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養成,建立高效課堂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培養具有創造意識的人才,已成為教育中的一個重要課題。在音樂教學中要把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放在首位,并且留給學生創造的機會與空間,為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供條件與空間,在學生獲得音樂知識的同時,盡可能的發揮自己的創造才能,在教學當中,可以通過不同的實踐方法來調動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關鍵詞 音樂教學 培養 學生 創造性思維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1讓學生創造性的理解音樂形象
在課堂上,我發現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能夠知道節奏的快、慢,也能簡單感受到樂曲所表達的情緒,但是對于更深層次的內容領會就不夠多了。為了讓學生能多作品有更深刻的內容。我決定把理解樂曲的過程交給學生自己,讓學生主動的去探索樂曲的意境,融入作者的思維。
課前,布置任務讓學生自己收集有關上課內容的資料。資料收集的過程本來就是一個探索的過程,學生在這一過程中能獲得相關的知識,初步了解作品的內容。有了對音樂作品的初步了解,在上課時就避免了老師在上面不停的說,而學生在下面“一頭霧水”的情況。而由于每個人通過對作品的了解,又產生了自己新的想法,所以每次的課堂討論也總是特別的熱烈;同學又會在這些談論中對作品有更深入的了解,產生更深刻的想法……不斷的深入,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
其次,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通過圖片、視頻等,讓學生對音樂形象有深刻的體會。如:在欣賞《草原放牧》這一課時,在課前我就給大家介紹了蒙古族的風土人情,并播放相關的視頻加深同學對蒙古族的了解。我們大多數同學沒有去過蒙古,對他們的生活方式完全不明白,甚至不能理解他們為何要牧羊。通過這些視頻,使他們對蒙古有了更多的了解,也更能想象蒙古人的生活。
再次,通過音樂活動,充分啟發學生的想象力。還是欣賞《草原放牧》這一課,這是琵琶協奏曲《草原小姐妹》第一部分。樂曲的主題清新活潑,充滿活力,并具有濃郁的內蒙民間音樂色彩;節奏輕活潑,具有舞蹈性,表現了兩姐妹在草原放牧歡歌跳舞、天真爛漫的快樂情景。在欣賞前,我簡單介紹了草原小姐妹龍梅與玉榮的故事,并要求學生在欣賞完后將他們心目中草原小姐妹的形象和她們放牧的畫面用筆畫下來。學生聽到這個作業后都十分興奮,在欣賞的時候都非常認真,希望能聽到與眾不同的東西。聽完后,他們紛紛把自己的感受畫在紙上:有的同學畫的是一望無際的草原;有的同學畫的是兩個小姐妹在跳蒙族舞;有的同學畫的是大群大群的牛羊;有的同學畫的是小姐妹騎在馬上追逐打鬧…… 通過這次的作業,活躍了課堂氣氛,啟發了學生的想象,并將學生的想象正確的引導到對樂曲的感受中,有助于學生的理解,加深了學生的記憶。學生對這種自己參予的創造行為熱情非常高,使他們對原來不喜歡的民族民間音樂、古典音樂有了重新的認識。要注意的是,由于每個人的觀點與理解能力有很大區別,聯想出的內容也不會相同。加之想象本身又是一種再創造,對音樂的感受就會千變萬化,所以當我們遇到這種情況時,不應該否認學生,因為音樂的理解沒有對錯之分,而應該正確鼓勵和引導學生,盡可能地發揮他們的想象能力來進行創造,利用音樂的形象來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從而使他們的創造思維得到培養。
2讓學生在音樂課堂上創造性的開展活動
我認為音樂課堂是給學生的一味調味劑,應該在給學生充分放松的情況下讓他們學到音樂知識。所以應該在課堂中積極開展各項活動。通過音樂活動這種特殊的課堂教學活動,能使學生創造思維的空間更為廣闊。音樂可賦予我們一種積極想象與創造的方式,提高我們的創造能力,在音樂教學中,開展各種活動,能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更能讓學生從課堂中輕輕松松地了解音樂所表現的情景。
職業學校的學生思維比較活躍,精力比較旺盛,與普通高中的學生相比更好動、更調皮。因此在課堂上我經常將學生的創造思維及精力往音樂中引導。如:在《音樂與人生》這一課,為讓學生更深刻的理解節奏,我挑選了幾個不同節奏的樂曲,要求同學上講臺聽著樂曲表演踏步。同學上幾堂課下來,早已在座位上坐膩了,一聽到踏步那么簡單,都躍躍欲試??呻S著音樂的更換,他們才發現走路并不簡單。節奏慢的音樂走踏起來邁不開腳,節奏快的音樂踏起來又像跑步 ,怎么走怎么別扭,只有在播放進行曲的樂曲時,才踏的順暢。于是下來后都感嘆音樂對人行為的影響力,并與周圍的同學談論音樂的節奏、作用、特點,根據踏步的頻率選定音樂適合的速度。慢慢的他們能理解為何不同的環境要放不同的音樂,并能為特定的場合選擇適合的音樂……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學會了思考和分析,并能通過自己的想法得出結論,使自己的思維能力得到了提高。
3引導學生的實踐創造能力
好奇是學生的天性,他們總想自己親自體會、感受。而老師正式提供這種機會的橋梁。因此,老師要注意保護學生的好奇心,給他們創造實踐的機會。如在上器樂欣賞課時,我精心挑選了幾件不多見的樂器帶到課室,請學生根據樂器的特點想想這些樂器是如何演奏的。學生對這些樂器都很感興趣,仔細觀察和琢磨樂器的外形、特點等,還踴躍的上臺來演奏。比老師單純的在課堂上介紹效果好很多。課后我又要求學生找自己身邊的東西制造簡單的樂器。同學們都很積極,在下一次課上,講臺上多了很多用易拉罐、水桶、水杯等材料做的簡易樂器。學生還用這些樂器編排了一個簡單的打擊樂節目,并在學校匯演上進行表演,取得很大的反響。
總之,在音樂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無一體現出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它既促進了學生全面發展的有效途徑和方法,也培養了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和表現能力;既豐富了音樂的想象力,也鍛煉了學生的創造力,對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起著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新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 教育部基礎教育組織.新課程標準解讀[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3] 張鋼,張曉東.課程理念的更新[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7891.htm