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歷史材料分析題錯誤來談解題技巧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從2008年實施新課程以來,材料分析題上失分較為明顯。此類試題的發展呈現材料來源廣、信息量大、設問角度活、考查功能全、能力要求高的趨勢外,還有就是學生沒有掌握一套實際有效的解題方法。下面筆者就結合江蘇卷部分材料分析題,來談一些自己的認識和看法。
關鍵詞 歷史材料分析題 解題技巧
中圖分類號:G633.5 文獻標識碼:A
1十來年命題共同特點及展望新課程下歷史命題趨勢
縱觀高考試卷的主觀題,都以豐富的史料為試題情境,轉變歷史試題的考查功能,淡化對知識點本身的過于關注,突出考查學生對材料信息的釋讀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由引導學生對教材的關注轉向對課標的關注,由簡單記憶教材上的基礎知識轉向對歷史信息的理解和問題的解決。
2材料分析題錯誤盤點
筆者結合學生容易出現的問題,以高考典型試題為例,盤點一下學生在解答材料分析題中常見的一些錯誤。
2.1難以從材料中獲得有效信息
在材料中使用了大量的歷史史料來激活原本枯燥的題干,很多問題答案也基本是從材料中直接提取,但是部分學生卻無法從這些史料中獲取有效信息。
例1:16年江蘇卷第23題(節選)1946年,美國和蘇聯兩國外交官向各自政府提交了研究報告,對政府的外交政策以及兩國間的“冷戰”產生了影響。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美國駐蘇大使館代辦凱南向美國政府提交了8000字的“長電報”。電文中認為,克里姆林宮對世界事務的認知根源于蘇聯傳統的不安全感。為了求得安全,他們從未考慮與對手達成妥協,而是要將對手置于死地。凱南還將蘇聯描繪為一個專制傳統早已與意識形態強制相整合的國家,因而它認為外部世界是敵對的。美國必須把對付蘇聯放在美國對外政策的首位。
請回答:據材料一,概括凱南“長電報”的主要內容。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長電報”中提到的美蘇已由戰時盟友變為“對手”這一變化產生的原因。
【錯誤盤點】抓住材料中“蘇聯傳統的不安全”、“不考慮與對手達成妥協”、“把對付蘇聯放在美國對外政策首位” ”等關鍵詞語,可以得出蘇聯的外交政策根源。第二小問原因,結合所學知識,兩極格局的背景從意識形態、國家利益、社會制度的角度得出原因??梢哉f,此題的一半答案在材料中,只要能夠準確、有效的提取出來,基本可以算是解題成功。部分學生,要么是離開材料,自由發揮。
2.2審題不清導致出現偏差,以及答案組織的不夠完整
審準題干是解答材料分析題關鍵的一步。在題干中命題者設計一些限制條件,如限制詞、考查內容、解題要求等等。在審題的過程中,要全面抓住這些限制條件,才能明確解題思路,正確答題。
例2:16年江蘇單科第21題(節選)歷代王朝的商業政策蘊含著一以貫之的經濟思想,也會因時代變化而作出調整。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漢文帝變“抑商”政策為“惠商”政策。下令“開關梁,弛山澤之禁”。這些措施實行后,出現了“富商大賈周游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的隆盛局面。人民可以進入山澤自由樵采、捕撈,以補助生活。但文、景時期,抑商政策中之“市井之子孫亦不得仕宦為吏”的規定一直未取消。
請回答: 據材料一,指出漢文帝“惠商”政策的做法和成效。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戰國至漢文帝統治前“抑商”政策的主要目的及其經濟后果。
【盤點錯誤】此題主要考查歷史基礎知識的再現再認能力。在學生答題過程中,審題中的失誤主要有以下方面:沒有全面把握題干中的限制條件,例如問中,有“戰國至漢文帝統治前”時間限定語和“成效”程度限定語,列舉的事件既要是在這個時間段內,又要是評價較高的。
3如何做好材料分析題
“史實的考查,永遠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內容之一”。材料分析題雖然較以前有很大的變化,但對基礎知識的考查卻沒有改變。這就要求考生在復習的過程中打好基礎,對基本的歷史時間、史實、概念和結論等內容要有準確的記憶。
在此基礎之上,掌握一定的解題方法也是必要的。就材料分析題來講,筆者歸納了四步解題法,即審題、讀題、鏈接、作答。
審題就是審讀設問。明確問題要求是做好材料分析題的前提。審讀設問包括:該題中有幾個要回答的問題、每個問題的具體要求是什么、問題與問題之間有什么關聯等等。只有搞清楚了這些問題,才能帶著問題去分析材料、更有針對性地去解答材料分析題。
讀題就是讀懂材料。這是作好材料分析題的基礎。一般情況下材料應看三遍,第一遍看完后,大體了解時間、人物、事件等基本內容:第二遍看后,對材料進行簡單處理。找出材料的重點地方。以便從中提取有效的信息:第三遍重點看,即結合前后設問有重點地細看材料,理解材料與設問之間的關系、材料與材料之間的關系。閱讀材料時除了正文之外,還要特別注意提示性文字和材料出處。
鏈接就是建立材料與教材及相關知識的關系。這是解答材料分析題的關鍵。首先將材料所反映的內容與教材相關知識進行聯系,判斷出材料所反映的歷史時期或歷史事件。該內容在教材中是怎樣論述的,據此而確立答題的大方向。其次將材料與熱點問題聯系。尋找熱點問題和教材的關聯點,從而將教材內容與熱點結合起來。
答題就是精心作答。首先注意答好第一問。作答一定要細心推敲,力求全面準確。接下來要注意設問分值。每個設問后的括號里都有一定的分值,分值大,回答要詳盡一點;分值小,回答要簡省一點。最后要注意的是分析的完整性、層次性和答案的簡明扼要。
作者簡介:徐寅冰(1980— ),男,漢族,陜西西安人,本科,中小學一級教師,現就職于江蘇省黃埭中學,研究方向:歷史課程與教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72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