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群文閱讀教學策略探微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群文閱讀課堂閱讀教學的補充與延伸,教師要精心設計群文閱讀教學,科學引導學生開展群文閱讀,讓學生學習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養成習慣,激發興趣,提高閱讀能力,發展語文思維。筆者從如何實現以上目標進行教學策略的探究。
關鍵詞:以點帶面;求同存異;讀寫交互;閱讀實踐
群文閱讀是指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以閱讀多篇相關文章為主要形式的閱讀方式。群文閱讀以多篇文章閱讀為形式,閱讀資源更加豐富,閱讀思維更豐富是其最顯著特點。群文閱讀不是普通的多篇文章的閱讀疊加,而是把多篇文章按人文內涵組合在一起,深入文本內部,關注文章的表達形式、內部結構、核心觀點和承載信息。為此,教師要精心設計群文閱讀,科學運用教學策略,才能使群文閱讀更好地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發展。具體來說,群文閱讀要具找準切入點,搭建群文閱讀橋梁,以點帶面,提高閱讀效率;群文閱讀要求同存異,發展學生思維;群文閱讀還要突破單篇靜態閱讀現狀,凸顯群文閱讀優勢,讀寫結合,培養學生閱讀興趣。
一、找準切入點,以點帶面,搭建群文閱讀橋梁
群文閱讀要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必須要尋找群文之間的關聯作為切入點,搭建起多篇文章之間的橋梁,起到以點帶面的作用。那么群文閱讀過程中,多篇文章的關聯點有哪些呢?
1.相同主題群文閱讀。引導學生圍繞同一個主題展開閱讀,通過同一主題文章的閱讀,掌握該類主題文章的閱讀方法。如: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教育科學研究所遵義市 “智慧園丁新課堂—大型兒童閱讀教學觀摩研討會”活動中,袁淑芹老師以“與龍共舞”為主題,引導學生以通過閱讀探究中國傳統“龍”文化為目標,組織學生開展與龍相關的文章的群文閱讀,從閱讀中去學習掌握閱讀方法。
2.同類體裁群文閱讀。教師以同一體裁為關聯點,將群文按照小說、散文、詩歌等進行組合,以某一篇文章為輻射點,展開同體裁閱讀,把握該類體裁閱讀的閱讀特點與規律。再以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教育科學研究所遵義市 “智慧園丁新課堂—大型兒童閱讀教學觀摩研討會”活動為例,張學偉老師選取《三國演義》中描寫關羽、曹操、諸葛的相關片段,讓學生閱讀,通過學習小說的寫作手法,學習揣摩人物形象,在此過程中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和能力。
3.語言風格閱讀,就是將風格相似或者相同的多篇文章組合起來,通過群文閱讀,把握該類文章的語言特點與藝術魅力,強化學生語言品味的意識。
4.寫作方法閱讀,就是將寫作方法相同的文章進行組合,如將運用對比的多篇文章組合起來,強化學生對對比寫法認識與運用等。群文閱讀的關聯點不是一成不變的,教師要根據語篇的特點,根據教學目標,靈活地抓閱讀關聯點。
二、求同存異,充分發展學生思維
不僅進行在同文閱讀,發展學生求同思維的同時,還要善于引導學生求異,提升文章閱讀感悟能力。小學生群文閱讀要著眼于語文思維發展。群文閱讀中,求同存異將有助于進一步發展學生語文閱讀思維,提升學生閱讀能力。
求同巧拓展。求同思維是基于多篇閱讀文章的相同點,進行巧妙的拓展閱讀,實現從單篇到多篇的拓展,從課內到課外的延伸,從單篇到單元比較等。求同思維打破傳統閱讀形式單一,學生不能舉一反三,語文閱讀思維不靈活的局限。求同巧拓展不僅有助于拓展學生閱讀視野,也有助于學生強化相同文章閱讀思維發展,更加全面深刻地把握同一類型文章閱讀。
發展學生閱讀思維。求異謀深入。文章閱讀要深入,不僅要尋求文章之間相同點,更要善于尋求多篇文章之間的不同點,求異是對求同的深入,將有助于學生進一步品味文章,做到點面俱到。教師在引導學生求異過程中,不僅要善于從面上求異,探求多篇文章在整體上的不同之處,更要善于引導學生從點上求異,通過點上求異,分析文章局部的不同,發展學生同中求異的閱讀思維。
三、讀與寫兩足交互,使閱讀走得更快
語文教學要發展學生聽、說、讀、寫等綜合能力,這就需要教師將這幾者的訓練有機融合起來。指導學生通過群文閱讀,對文章的主題、寫作方法、文體等形成鮮明的認識,并將閱讀感受與體會及時轉化為實際能力,寫是一種有效的手段。這樣,學生將讀與寫結合起來,做到讀寫相長,互相促進,引導學生在群文閱讀的過程中,養成寫讀書筆記、讀書心得等習慣,將閱讀感受與收獲及時記錄下來,強化閱讀成果。
四、豐富載體,激發興趣
積極開展閱讀實踐活動,以此為載體,打破傳統閱讀時間與空間局限性,豐富學生的閱讀內容,激發學生閱讀興趣,讓學生養成閱讀的習慣,從而實現自身的發展。如開展閱讀比賽,激發學生竟讀意識;設置讀書角,通過外在環境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借助讀書節活動,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等。目前,不少小學生都擁有手機、平板電腦等,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微閱讀,打破靜態紙質閱讀模式,使學生通過微閱讀,將群文閱讀過程中獲得的感受進行有效互動,促進學生閱讀素養提升。
總之,群文閱讀作為一種新型閱讀方式,具有自身獨特優勢,教師要精心指導群文閱讀,使之成為課堂閱讀教學的有益補充與延伸,為學生語文學習奠定基礎。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7301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