。 小學二年級父親因疾病死亡后母親怕孩子受影響,帶孩子遠離家鄉來到這個城市。希望能抹去喪失父親給明明帶來的心理陰影。他隨母親和繼父生活。我發現他很敏感,與同學在一些小事上不能和睦相處,我沒有批評他,而是親切地和他聊起家常,沉默內向的向我訴說了他的煩惱。由于他和繼父的女兒相處不愉快,覺得這個家里沒有他的親人了,連媽媽也不再是他一個人的媽媽了。我對他進行了耐心的開導。從此他開朗了許多。我也成了他無話不談的知心朋友。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9143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