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高等職業教育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進一步探討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趙志文 陳安生 羅榮鳳

  摘要:高職院校大力推行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是就業導向的需要,是新形勢下高職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解決高職教育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著力點要進一步明晰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法律地位,研究制訂符合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需要的教學方案,使工學結合有章可循,提高企業持續參與工學結合人才培養的積極性,使行業(企業)成為工學結合的主體,要把校外實訓實習基地視作高職院校的組成部分。
  關鍵詞:高職教育;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
  
  一、加強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基本內涵學習
  
  高職教育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基本內涵是,遵循職業教育基本規律,以適應現代經濟建設、產業發展和社會進步需求為原則,建立行業(企業)與職業院校密切協作、相互促進、互利共贏的機制,以著力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為根本目標的高職教育模式。《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教育部[教高(2006)]16號《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都進一步強調指出了大力推行工學結合,突出實踐能力培養,改革人才培養模式的要求。因此,高職院校大力推行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是新形勢下高職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是加快高職教育發展的根本出路。
  
  二、現行高職教育實施工學結合的關鍵和難點
  
  (一)項目驅動式
  “項目驅動式”是指校企雙方通過具體的項目作為媒介進行合作,來調整相關專業的定位和培養目標,制定和完善理論教學體系和實踐性教學體系,并在項目合作過程中完成教學培養工作。我院建筑裝飾工程技術專業依靠地方行業協會和企業做了一些有益的嘗試,校企雙方根據項目需要,互派人員到對方任教和培訓,企業為學校提供項目和學生技能學習場所,學校參與企業項目設計工作,幫助企業提高員工素質和管理水平,同時也為企業客戶提供相關專業畢業生,形成了一種互惠互利的機制,但這種模式的難點是要解決找到合適的項目。
  
  (二)訂單培養式
  “訂單培養式”是指用人單位提出人才需求標準、數量和培養期限,由職業技術院校和企業簽訂培養協議,按照企業所需能力標準進行人才培養的辦學模式。這種模式的最大優點是既滿足了企業的實際需求,也解決了學生的初次就業問題。我院鐵道工程技術專業、鐵道運輸專業等具有行業特色明顯優勢的專業采用了此模式。這種模式也備受肯定。事實上,從深層次看這種模式尚有一些問題需要解決。(1)不是所有的專業都能訂單。(2)訂30個、50個可以單獨組班,但訂10個甚至5個怎么辦?(3)人力資源消耗的期限很長,就某個企業而言,今年訂了,明年、后年不一定要了。因此,這種模式下,學校就得不斷地尋找訂單,同時要不斷地根據訂單調整培養方案,難度很大。(4)由于許多同學集中在同一單位工作,勢必限制了一部分學生的發展空間,隨之而來跳槽現象就不可避免,進而造成企業對學校的怨言,等等。
  
  (三)工學交替式
  “工學交替式”是指把學生的學習和實習分段交替進行,一個學期在學校學習文化理論知識,一個學期下企業實習。學生在實踐期間,一切按企業的規章制度執行,企業按新員工的標準考核學生,給予學生相應的津貼。這種模式實際上是項目化教學、半工半讀、訂單式等培養形式的另一種表現形式,比較適合技術含量不高并且是勞動密集型的企業。它也不適合技術含量高、牽涉到有關企業機密的崗位,其局限性類似于訂單式培養存在的問題。
  
  (四)校企融合式
  “校企融合式”是指通過將企業的培訓中心與學校的相關專業教研室融為一體,采用校企雙方交叉兼職、專業共建、師資互通、資源共享等一系列校企合作措施,共同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培養模式。但這種方式隨著時間的推移也會逐漸暴露出來一些矛盾。(1)和訂單培養、學工交替模式一樣,吸納1-2屆畢業生后企業對畢業生的需求會明顯減少,無法批量接收。(2)由集中就業引起的跳槽會令企業很頭疼。(3)自己無法接收,也就意味著為同行的競爭對手培養人才,因此,企業對核心技術、尤其是牽涉的商業機密的東西絕對是留一手,這樣學生也就無法達到實習的真正目的。
  
