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德國高等職業教育的社區服務模式探討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汪全勝

  摘要:德國高等職業教育的社區服務模式建立的理念基礎是德國確立的“終身學習”之政策,作為傳統的高等職業教育要配合“終身學習”政策實施的需要而將其功能拓展到社區,直接面向社區居民開展補償教育、職業能力培養、學習能力、轉崗培訓等服務。這樣一種模式在課程設置上比較靈活,教學范式倡導“雙元制”。為實現德國高等職業教育與社區教育的結合,德國政府出臺一系列的規章制度提供保障。
  關鍵詞:高等職業教育;社區教育;雙元制;制度措施
  
  一、德國高等職業教育社區服務模式的理念基礎
  
  德國高等職業教育最早可追溯到德國20世紀初設立的國民高等學校。但發展相對緩慢。近代德國洪堡確立的新人文主義的大學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德國職業教育尤其是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德國經濟發展所需要的技術性人才、應用型人才短缺,加之原有中等職業教育層次低,學生畢業后知識不能滿足社會要求。因此,當時聯邦德國許多行業缺少高級技術人才。為了解決中高級技術人才的短缺問題,1968年,聯邦德國各州通過了《聯邦德國各州統一專科學校的規定》,規定各州把工程學校與其他經濟管理、社會管理、設計和農業等高校職業教育合并,建立高等??茖W校。1976年的《聯邦德國高等教育結構法》把高等專科學校提高到與大學及大學類高校同一層次上,為高等??茖W校的發展提供了法律制度保障。在現代德國,行政管理高等??茖W校、職業學院、高等專科學校構成了德國高等職業教育的體系。1976年和1985年聯邦議會通過的《德國高等教育法》進一步確認了高職高專教育是聯邦德國高等教育的一種類型,并明確規定了其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
  將高等職業教育的功能拓展到社區,或者說將高等職業教育與社區教育的結合,應當歸結為德國“終身學習”理念與政策的確立。這種理念與政策的確立最早可追溯到20世紀70年代。1970年,德國教育審議會制定的《教育制度結構計劃》就明確指出,終身學習是社會、科技與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并提出了終身學習的原則。進入90年代,德國政府又大力推進終身學習的理念。在《未來的教育政策:教育2000》中,聯邦議會不僅強調發展繼續教育的重要性,同時還將其具體擴展為教育的第四領域。1994年,德國聯邦議會提出《聯邦法令規章與全國擴展繼續教育成為第四教育領域基本原則》,再次明確繼續教育是國家“第四教育領域”。1998年提出的《終身學習的新基礎:繼續擴展為第四教育領域》繼續延續以前的政策,并且將繼續教育的拓展與合作作為國際交流的政策。德國聯邦教育與研究部在1998年發表了《知識社會的潛力與層面教育過程與結構的影響》報告書,根據報告書,德國終身學習的發展政策與未來趨勢有以下方面:①促進與歐洲及國際的教育交流合作;②發展自我導向的終身學習;③構建現代化的虛擬學習環境;④開展學習科技與學校網絡教育。2000年聯邦議會提出的《全民終身學習:擴展與強化繼續教育》明確表示,全民終身學習是未來德國教育發展與革新的主要目標,進而提出了許多關于推動終身學習與拓展繼續教育的策略。至此,德國的終身學習的理念與政策已經基本形成。在德國,高等職業教育是指完成第一階段學業或從事職業工作后,繼續或重新進行學習的過程,是終身教育的主體構成部分。正由于高等職業教育所承載的“終身教育”功能,又由于高等職業教育機構的普及與擴張,從而成為德國社區教育的主要的與重要的載體。
  
