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繪融合 開啟暖心之旅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用一種溫暖的方式走進孩子的內心,激發道德情感,實現繪本與品德課程的無痕對接。在教育的過程中,把繪本與品德教育相結合,巧妙地把“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這個“精神內核”揉得細細的、碎碎的,由學生自己慢慢咀嚼、品味,讓品德課堂鮮活起來。
品德教育 繪本故事 道德 情感 主題活動 課程
【中圖分類號】G6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02-0049-01
品德課堂的教學內容和形式相對固定,容易令低年級學生產生困倦感,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何提升品德教學的時效性?什么樣的形式才能觸及孩子的心靈?下面,筆者以一年級學生繪本閱讀與品德教育相結合為例,談談筆者的認識。
1.入學教育,繪本助力
從幼兒園進入小學,生活環境和學習方式發生了巨大改變,孩子們難免產生入學焦慮,甚至是恐懼。由此可見,讓新生盡快適應學校生活,體驗到上學的樂趣將是新生入學的首要任務。以一年級上冊第1課的《開開心心上學去》為例,教材呈現了生活問題的情景,有些學生性格內向、膽小,不敢主動與人交往,一旦發生小摩擦或小矛盾,往往不知道怎樣解決。有一位學生就是這樣一個有嚴重入學焦慮的孩子,總擔心上學會挨欺負,抵觸情緒很強烈,家長送上學也成了老大難問題,基于以上原因,我選擇了《小烏龜富蘭克林上學去》《大衛上學去》等繪本,讓孩子在聽故事的同時,看到自己的身影,我們借助故事里的人物給予孩子安慰,鼓勵學生主動交往,獲得愉快的心理體驗,進而喜歡上學。而問題的癥結在于引導孩子將內心的孤獨感轉化為主動與他人交往的動力,盡快融入班集體。
2.交往之初,繪本護航
當學生初步完成新入學的角色適應后,會很自然地與周圍人交往。以一年級上冊第二課的《拉拉手,交朋友》為例,通過教材中的繪本呈現了生活問題的情景,引導學生認識到交友中的禮貌問題。故事旨在喚起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起共鳴,以實現對交友問題的具體指導,幫助學生學會交朋友。
兒童的社會性主要包括同伴交往、師生互動和心理健康等,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我選取了適合一年級的繪本12本,分為三種不同的“愛”,即長輩對晚輩的愛,同伴間的愛。
其中,學生自讀放在中午餐后時間,讓學生盡量了解繪本的內容及其所表達的情感,然后我們與孩子展開討論,討論的內容主要圍繞該繪本包含的主線和中心思想,鼓勵孩子表達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引起孩子的共鳴。孩子的表演和創造則主要放在每周三“我和繪本有個約”中進行,如故事角、木偶劇場等,討論結束后我們還可以進行讀寫繪、制作愛心卡片等。
3.節日儀式,繪本引領
一年級學生好奇心強,對于節日文化有積極的探究欲望,以一年級下冊第15課《快樂過新年》為例,通過交流,引導孩子認識到春節與元旦這兩個節日的區別,將美好的情感寄托于賀卡的制作之中。當他們的童言、童語、童畫、童真、童趣、童心躍然紙上時,學生會有一種成就感。展示多樣的節目習俗,將傳統新年的習俗穿插在繪本故事中,借繪本故事《團圓》講述了一個農村兒童的新年故事,其中暗含了很多傳統習俗,如春節回家和親人相聚,除夕包餃子,正月里走親訪友、拜年等,讓學生體驗“中國年”的特色,引導學生學會參與集體活動,幫助學生體驗一種儀式感,在集體生活中感受節日的喜慶氛圍。在強而有力的精神感召下,在節日文化的熏染下,道德觀念的種子被悄然播入心田、簌簌萌發……
4.品德之路,繪本相隨
繪本是最美妙的種子,把最美好的東西帶入美麗的童年,看到孩子融入集體,歡聲笑語,我興奮不已,打開孩子的心門,利用我們班級微信公眾號“犟龜教室我與繪本有個約”,每天晚上我們的耳朵都在繪本故事中慢慢地沉睡……
小小的繪本里,竟藏著大大的世界。于是萌生了一些想法,打算舉辦犟龜教室品繪樂園,邀請家長帶領繪本故事進課堂,實現親子共讀,從讀繪本,繪本續編。在“犟龜教室我與繪本有個約”里啟動“親子共讀”的活動,加上評論,讓孩子們獲得繪本滋養!在精彩的繪本引領下,給孩子耳濡目染的體驗式德育,通過繪本的情感帶動,增添學習的興趣,提升學生思想品德境界,在潛移默化中樹立理想。
5.結語
孩子的心是柔軟的,恬靜的,他們都希望得到家長的疼愛、老師的喜歡、同伴的歡迎,而那些看似淡漠的孩子更是如此?;蛟S他們只是在嬰兒時期缺少應有的關愛而將自己武裝起來,套上一個堅硬的外殼,回避大家。不論面對怎樣的孩子,我們當老師的要用一顆更加炙熱的心去感化他們,以書暖心,以情熔心,幫助他們剝去外殼,綻放出鮮嫩的綠芽!這趟“暖心之旅”讓我們的品德教室創造屬于我們的奇跡!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00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