  三、實施工學結合高職教育培養模式存在的困難及其原因
  
  (一)進一步明晰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法律地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的頒布施行為我國職業教育的實施建立了法律依據,有力地促進了各級各類職業教育的健康發展。《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明確指出:“中等職業學校在校學生最后一年要到企業等用人單位頂崗實習,高等職業院校學生實習實訓時間不少于半年。建立企業接收職業院校學生實習的制度。實習期間,企業要與學校共同組織好學生的相關專業理論教學和技能實訓工作,做好學生實習中的勞動保護、安全等工作,為頂崗實習的學生支付合理報酬?!币环矫?,這僅是政府的規定,沒有上升到立法的角度予以明確;另一方面,此規定僅僅是要求職業院校加強與企業的合作辦學,企業的職業教育特別是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中的責任沒有得到強化。這是職業院?!皢晤^熱”的主要成因;此外,這一規定并沒有改變學校職業教育的辦學模式,只是為學校職業教育指出了合作的方向。
  
  (二)進一步提高企業持續參與工學結合人才培養的積極性
  《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明確規定:“企業有責任接受職業院校學生實習和教師實踐。對支付實習學生報酬的企業,給予相應稅收優惠?!苯ㄗh借鑒國家促進下崗失業人員的稅收激勵政策,研究出臺激勵企業參與工學結合人才培養的稅收優惠政策,提高企業持續參與工學結合人才培養的積極性。
  德國的“雙元制”職業教育是世界公認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典范,為了保證這一人才培養模式的順利實施,在德國聯邦《職業教育法》和《青少年勞動保護法》中都就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權利和義務做出了相應的規范,并通過簽訂“職業教育合同”的形式予以明確和保障,使“雙元制”人才培養模式得以持續和健康發展。
  
  四、解決高職教育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存在問題的思考
  
  (一)要充分發揮政府主導和宏觀調控作用
  根據我國的國情,要構建最優化工學結合高職教育培養模式,就必須樹立抓經濟必須抓職業教育,抓職業教育必須抓校企合作的觀念,堅持政府主導和宏觀調控作用,調動行業、企業支持高職教育的積極性,動員全社會的力量共同參與高職教育。
  
  (二)要使行業(企業)成為高職教育工學結合的主體
  使行業(企業)成為工學結合的主體(至少是利益主體)是破解“企業與學校兩張皮”問題的關鍵點和突破口。離開行業、企業的支持,工學結合高職教育模式就變成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教育部[教高(2006)]16號文件已經指出:“十一五”期間,國家將在重點專業領域選擇市場需求大、機制靈活、效益突出的實訓基地進行支持與建設,形成一批教育改革力度大、裝備水平高、優質資源共享的高水平高等職業教育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因此,行業(企業)也照顧全局,從長遠的、發展的觀點去正確對待合作辦學。我院各專業自2007年制訂人才培養方案起就實施由行業企業全面參與全過程制定培養模式,職業崗位群及知識能力體系和課程設置工作。
  
  (三)盡快研究制訂符合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需要的教學方案,使工學結合有章可循
  教學方案(教學計劃)是組織實施教學的依據。無論是中等職業教育的“2+1”模式,還是高等職業教育的“2.5+0.5”(“2+1”)模式,必須對現有教學方案(教學計劃)進行解構,然后重構“工學結合教學方案(教學計劃)”。我院按照工學結合對人才培養模式、教學方案(教學計劃)進行了一些探索,對課程設置的功能和作用進行重新評估與明晰,按照現有教學場所(學校或企業)和地方經濟對接,明晰課程的作用(為什么要設置)、課程的內容(學什么)、知識積累與技能形成序列、課程實訓實習的實施主體(在學校實施還是在企業實施)等明確各專業所面向的崗位(群),以保證工作與學習的真正結合,避免工學互不關聯。我院“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實施的是“443”人才培養體系,“建筑裝飾工程技術專業”實施的是“123結構的人才培養模式”并制定了“331模塊化課程體系”。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95176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