  二、德國高等職業教育社區服務模式的功能體現
  
  德國高等職業教育的最早法律規制是1969年8月聯邦德國頒布的職業教育的基本法,即《聯邦職業教育法》,1981年又頒布了職業教育的配套法《聯邦職業教育促進法》,現行的職業教育法是2005年4月1日頒布并實施的《聯邦職業教育法》,是對以上兩部法律合并并加以修訂而成。根據該法第l條的規定,聯邦職業教育包括職業準備教育、職業教育、職業進修教育以及職業改行教育。確立每項教育的具體目標。“職業準備教育的目標,是通過傳授獲取職業行動能力的基礎內容,從而進入國家認可的教育職業的職業教育?!薄奥殬I教育旨在針對不斷變化的勞動環境、通過規范的教育過程傳授符合要求的、進行職業活動必需的職業技能、知識和能力(職業行動能力)。它還應使獲得必要的職業經驗成為可能?!薄奥殬I進修教育應提供保持、適應或擴展職業行動能力及職業升遷的可能性?!薄奥殬I改行教育應傳授從事另一職業的能力?!?
  如果說,將德國高等職業教育的社區服務模式的功能歸結為以上四個方面又不全面,在德國承擔高等職業教育的機構不同,承載的功能也有差別?,F行德國高等職業教育的實施機構主要有:(1)國民高等學校,它是德國規模最大,影響也最大的成人教育、終身教育的高等職業教育機構;(2)工會高等職業教育機構。德國工會的兩大總協會德國工會聯合會(DGB)和德國職員工會(DAG)掌握著大部分的成人及高等職業教育機構。(3)企業高等職業教育機構;(4)宗教高等職業教育機構;(5)高等學校。按照《高校框架法》的規定,大學及其他高校機構有義務承擔高等職業、成人教育。(6)函授大學。
  德國各類高等職業教育機構的社區服務功能,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一)補償教育的功能,即使進入職業生涯前未能達到某種學歷和資格的從業人員,通過高等學校、電視學校、廣播院、函授大學等實施的高等職業教育得到補償。
  (二)適應性繼續教育的功能,即通過繼續教育,使勞動者掌握的職業能力保持在最新的水平上,以適應不斷變化與升級的職業要求。
  (三)橫向拓寬職業技能的功能,即增加與原有職業技能同一水平的另一種職業技能,以加強就業的安全性。同時為職業晉升提供一定的可能性。
  (四)升級教育的功能,即幫助在職人員承擔某種在知識、觀點、智能等方面要求更高的職業,從而改善職工現有的業地位。
  (五)轉業(崗)培訓的功能,即對從事某種職業的人進行另一種與原職業技能不同的新的職業訓練,以使其具備轉業資格。這項培訓主要是針對失業者的培訓,通常培訓的時間為一年。
  (六)恢復職業能力的教育功能,這是幫助那些因某些事故或疾病所造成的身體、智力或心靈損害,因而失去正常工作和生活能力的人重新進入職業生活的一種職業教育。
  
  三、德國高等職業教育社區服務模式的教學過程
  
  在基本理念上,德國高等職業教育的社區服務模式強調兩個面向,即“面向學員,面向生活?!薄懊嫦驅W員”是指教學中以學員為主體,具體體現在:①在進行教學規劃時要考慮學員的先決條件,使其先決條件同學習要求相符合;②學習過程中要考慮個人的主觀條件和社會經歷;③學員在課堂上要求扮演積極的角色,以自控的方式獲得知識。教師從講課者變成學習助

手,激發學員學習的動機,養成和提高成人的自學策略?!懊嫦蛏睢笔侵附虒W要聯系實際生活,從高等職業教育教學單純追求知識習得的工具理性主義轉向追求學員個體的充分發展。學習內容、學習過程、學習方式等都要與實際的生活世界相結合,尤其要注重學員實踐能力的培養,教學要以學員的能力發展為目標。
  在教學范式上,德國高等職業教育倡導“雙元制”。德國高等職業教育的“雙元制”成為德國職業教育的特色,也使得德國高等職業教育享譽世界?!八^雙元制職業教育,就是指一方面接受職業教育的年輕人要在職業教育企業或跨企業的培訓機構里學習相應職業的實踐性知識和培養從業能力,另一方面要在公立職業學校接受普通文化教育和職業專業理論教育?!痹趯嵺`操作中,有不同的實施方式。一般來講,在職業學院實施的雙元制教學方式是這樣的:在進行企業實習工作之前,學生需要接收大量的理論培訓,職業學院將職業相關的理論內容與學習方法和復雜的實際課題結合在一起。學生在職業學院以企業實踐內容作為課程學習的基準,通過學習掌握職業技能。學生一般每周在企業里接受3-4天的實踐教育,在職業學院每周接受1-2天的理論教育。雙元制高等職業教育模式在德國取得很大的成功,并進而引用到社區的職業教育與培訓上來。因為高等職業教育的社區服務定位不同,高等職業教育的教學范式也有差別,雙元制職業教育一般是在拓寬職業技能、轉崗培訓上發揮作用,一些類型的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范式靈活。
  在課程設置上,因不同類型的高等職業教育機構而有著差別,如雙元制職業學院的課程設置,重在職業技能的培養,所以課程的設置圍繞技能的培養,具體體現在課程結構上的寬基礎、課程內容的實用性、課程編排的整合性、課程比例上的實踐性等。當然,在社區服務上,可能要考慮社區的人居情況、職業類型、課程需求等,設置靈活的一些課程。以德國國民高等學校為例,“它提供的課程豐富多樣,達到了無所不包的程度。在課程數量上,1965年,德國的民眾高等學校開設的課程只有77837個,1975年也只有195546個,而1984年達到334993個。20世紀90年代,民眾高等學校每年舉行講座、學習班和報告會約30多萬次。課時超過950萬?!钡聡膰窀叩葘W校通過不同類型的教學活動來滿足學習者不同的學習目標;適應本地實際需要的課程;系統的標準課程(國民高等學校證書學習);參加正式組織的國家級水平考試;具有當地模式特點的教學;按學習者意愿與需求采用的教學方法等,學習的過程由學員來定。因此,德國高等職業教育拓展到社區,既發展了高等職業教育,又為社區提供了滿足它所需要的終身學習的需求。
  
