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對中學生思想教育的影響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黃曉鐘
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并稱三大教育,寬是教育這一系統工程中的基礎工程。父母與子女接觸時間最多,影響涉及面最大,可以說,家庭就是一所學校,家長是子女的終身教師,家庭教育的狀況關系到子女的成長,關系到民族的前途和命運。正如一位名人所言:“國民的命運,與其說操在掌權者手中,倒不如說是握在母親手中?!辈谎远?家庭教育是至關重要的,尤其對中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而言,影響重大。
但是,家庭教育又有很強的科學性和藝術性,在教育子女的過程中,父母的心理素質、品德素質、思想素質、文化素質起著重要作用。許多家長有良好的愿望,但缺乏科學的方法和有效的經驗,而僅憑親子之情,嚴格要求是不夠的。因為,當代初中生的心理、生理特征變化大,知識水平和知識能力已有很大提高,處于青春發展期,而這一時期是人的一生非常重要的過渡時期,也是最有生氣的時期,他們中的不少人在師長、父母的指引下,正在了解社會,認識世界,也在尋找人生的真、善、美。這時期正是人生觀形成的時期,他們正處在人生道路的“十字路口”。如果家庭教育能夠順應其身心發展的規律,關心、愛護、幫助他們,使他們在這時期既長身體,又長知識,并學會做人的基本道理,那么,他們就能順利地度過青少年期,以堅實的步伐走向成年。相反,如果教育失誤,則會導致不堪設想的后果。許多調查材料表明,青少年時期是個體初犯錯誤的高峰期,犯罪年增長率達20%-30%,比其他任何年齡段的犯罪率都高。
青少年階段是教育的重要階段,孩子們接受的教育和訓練如何,政治思想覺悟如何,文化和身體如何,將影響他們的一生,關系到我國基本勞動后備力量的素質和現代化建設事業的成敗。所以家長切不可把培養教育子女的事看成是家庭的私事,以為可以管,也可以不管,愛怎么管就怎么管。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告誡家長:“你們應當記住你們生養和教育子女,不僅僅是為了父母的愉快。在你們的家庭里,在你們的領導下,成長著未來的公民,未來的實業家,未來的戰士。如果你們處理無方,教育不出好的人來,那么,由此所得的痛苦,不僅是你們的,而且是許多人的,是整個國家的?!贝嗽挾嗝粗锌隙松钏佳?。
然而,隨著社會的進步,獨生子女的增多,望子成龍的強烈愿望也逐步滲透在某些家長教子成才的實際行動中,但由于傳統觀念和家長素質等因素的影響,還存在著種種家教弊端。尤其農村中的家教弊端為最甚,如在家教內容上,一些家長重養輕教,重智輕德,重知識輕能力;在家教方法上,一些家長重言教輕身教,重服務輕自理,重封閉輕開放,還存在諸如溺愛、放任、粗暴、專制等不良家教作風。其影響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家長的溺愛、放縱對中學生思想品德的影響。有的家長千方百計地滿足子女的物質欲望,有的想方法設法免除子女應該履行的各種家庭內外義務,有的極力寬容和袒護子女的缺點、錯誤。這種狀況尤其反映在獨生子女和在家中居最小的子女身上。由于家長的溺愛放縱,致使子女養成自私任性、放肆蠻橫的性格,在家是“小皇帝”,在外是“小霸王”。一旦個人欲望得不到滿足或受紀律的約束時,他們就任性胡來,不服管教,威脅老師,甚至離校逃學、出走,嚇唬家長。
(2)家庭教育方法不當的影響?,F在部分家長普遍傾向重養輕教、重智輕德,只注意學習成績的高低,而忽視做人的基礎教育,重物質輕思想,盡量滿足子女物質欲望,忽視思想品德和良好習慣的培養。在教育方法上,有的父母意見不一致,教育不協調,有的嘮嘮叨叨引起子女反感,尤其突出的是簡單粗暴、“恨鐵不成鋼”式的打罵教育,使子女產生逆反心理,為避免打罵養成說謊習慣,有的難以忍受粗暴教育方法的而逃離家庭,為了不吃皮肉之苦而浪蕩于社會。
(3)家庭忽視或放棄管教子女。城鎮雙職工家長,或是農村中外出經商、打工的家長無暇顧及子女的教育,有的父母雙方或一方經常出差,或常駐外地經商,打工的早出晚歸,對孩子照顧不周。有的家長由于平時與子女關系不好而放任自流,聽之任之,有的家長甚至厭惡子女而放棄教育責任,也有的因工作時間特殊,長期都不與子女談上一句話,更談不上教育。這樣一來,有的學生一旦變壞,而家長不易發覺,長此下去可能惡習日深,難于教育。
(4)家風不正,父母不良行為的影響。有的家長思想素質較差,沒有志向和理想;有的家長性格暴躁,舉止粗魯,動輒惡語傷人;有的家長作風不正,有兩性之過;有的家長行為不端,酗酒,賭博,甚而拉孩子下水……凡此種種,無異于以行動教唆子女,使孩子長期受到影響,從而養成種種惡習,嚴重者直至走向犯罪。
(5)家庭不和或父母離婚殃及子女,給學校教育造成影響。這種學生由于家庭失去平衡,得不到家庭溫暖,缺乏正常的家庭教育,從而產生心理問題,如厭學情緒嚴重等,容易接受外界的不良影響。
總之,作為教育基礎工程的家庭教育,其對中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的影響是重大的。家庭教育要針對中學生思想活躍,精力旺盛,富有朝氣,具有強烈的進取心和好奇心,敢于探索,勇于實踐的特征,以科學的方法和藝術性的潛移默化,幫助他們從小立大志,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社會道德觀念,對個人興趣、志向和理想與社會需要的關系等問題認真思考,增強他們的社會責任感,把個人志向和理想同社會需要、國家的發展統一起來,并且教會他們明白只有腳踏實地,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艱苦奮斗,堅持不懈,才能逐步實現自己的志向和理想,惟如此,才能真正把當代的中學生培養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為祖國振興、人民富裕、現代化建設順利實現作出貢獻的有用之才。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9762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