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高等師范院校分子生物學教學改革探討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劉勇 姜雙林 王榮

  摘 要: 分子生物學是高等師范院校生物學的核心課程。為了提高分子生物學的教學質量,滿足生物學專業21世紀人才培養的要求,必須加快課程教學改革的步伐。本文從選擇教材、大綱改革、教師培養、教學模式的改革等方面,對分子生物學教學改革作出具體的分析。
  關鍵詞: 高等師范院校 分子生物學 教學改革
  
  分子生物學是高等師范院校在生物學、生命科學、基礎醫學等學科開設的核心課程之一。本學科理論研究深,前沿性強,不但是生物學研究與教學的基礎課,而且廣泛應用于生物實驗的各個領域。分子生物學主要研究蛋白質、核酸等生物大分子形態、結構及其相關性與變化規律的學科。分子生物學的理論體系演變發展步伐很快,也對高校的教學與科研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高等師范院校的教學與一般高校不同,在科學研究與科學教育的同時還肩負著培養教師的任務。因此,各學科在教學過程中,不僅僅要把知識傳授給學生,還要讓學生掌握研究方法與教學技巧。高等師范院校在教學中更要重視學生知識的傳承轉向能力的培養。我國很多的高等師范院校都在推行教學改革,在分子生物學教學方面如何聯系科學發展的實際應用與理論教學是高等師范學院在分子生物學教學改革方面所要研究的課題。高師院分子生物學教學改革實踐要做好以下幾點。
  1.選好教材,加強專業英語教學
  教材是學生學習與教師備課的基本資料,分子生物學在市面上的教材有很多,由于分子生物學的知識涵蓋面廣,不同的教材編寫的側重點不同。其中趙亞華老師編寫的《分子生物學教程》,陳啟民等主編的《分子生物學》,朱玉賢等主編的《現代分子生物學技術》在大學比較常見,這些都比較適合本科教育。各種各樣的教材要求老師在選擇教材時要根據時代發展特點、師范學校辦學風格來綜合考慮。很多學校在未經開會探討的情況下,根據個別人的觀點來購買教材,這是不合理的。在選教材方面也不能一味求新,新同學沒有專業基礎,選擇既理論基礎深厚,又能反映分子生物學新進展的教材是有效教學的前提。
  分子生物學是門基礎理論與科技前沿結合緊密的學科,在大學推行雙語教學的今天,選擇教材也應該搭配一本外文教材。開設一門分子生物的專業英語是必要的。如果師范院校學生的專業英語水平提高了,當走向社會,對提高我國的基礎教育水平也有很大的幫助。在外文教材的選擇上,各高校一般選擇Gkarp的Cell and Molecular Biology,Robert Weaver的Molecular Biology,P.C.Turner的Molecular Biology。教材的選擇也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選擇與中文教材近似的外文教材,不能脫離實際,否則不但起不到提高學生專業英語水平的目的,反而會嚴重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教學大綱的革新
  進入了二十一世紀,教學設施已經有了明顯的改善,很多學校仍然沒有擺脫舊的講學模式,經常是教師在講臺一味照課本或者講義講課,學生拼命地記筆記,有的老師甚至省去了板書。有的學校的多媒體教學設施甚至成了迎接教學評估的形式。這樣的現象在高等師范院校更嚴重。在課程內容安排上,不僅要做到重點突出專業性,而且要與其他課程結合穿插,與生物化學、微生物遺傳學、遺傳學、基因工程等課程相互滲透、相互聯系。在課堂上要把多媒體教學作為主要教學手段,可以制作課件,也可以留下幾章讓學生自學制作,課件可以在下課后拷貝給學生。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可以避免學生上課只顧記錄筆記,而不注重聽課與理解的傳統教學弊病。老師在編寫課件時還要做好與教育學理論的結合,并配合視頻、圖片、新聞等形象的、有時代感的元素,與學生互動。比如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染色體結構、原核生物的轉錄、DNA的復制、蛋白質的合成、基因克隆等,用形象的圖片與視頻效果要比看教材好得多。
  3.加強教師的定期培訓
  高等師范院校肩負著培養教師的責任,所以師范學校的教師既是老師又是學生。教師在教書育人的同時還要加強自身的學習,不但要學習專業知識,而且要加強教學方法與水平的學習。教學改革在現實層面首先改革的是教師,加強對教師的專業培訓,提高政治思想水平,強化對教師的科學管理,這些都是高等師范院校要重視的。分子生物學領域知識更新快,發展迅速,而且分子生物學最突出的科研成果一般都發表在外文期刊上。教師提高英語水平與計算機應用水平,加強隨時關注分子生物學領域發展動向的意識,并將本學科相關的新概念、新思路和新成果等內容引入課堂,給學生提供一些能夠接受的,難度適中的文獻,可以與學生一起開闊視野、一起提高。另外,教師人格與教學風格對學生影響也很大,不但能影響到學生對分子生物學的理解,而且能影響到學生以后的教學風格的成型,注意語言與修養的培養,也是高等師范院校在教學中要注重的。
  4.改革教學模式,強化實驗教學
  在繼承傳統的教學方式嚴謹的優點的同時,在課程上到一定階段,學生對分子生物學有所了解后,在教學方式上可采取課堂討論等互動教學方式,同時將新知識、新進展作為專題讓學生自己研究了解,并作出總結在課堂討論。互動式教學可以將分子生物學理論細分,讓學生分組作深入探討,以提問回答的形式由老師引導完成學習,徹底改變傳統教學模式枯燥的特點。
  高等師范院校教學改革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也是培養優秀教師的前提,不僅體現在分子生物學課程中,而且涵蓋了教學的各個方面。不斷地改革意味著不斷地突破,這樣才能培養出符合時代要求的教師。
  
  參考文獻:
 ?。?]諸葛強.改進《分子生物學》教學效果的探討[J].中國農業教育,2004.3:37-38.
  [2]劉新光.多方位改進研究生的分子生物學技術理論與實驗教學[J].廣州醫學院學報,2001,19,(1):75-76.
  
  2010年高等學校省級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重點項目“‘師范―應用―研究’三型并重的創新型生物學人才培養體系研究”,項目編號:20100639;一般項目“高師院校分子生物學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項目編號:2010064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96582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