  四、德國高等職業教育社區服務模式的制度保障
  
  德國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乃至德國高等職業教育到社區的滲透。都有著一系列的國家立法及州立法的保障。早在1925年,德國技術委員會就頒布法律,規定實施職業義務教育。1968年,聯邦德國各州通過了《聯邦德國各州統一??茖W校的規定》,規定各州把工程學校與其他從事經濟管理、社會管理、設計和農業等高等職業教育學校合并,建立高等??茖W校。1969年,聯邦德國公布了《職業教育法》,對職業培訓及國家用于職業教育方面的投入作了詳細規定。1969年聯邦通過的《勞工促進法》規定了職業教育關于大部分經費來源、進修設備和推動建立進修機構方面的方針。1972年頒布的《企業憲法》也促進了職業繼續教育的發展。該法規定,職業技術教育是勞資雙方的利益,企業必須予以資助。1972年通過《企業基本法》對企業實施職業培訓做了規定;1972年通過的《實訓教師資格條例》對職業教育的教師資格做了嚴格規定。1981年又出臺《職業教育促進法》對聯邦、各州、企業等對職業教育的促進所應承擔的義務。1976年頒布的《高校常規法》規定,大學有義務積極參與繼續教育的活動。一些大學相繼成立了“校外講座中心”及“繼續教育中心”,通過這些機構來實施高等職業教育以及成人教育計劃。1976年,聯邦議會通過《聯邦德國高等教育結構法》,把高等??茖W校提高到與大學及大學類高校同一層次上。另外,聯邦還制定了《勞工促進法》、《遠距離教育保護法》、《繼續教育/成人教育法》等法律法規對高等職業提供制度保障,同樣,聯邦各州也在自己的立法權限范圍內制定大量的法律,保障高等職業教育社區服務模式的形成與實施。當然,從具體制度上,有兩個方面值得強調:
  
  (一)高等職業教育的社區服務模式的管理體制
  德國聯邦、州及地方在高等職業教育事業中表現出多元化的管理特點,以州的管理為主,聯邦則多方參與,地方負責具體事宜,三級權力互相滲透,共同促進高等職業教育事業的發展?!堵摪畹聡鴳椃ā分幸幎ㄖ莸墓芾砺毮転椋骸柏撠熎胀ǔ扇私逃?;頒發成人教育證書,負責一些高校的成人教育管理以及某些政治教育與職業教育?!甭摪畹墓芾砺毮荏w現在:“負責學校以外的職業培訓,制定高校成人教育發展策略,制定遠程學習課程的保護性條款,負責政治教育的研究和實驗性成人教育項目,負責成人教育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包括與歐盟的合作)”?!堵摪畹聡鴳椃ā芬幎?,州主要負責學校內部事務,地方主要負責學校外部事務。地方根據本地區的具體情況,制定成人教育的發展計劃,開辦各種職業教育學校、圖書館、網絡課程培訓等。當然,在各州高等職業教育管理的協調上以及聯邦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戰略與規劃上,聯邦擁有一般原則的立法權。
  
  (二)高等職業教育的社區服務模式的經費投入
  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離不開經費投入,沒有合理的經費投入,高等職業教育就無從發展。德國高等職業教育向社區滲透,離不開經費的支持。那么,德國高等職業教育的社區服務模式的經費投入有怎樣的制度保障呢?我們前面說了,德國聯邦甚至各州通過一系列的立法將高等職業教育的服務于社區的經費投入做了規定。德國高等職業教育經費具有多種籌措渠道,如參加者繳費、承辦機構出資、企業投入、聯邦或州的補貼等。企業內的員工教育往往由雇主自行籌資;私立高等職業教育機構則通過參加者繳費來滿足經費需求;如果參加高等職業教育是為了職業深造;參加者可以獲得免稅。另外,多數得到公共認可與資助的高等職業教育機構對某些弱勢群體,如大學生、失業者,提供費用減免。聯邦或州政府對于高等職業教育的資助主要采取補貼或免稅的方式進行,而高等職業教育機構也可以向聯邦或州提出辦學項目的經費申請等。
  我國這幾年高等職業教育也得到了蓬勃發展,國家也采取多項政策措施對高等職業教育給予扶持,但我們認為,我國的高等職業教育還有很大的拓展空間。德國的高等職業教育的社區服務模式給予我們有益的啟示,我們進一步將現行的高等職業教育拓展到社區,服務于社區的職業培訓、技術推廣、學歷教育等方面。在城市,依托職業學院、高等學校等高等職業機構開展社區教育服務;在農村要探索建立農村社區教育中心、鄉鎮電大等方式拓展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空間。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95176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